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2009年的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在上海海事大学,一位刚考上研究生的女孩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告别人世。
更让人唏嘘的是,从本科到研究生,她一直带着母亲上学,整整8年。
16万元的赔偿金,道不尽她生命中的酸楚。
而这一切缘于一个看似普通的住宿问题。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11月25日的上海,寒风凛冽。
谁也没想到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却成了杨元元生命的最后一天。
"妈今晚我要去排练节目,可能会晚点回来。"简单的一句话竟成了她留给母亲的最后一句话。
那天晚上望瑞玲一直在新租的房子里焦急地等待。
窗外的冷风呼呼作响,屋内的母亲辗转难眠。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上海海事大学的校园时,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
杨元元这个刚刚入学的研究生,在宿舍卫生间里用一条丝带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最让人痛心的是,离她仅仅一米远的地方就是洗手池。
只要退后一小步,她就能获得重生的机会。
但她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消息传开后整个校园陷入了震惊。
望瑞玲闻讯赶来,看着女儿冰冷的遗体,这个坚强的母亲终于崩溃了。
她像疯了一样冲到校领导办公室,要为女儿讨一个说法。
"我女儿这么优秀,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母亲的哭诉声在校园里回荡。
学校方面的态度却让人寒心。
他们坚持认为这完全是学生个人的问题,甚至暗示杨元元可能患有抑郁症。
一场艰难的协商开始了。
母亲要求35万元的赔偿,学校却坚持自己没有过错。
最终在多方压力下,校方给出了16万元的慰问金。
这笔钱远远抵不上一个鲜活生命的价值。
更令人难过的是,校方始终没有道歉,仿佛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意外事件。
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这个触目惊心的结局,让我们不得不回头审视杨元元的求学之路。
命运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1986年春天年仅6岁的杨元元,眼睁睁看着疾病夺走了深爱的父亲。
这个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知识分子,留给妻儿的只有一堆难以承受的债务。
生活的重担瞬间压在了母亲望瑞玲的肩上。
没有太多文化的母亲,白天在工厂当车工,晚上还要守门跟时间赛跑养活两个孩子。
这样的童年经历,或许就埋下了杨元元性格中坚韧又压抑的种子。
1998年杨元元考上了武汉大学,这本该是人生的转折点。
然而就在她刚刚适应大学生活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炸弹"扔了过来。
2000年母亲突然内退,二话不说就搬进了她的集体宿舍。
六个人的宿舍硬生生要再挤进一个人。
从此杨元元的求学生活,就像是被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
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压抑的生活空间,还有母亲事无巨细的管束。
这些压力都在悄悄地侵蚀着她的内心。
毕业后的求职之路,更是一波三折。
先是湖北枝江县的公务员机会,被母亲一句"小地方没前途"给否决了。
西安西北大学的面试机会,又被母亲以"怕被骗"为由拦下。
广西钦州港经贸公司的文员职位,母亲说"不可靠"。
浙江义乌工厂的会计岗位,依然逃不过母亲的一票否决。
无奈之下她只能在武汉做起了英语老师。
月薪七八百的工资,还要咬牙还清3970元的助学贷款。
整整五年时间她就这样在母亲的掌控下,过着清贫却无法反抗的生活。
这哪里是什么"带母上学",分明是"被母陪读"啊。
但在外人看来她依然是那个孝顺的好女儿,任劳任怨地照顾着母亲。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种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时,2009年命运给了杨元元一个新的机会。
她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公费研究生,终于可以学习自己心仪的国际法专业了。
可就在憧憬新生活的美好时刻,历史再次重演。
母亲望瑞玲又一次收拾行囊,跟着女儿来到了上海。
这次情况比在武汉更糟。
上海的生活成本远超武汉,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老方法 —— 蜗居在集体宿舍。
很快舍友们就受不了这种不正常的同居生活。
一个接一个申请调换宿舍,整个楼层都在议论这对奇怪的母女。
终于学校下了最后通牒:11月21日前必须搬离宿舍。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找房子简直是一场噩梦。
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间月租450元的房子,但房东要求一次付半年的租金。
更糟的是要等到23号才能拿到钥匙。
这两天的过渡期,成了压垮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母亲为了省钱在零下4度的电影院里熬过了一个寒夜。
当杨元元得知这个消息时,内心的愧疚和无助达到了顶点。
这座繁华的大都市,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无法给予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她们的格格不入。
这种被排斥的感觉,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点点割着杨元元的心。
终于在那个寒冷的11月,她选择了永远地告别。
杨元元的离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有人说:"这么强势的母亲,简直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
也有人质疑:"学校也太冷血了,连个过渡房都不愿意提供。"
更有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在北大读博士的弟弟杨平平:"为啥不帮帮姐姐?"
可是当我们把目光拉远一些,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一个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父亲,为什么会有一个"带母上学"的女儿?
一个高知家庭为何会走到如此悲惨的境地?
弟弟杨平平考上北大读博士,姐姐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中间的反差令人不禁深思。
望瑞玲的过度保护,在她看来是一种母爱。
可这种沉重的爱,却像一堵高墙把女儿困在了自己编织的牢笼里。
从武汉到上海从本科到研究生。
八年时光母女俩形影不离,却越走越远。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带母上学"故事。
更是整个社会的一面照妖镜。
它照出了我们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照出了家庭关系的畸形。
照出了社会救助机制的缺失。
16万元的赔偿金,只是给这个悲剧画上了一个敷衍的句号。
但愿杨元元的故事,能唤醒更多人的反思。
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杨元元,正在寻求着自己的出路?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