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帝王术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4-10 10:35:08

文 / 子玉

历代王朝本质上都是皇帝与官僚群体合作共治天下的格局,所以两派之间为了权力也必然是各种博弈,皇权被削弱、官僚群体掌握话语权几乎就是经常上演的剧情。而任何一个皇帝要想拿回皇权都得经过一场对内战争,乾隆也不例外。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享年58岁,25岁的宝亲王弘历接棒了皇权,成为清王朝新一任掌门人。

但现实却是,当乾隆真正成为操盘手之后,他才猛然发现,自己除了皇帝的名号之外事实上根本不具备驾驭帝国这台机器的实力。一是因为乾隆没有相关经验,更重要的是,乾隆没有自己的基本盘。

这其实都是雍正一手造成的结果。雍正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就在宣布秘密建储之后把皇子们都摁在了上书房读书,既不准他们参与具体的政务,也同时将他们与朝臣隔绝,从源头上杜绝了皇子们竞争储位的可能。

在乾隆前25年的人生中,除了有八个月时间在宫中和康熙生活,有三个月时间和果亲王允礼处理西南的苗疆问题,其它时间一直都在读书。导致乾隆满脑子装的都是圣贤书和一堆没有经过验证的理论知识。

所以,乾隆虽然胸中有豪情壮志,有一幅宏伟的蓝图,但他还是陷于无处下手的困局中,且没有任何自己的心腹力量,只能继续重用雍正留下来的老臣。

为了破局,乾隆先打了拉拢宗室的牌。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乾隆先是恢复了在雍正朝因罪被革除宗籍之人的子孙的宗籍身份,完了又释放了包括老十四允禵在内的被圈禁的宗室人员,就连八爷党的大部分大臣都得到了释放。

一切都是在向宗室释放友好态度的信号。

同时,乾隆也积极争取士绅阶层的支持。当年雍正强行落地了“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如今乾隆只让这些人纳粮就行,不必承担差役。

就连用法都比雍正朝宽松了许多。

为了争取各省督抚的支持,乾隆甚至表示,各省在雍正朝的财政亏空不予追究。甚至就连在雍正朝被重点打击的杨明时、李绂、谢济世三人都被乾隆召到了京师并委以重任。

一时间,乾隆通过否定雍正的部分政策迅速积累了声望,成功拉拢了宗室、士绅、大臣对自己的支持。

但很快乾隆就得为自己的行为来买单:以庄亲王允禄为代表的宗室势力迅速坐大;以李绂为代表的朝臣开始大肆结党;江南的士绅阶层更是在灾荒之年伸手给朝廷要粮,抢灾民的饭吃。

乾隆终于明白,自己对各阶层的宽容换来的只是这些人的得寸进尺,自己的皇权不仅没有加固,反而是被不断稀释的节奏。

说白了,权力博弈就像拔河比赛一样,你这边松一点,对方就会咄咄逼人。要想赢得比赛,就得完全扔掉菩萨心肠,手上全是霹雳手段。这一点,当年的汉宣帝早就参透了,外儒内法才是最成熟的打法。

于是,乾隆马上就调整了出牌方式。从乾隆元年(1736)五月开始,乾隆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将各省的提督、总兵先后召到京师都见了一遍。

很显然,乾隆这是以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加强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掌控。

乾隆先完成了对军事力量的掌控 图源/网络

次年(1137)二月开始,乾隆又将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召到京师见了一遍,又加强了对地方行政、财务、司法力量的控制。

而且,乾隆还无形中将地方督抚给架空,使这些人在惴惴不安心理的作用下只能赶紧向自己表忠心,同时那些被谈话的布政使、按察使为了升职也是铆足了劲给乾隆卖力。

什么是帝王术,这就是。

乾隆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在发现了自己的幼稚之后没有陷入情绪内耗而是马上调整了打法。

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乾隆连知府知县这种级别的人都召到京师进行了面对面谈话,几乎对帝国的官僚系统形成了全覆盖。

到了乾隆五年(1740)的时候,全国的七名总督已经被乾隆换了六个,十七个巡抚也被换了十几个,朝廷的六部尚书更是被全面洗牌,吏部更是在乾隆新培养的嫡系讷亲的控制下。

乾隆六年(1741),乾隆又通过杀掉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进一步立威,同时让自己的亲信舒赫德和哈达哈分别接管了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的职位。

当人事权、军队、官僚系统都处在乾隆毫无死角的掌控之下的时候,大清的江山已经基本被乾隆的皇权完全覆盖。

在乾隆二年(1737)的时候,乾隆还下令重组军机处,以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五人为军机大臣。

