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和孙权各巩固后方,随后曹操不从傅干之言进行南征

史海撷英 2024-11-21 20:47:13

“按甲寝兵”,意思是说将甲胄放下,让士兵安心休息,形容停止军事行动,放弃与敌人交战。成语出自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分土定封,论功行赏,若此则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劝,而天下知制矣”。

“赤壁之战”后,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与此同时,在周瑜去世之后,孙权也放弃了继续出兵益州的计划,并通过将南郡借给刘备,将刘备推到了对抗曹操的前沿,东吴方面则趁机出兵交州,吞并了交趾太守士燮的势力。

对外扩张的同时,孙权也在想方设法稳固自己的统治。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决定将都城从京口向西迁徙到长江中游的秣陵,改称建业,并下令修建石头城。同时,为了确保建业的安全,孙权派兵在濡须一带构筑防线。

孙权明白,曹操虽然“赤壁之战”大败,但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未来一定还会再度南下,东吴必须有所防备。

彼时,含山、无为已经被东吴所控制,曹操要渡江伐吴,就必须从巢湖经濡须水口进入长江,若是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会门户大开,建业随时会遭到攻击。

于是,孙权从建安十七年(212年)开始,派兵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又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同时,孙权又在吕蒙的建议下,修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

曹操

曹操也深知江淮地区的重要性,他深知如果合肥、庐江、巢湖一线失守,那么自己势必就要退回淮河以北,因此岂能坐视东吴加固濡须一带的防御。

于是,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在平定关中后,立即率领大军南下攻打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孙权得知消息,派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己则亲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周泰亦率军北上共同抵抗曹操:“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时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伏也,权特为案行至濡须坞,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宴极夜。其明日,遣使者授以御盖。于是盛等乃伏。”

此战,双方相持一个多月,曹操因水军作战失利,再加上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最终率军北撤。“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即赐绢千疋,刀百口。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停住月余,北军便退。”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进攻宛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参军董和以及男女数万口,从而控制了江淮南部。曹操接到消息后,担心江淮地区失守,于是决定率兵南下征讨孙权,参军傅干得知后出言劝谏。

傅干是东汉末年汉阳太守傅燮之子,早年投身于西凉马腾麾下,曹操与袁尚相争时,袁尚派人联络马腾、韩遂等人,意图夹攻曹操,傅干成功劝说马腾帮助曹操。后来,傅干归附曹操,先为徵士,后为参军。

傅干

得知曹操打算南征孙权,傅干劝说道:“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与武也;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足以相济,而后王道备矣。往者天下大乱,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分土定封,论功行赏,若此则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劝,而天下知制矣。然后渐兴学校,以导其善性而长其义节。公神武震于四海,若修文以济之,则普天之下,无思不服矣。今举十万之众,顿之长江之滨,若贼负固深藏,则士马不能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则大威有屈而敌心未能服矣。唯明公思虞舜舞干戚之义,全威养德,以道制胜。”

不过,曹操并未听从傅干的劝说,还是于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率兵南征,但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再加上内部动荡不安,曹操只能在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随着刘备夺取益州,曹操担心刘备会进一步威胁到汉中、关中,于次年率兵远征汉中,孙权得知消息趁着曹魏江淮一线空虚,亲自率兵进攻合肥,结果反被张辽所败,无奈只能退军继续固守濡须。于是,曹操和东吴在江淮一线,始终维持着相持的态势。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