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纬创看中了印度低廉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斥巨资900亿准备在印度大干一场。
可没想到,在印度深耕15年之后,非但没有盈利,反而成了待宰羔羊,被印度塔塔集团以1.25亿美金的低价收购后,黯然离场。
那么,纬创作为享誉全球的苹果代加工厂,是怎么在印度赔得血本无归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漫漫建厂路·——
2008年,台湾电子代工巨头纬创公司决定在印度投资建厂。
印度政府对纬创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承诺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便利等。
纬创公司高层对此感到十分振奋,认为自己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纬创当头一棒。
最先遇到的就是选址问题,印度幅员辽阔,但适合建立高科技工厂的地点却不多。
纬创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水电供应、劳动力来源等诸多因素。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反复权衡,他们最终选定了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邦。
本以为最难的一步已经过去了,可当建设工作正式开始时,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
最令纬创头疼的是当地建筑工人的技术水平。
印度虽然有大量劳动力,但能够满足高科技工厂建设要求的技术工人却很稀缺。
为了保证工厂的质量,纬创不得不从台湾和中国大陆调派大量技术人员前往印度,这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
除此之外,纬创还不得不面对印度复杂的社会环境。
在建厂过程中,他们多次遭遇当地居民的抗议和阻挠。
有时是因为土地征用问题,有时则是出于对外资企业的不信任。
这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导致建厂成本不断攀升。
原本预计的投资额很快就被突破,最终总投资高达900亿。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纬创的初始预期,给公司的财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纬创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有人主张放弃这个项目,将资金转投其他地区。
但是,在权衡利弊后,纬创的管理层还是决定继续推进印度工厂的建设。
他们看重的是印度庞大的市场潜力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认为只要能够成功建成工厂并投产,长期来看依然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就这样,在克服了无数困难后,纬创的印度工厂终于在2017年全面投产。
这座占地面积达到100英亩的现代化工厂,配备了先进的生产线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能够生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工厂投产的那一天,纬创的高层们松了一口气,心想着终于可以赚钱了。
没想到,印度方面很快给了他们一个大惊喜。
——·养肥了再杀·——
在建厂过程中,纬创深刻体会到了印度当地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公司原本计划尽可能减少聘用印度工人,而更多地依赖从其他地方引进的技术工人。
然而,这一决定很快就遭到了当地政府的强烈反对。
印度政府坚持认为,外资企业有义务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他们威胁说,如果纬创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给印度工人,可能会失去之前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巨大压力下,纬创不得不调整用工计划,大量招聘印度工人。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纬创的印度工厂在投产初期还是尝到了甜头。
印度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工厂带来了大量订单,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
工厂的产能很快就被充分利用起来,公司的收入也随之增长。
这似乎印证了纬创当初进入印度市场的决策是正确的。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印度政府以违反环境法为由对纬创公司进行了严厉打击。
政府声称,纬创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超标的污染物,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尽管纬创辩称已经严格遵守了印度的环保法规,但仍然被处以高额罚款,并被要求暂停部分生产线的运营。
更糟糕的是,2020年12月,纬创印度工厂爆发了大规模暴动事件。
数千名不满的员工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和欠薪问题,冲入工厂大肆破坏。
他们砸毁了生产设备,打砸办公室,甚至偷走了大量正在生产中的iPhone手机。
这场暴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
事件发生后,作为纬创最大客户的苹果公司立即介入调查。
苹果对纬创的劳工管理问题表示严重关切,并宣布暂停向纬创下达新的订单,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一决定无疑给纬创带来了沉重打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纬创努力修复与员工、当地政府和苹果公司的关系。
然而,这些努力似乎来得太晚了,连续的打击已经让纬创的印度业务陷入困境。
最终,在2023年,纬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将印度工厂出售给印度本土企业巨头塔塔集团。
这个价格远低于纬创的初始投资,但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公司来说,这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外企杀手·——
不只是纬创,近年来,不少外企在印度遭遇了“杀猪盘”。
诺基亚的案例堪称经典。
2006年,诺基亚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建立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厂。
这个工厂曾是诺基亚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每年可生产数百万部手机。
然而,好景不长。2013年,印度税务部门突然对诺基亚发起了税务调查,声称公司存在巨额逃税行为。
尽管诺基亚否认了这些指控,但印度政府仍然冻结了工厂的资产。
长达数月的法律纠纷后,诺基亚在2014年被迫关闭了这座工厂。
这不仅造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导致数千名工人失业,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的遭遇也颇为类似。
福特在印度投资巨大,建立了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福特在印度市场的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
2021年,福特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关闭了其在印度的汽车工厂。
这些工厂的总投资高达20亿美元,但最终福特只能以区区9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
这一交易不仅让福特蒙受巨大损失,也标志着其在印度市场战略的彻底失败。
中国企业同样未能幸免。
这一处罚不仅金额巨大,而且来得突然,让小米措手不及。
尽管小米坚称自己的经营完全合法,但在印度复杂的政商环境中,公司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家中国智能手机巨头vivo的遭遇更为戏剧性。
这些行为被广泛解读为印度政府试图强行收购vivo印度业务的阴谋。
有趣的是,就在塔塔集团计划收购vivo印度业务多数股权时,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的苹果公司突然表示反对,导致这一收购计划陷入停滞。
当然,苹果并不是帮我们说话,只是害怕自己也会像vivo一样被收购。
无论如何,这些案例都为想要进入印度市场的外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它们提醒企业在印度投资时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同时,这些经历也凸显了在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