苏轼三首经典诗词,道尽人生三种境界。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1-05 09:02:39

一,青年洒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善于自嘲的人最为洒脱,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自信与宽广的胸怀,也总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笑而过的态度应对苦难,最终将困窘的生活过成了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风波?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睿智、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风波”,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此诗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二,中年通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中年之际,得失与悲喜已不再是那么重要,保持一颗通透的心,去回味自我才可以活得通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彻底沦为不入流的小吏。 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他的正常生活。 如果他喜欢羊肉,他只能赶到中午去捡别人不吃的羊脊骨。 没有粥米果腹,他亲自在郊野开荒种粮。 远道的朋友来探望,看着他的处境,心里苦涩不堪。 但他高兴地邀请他们品尝他们现在烤的羊脊骨。 晚饭后,苏轼听说黄州城外沙湖土地肥沃,就邀请朋友们一起去相田。 没想到中途突遇大雨,同伴们纷纷躲雨。 只有苏轼不在乎,他拿着竹杖,穿着草鞋,平静,迎雨而行。

想起罗曼·罗兰的话: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苏轼驰骋纵横,走自己的路; 在坎坷的仕途中,他依然充满了骄傲和骄傲的生活。

- 正如仓央嘉措所说: “人生是场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要保持一颗冷漠的心,不要被外来的东西困扰。 走到水穷的地方,坐着看云起,是过好这一生的秘诀。 心态好就足以抵御世界上所有的苦难和烦恼。

三,老年超然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人在老年,已是“满目青山夕照明”,唯有超然物外,方可领略这晚霞的美。在老年,学会放下执念,不伤春悲秋,才能优雅地老去。 苏轼身上,有道家的顺应自然,有儒家的积极进取,也有佛家的放下解脱。 少年时洒脱,中年时通透,老年时超然,便是苏轼教给我们的最好活法。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创作背景

《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赏析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後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开篇两句即点明夜饮与归来时间,通过“醒复醉”与“仿佛”二词,细腻描绘了词人醉眼朦胧的状态。

紧随其后的三句描绘了词人到达寓所,却不急于进门,而是倚杖静听江声。家童酣睡,词人选择不打扰,沉浸于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上片主要描绘了归家的情景,而下片则转入词人内心的思考。“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词人感叹身世不由己,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随后,他以“夜阑风静縠纹平”的景致为背景,表达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浪漫遐想,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化用庄子之言,道尽了词人对世间纷扰逆反心理,以及他追求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苏轼在政治上受挫后,思想由入世转向出世,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此词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此外,此词以其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与超脱。全词情景交融,气韵生动,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