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吴涛《让财务更有价值-从管理型财务向战略型财务的转变》课程讲稿。
本号主要研讨、发表宏观经济、企业管理、财务税收领域的原创文章,旨在传播管理智慧,助力企业成长,在阅读以下内容之前,请点击【关注】以持续获得最新内容。
财务的部门化思维是指财务部门在工作中仅从自身部门的角度出发,过于关注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财务流程的执行,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企业财务从核算型、管理型向战略型财务转型,首先需要突出的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部门化思维。
一、财务部门化思维的具体表现
(一)财务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和运营脱节
财务部门可能会过于关注短期的财务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风险。比如,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增长,可能忽视资产的质量、流动性;可能倾向减少对品牌、市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长期投资的支持。
财务部门的主要目标通常是确保日常财务处理(如资金收付、票据传递、会计确认记录等)的有序进行和纳税合规,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合规性,但这种单一的目标使财务工作孤立于整体组织的运行。如在业务流程设置上关注如何确保财务处理正常进行而忽视业务的效率及由此产生的财务管控成本。
(二)就财务论财务,职能本位化、部门化
财务部门的职能活动,如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财务分析,陷入“为做而做”,却未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达到了做这些工作的目标?
财务部门通过核算产生了数据的报表,但不真正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实质以及业务活动之间的联系。比如忽视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只关注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而不了解这些指标背后的业务驱动因素,如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竞争力、销售渠道效率等。
财务人员可能会将财务数据视为独立的信息,与其他部门的数据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分析。比如,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可能仅仅基于历史数据和财务目标,而没有充分考虑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
(三)强调控制而忽视企业运营的效率
财务部门通常会建立一套严格的财务流程和制度,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然而,这种僵化的流程可能会影响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例如,报销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导致员工花费大量时间在报销手续上,影响工作积极性。
财务部门可能会过于强调流程的规范性,而忽视了业务的特殊性和灵活性。比如,在处理紧急业务时,财务流程可能无法及时响应,导致业务延误。
(四)财务沟通不畅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的传递和审批流程的执行,缺乏深入的业务交流和合作。例如,财务人员可能只是将财务报表发送给业务部门,而没有解释数据的含义和影响,导致业务部门对财务数据不理解,无法有效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决策。
财务部门可能会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反应不及时,或者在沟通中使用专业术语,使得其他部门难以理解。比如,业务部门提出的财务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解答,或者财务人员的回答过于专业,让业务部门难以理解。
二、财务部门化思维的危害
(一)影响企业决策
财务的部门化思维会导致财务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质量。例如,由于缺乏对业务的深入了解,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业务的实际情况,导致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延迟或不合理。比如,在投资决策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意见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漫长,错过市场机会。
(二)降低企业效率
僵化的财务流程和沟通不畅会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例如,繁琐的报销流程会浪费员工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效率;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可能会导致业务流程的延误和重复工作。
财务的部门化思维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影响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比如,财务部门过于关注成本控制,可能会减少对业务拓展和创新的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三)阻碍企业创新
单一的财务目标和保守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例如,财务部门为了控制风险,可能会对新业务、新产品的投资持谨慎态度,从而错过市场机会;过于强调财务合规性可能会限制业务部门的创新空间,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也会影响创新的推进。比如,业务部门的创新想法可能因为财务部门的不理解或不支持而无法得到实施。
(四)破坏企业团队合作
财务的部门化思维会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紧张,破坏企业的团队合作氛围。例如,业务部门可能会认为财务部门过于严格和保守,而财务部门可能会觉得业务部门不理解财务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缺乏团队合作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不畅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
三、财务部门化思维的成因分析
(一)财务工作的专业性的影响
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掌握复杂的财务知识、会计准则和法规。财务人员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思维模式。这种专业思维模式使得财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更倾向于从财务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其他非财务因素。
财务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也往往强调财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对跨部门协作和企业整体战略的关注。这使得财务人员在进入职场后,更容易陷入部门化思维。
(二)职业思维与工作环境
财务部门通常强调严谨、准确、合规等价值观,这种部门文化会影响财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部门之间的竞争也可能导致部门化思维的产生。如果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那么每个部门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绩效,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企业内部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就会受到影响。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和矛盾,进一步强化了部门化思维。
(三)组织分工与绩效导向
企业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职能将组织划分为各个部门,财务部门作为其中之一,有其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边界。这种明确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财务人员专注于本部门的任务,容易形成部门化思维。
(四)职责分工的细化也加剧了部门化思维
绩效考核的导向,财务部门的考核通常侧重于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规性等方面。为了达到这些考核目标,财务人员会更加关注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而忽视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对企业整体战略的贡献。
四、打开格局像老板一样思考——财务人怎样走出部门化思维
突破财务的部门化思维,要求提升企业财务的战略思维能力,以企业整体战略为导向,运用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意识等思维方式,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价值创造提供支持的能力。
(一)培养前瞻性思维
预测市场趋势,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通过分析经济数据、行业报告和市场调研等信息,预测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关注行业竞争对手的动态,分析其产品策略、市场份额和财务状况等信息,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为企业的竞争策略提供支持。
规划长期财务目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长期财务目标和规划。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目标和规划,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全局性思维
整合企业资源,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能够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等,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全面的考虑。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创新性思维
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工具,如 ERP 系统、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成本管理软件等,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例如,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和研发活动,为企业的创新项目提供财务分析和支持,确保企业的创新项目具有可行性和盈利能力。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树立风险意识
识别与评估风险能够精准地识别并评估企业所面临的诸般风险,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依凭企业的风险承受水平与战略目标,拟定与之适配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削减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完备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给予坚实保障。借由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同,营造优良的风险管理文化,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认知与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