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报》2024年11月15日发表)
客家擂茶
文/诸纪红
在揭阳揭西的青山绿水间,有一种客家擂茶,它极大地改变了我对茶的传统认知。这茶,非彼茶,既不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清茶,也不是市井巷陌里的闲茶。它是客家人心中的一股温情,也是岁月沉淀下的一抹醇香。
我们驱车来到一个名叫河婆镇的小村落,探访客家擂茶的制作之道。村头的老榕树下,阿芳正忙碌地准备擂茶的食材。花生米、芝麻在锅中轻炒,金不换、苦辣芯香气扑鼻,萝卜干、甘蓝菜被细细切丝,大葱、青葱则整齐捆扎,黄豆泡发得恰到好处,一旁还备着新鲜的瘦肉丝、虾仁、鱿鱼干,食材琳琅满目,色彩斑斓。
擂茶的关键,在于一个“擂”字。擂者,研磨也。阿芳热情地邀请我们围坐,开始展示她“擂”茶的技艺。她双腿夹紧擂钵,双手紧握擂棍,沿着钵壁缓缓研磨。随着擂棍的“旋转跳跃”,沉稳有力的咚咚声响起,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阿芳的额头渐渐渗出汗珠,她的眼神异常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仪式。不一会儿,食材便在她的巧手下融为一体,变成了一钵深褐色的糊状,散发出混合着茶香、菜香、肉香的独特气息,令人陶醉。
开水倒入擂钵,一股清香瞬间弥漫开来,阿芳用捞瓢轻轻搅动,一钵热乎乎、香喷喷的客家擂茶便制成了。她端来几只瓷碗,将擂茶一一盛好,再配上自家做的烫皮、米粿、豆巴,一桌特色鲜明的“擂茶宴”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端起碗,轻抿一口,甜、酸、辣、苦、咸五味在舌尖上交织,如同尝到了客家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
擂茶,作为客家人日常生活的特色饮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中,擂茶不仅融入了客家人的生活,更成为他们待客与庆典的标志。每一碗擂茶,都饱含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客家人的包容精神和创新意识。阿芳说:“平时乡邻农闲无事,也会聚在一起喝擂茶、拉家常。”过去,“家家擂茶声,户户茶飘香”,这独特的茶香不仅弥漫在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客家人的心中。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去往城市追寻他们的梦想。阿芳的儿女也不例外,他们各自在外打拼,忙碌于自己的生活,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到这个充满温情的小村落。每当阿芳擂茶时,她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孩子们小时候围坐在身边,争先恐后地喝擂茶的那份纯真与快乐。那时的笑声、闹声,如今虽已化作记忆中的回响,但那份家的温暖和擂茶的味道,却永远镌刻在她的心头。她坚信,无论孩子们走得多远,这一碗承载着母爱与乡愁的擂茶,都能引领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擂茶的传统制作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年轻人觉得擂茶制作流程繁琐,更愿意选择方便快捷的饮品。阿芳对此感到担忧,她皱着眉头说:“可不能让这擂茶就这么没了啊,得想办法。”她害怕有一天,擂茶会像村里的老榕树一样,渐渐被人淡忘。
为了留住这份记忆,阿芳开始尝试将擂茶与现代元素结合。她创新出的擂茶冰淇淋、擂茶蛋糕等新产品,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她还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分享擂茶的制作过程与文化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客家擂茶,这碗温情之茶,承载着客家人的生活哲学与美好愿景。愿它如岁月长河中的明灯,照亮每一个归家的灵魂,也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韵味,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温暖人心,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