实践证明,雍正军机处的发明绝对是保证皇权高效行使的天才设计,乾隆在被现实打击之后才发现了父皇的一番苦心,感觉到了自己即位之初解散军机处的草率。当然,什么密折制度、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养廉银等制度也被乾隆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都是雍正经过实战被验证切实可行,能够集中皇权且能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套组合制度。

在军机大臣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宗室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因为乾隆的宽容换来的只是宗室们的肆无忌惮。

乾隆四年(1739)十月,乾隆下令将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在内的六位王公实施抓捕。结果是,庄亲王允禄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的职务被拿去,弘皙的亲王爵位被革除,并被开除宗籍,永久圈禁。

庄亲王是康熙的儿子,属于乾隆的长辈,而弘皙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对这两人重点敲打有利于对整个宗室的震慑,使他们彻底放弃对于皇位的觊觎。

此后,乾隆所重用的人就只有满洲亲贵,因为,这些人没有血缘优势,只能将自己的利益和皇权深度绑定。而将汉人大臣排除在中枢之外,又有利于爱新觉罗的江山不被汉人士大夫所控制。

乾隆精着呢,祖宗的江山、自己的皇权,方方面面他都想到了。

接着,就是对雍正留下的两位重臣张廷玉和鄂尔泰进行打击——

乾隆七年(1742),鄂尔泰的门生仲永檀、儿子鄂容安被抓,鄂尔泰因连带责任受到了连降两级的处分,此后彻底不问政事,并于乾隆十年(1745)去世;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张廷玉晚年被乾隆连续打击 图源/剧照

自古皇帝都是通过打击前朝重臣的方式来立威,如今鄂尔泰和张廷玉同时受到了乾隆的精准打击,这样不仅可以分解这两人多年来编织构建的关系网,同时又能震慑整个官僚群体,提升皇权的威望。

自此,乾隆已经成为实实在在掌控帝国并拥有相当成熟经验的大清皇帝,此后的他还会继续延续他的霹雳手段,时刻将帝国的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即使在成为太上皇之后,他依然以和珅这张牌掌握着核心权力,直至驾崩。

说实话,论权谋,乾隆的水平一点也不比秦皇汉武差,而乾隆的权术都是在经过一系列挫败之后被倒逼出来的,他的打法几乎是另辟蹊径,既没有发动政变,又没有大范围的团洗行动,反而是通过下一番笨功夫再结合一些霹雳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自古太平天子很少能做到乾隆如此的。

这不仅是学习的结果,更是悟性极高的一种具体表现。

当然,乾隆也是极其幸运的,在他即位之前,雍正就将一切威胁他皇权的势力给强势压了下去:八爷党被彻底清除;以年羹尧为代表的地方强藩被削掉;以隆科多为代表的外戚力量被清洗;对乾隆皇位威胁最大的皇子弘时被雍正彻底否定,英年早逝...

可以说,虽然乾隆上位之初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但也没有能够直接威胁皇权的强大势力,如康熙朝的鳌拜、雍正朝的八爷党。就是被打上权臣标签的张廷玉和鄂尔泰虽然门生故吏众多,但也是完全服从皇权的态度。

尤其是雍正组建的军机处,更是一把集中皇权的利器,乾隆拿过来就能用。

同时,各种制度漏洞、管理盲区、阶级矛盾等问题也被雍正一一解决,就连国库,也被雍正高效的税收制度给塞满,乾隆上来一脚油门直接就驶入盛世的轨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上再没有比乾隆更幸运的天子。

乾隆六十年的皇帝生涯首先是靠祖宗的积累,其次才是个人能力。

最后再交代一下乾隆被康熙抚养八个月的事。大家都认为,康熙之所以选雍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雍正有个好儿子弘历。其实,按照清朝高质量的皇子教育制度,康熙97个孙子中一定还有和弘历一样聪慧的选手,康熙正是在确认立胤禛为继承人之后,才于生命的最后时间将弘历接到了宫中,既是培养,也是暗中给雍正点拨:“你的儿子们,就弘历还行,以后就选他吧。”

雍正即位之后,在继承人问题上也从来没有纠结过,虽然他宣布秘密建储,但大家都知道雍正朝的储君是弘历,因为,康熙头两年的周年祭,都是弘历代表雍正进行祭祀的。

就像康熙晚年时常让四阿哥胤禛代表自己祭祀一样。

在帝制时代,祭祀权本来就是帝王的专属。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