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20年,已成鱼儿天堂?三峡水库中的鱼能有多大?

答案在这儿 2023-03-23 10:27:02
人工形成的养鱼库

三峡水库是个人工“湖泊”,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经过的地方包括湖北和重庆的21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它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人工堰塞湖,平时主要做蓄水之用。

三峡工程1994年开始动工,2003年6月1日水库开始正式蓄水发电,到今年,恰好20年。

三峡大坝的蓄水时间长达20年

为了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国家规定水库区禁渔,没了人工捕捞,水库里的鱼儿们可以顺其自然地生长,三峡水库俨然成为了鱼类的天堂。

那么,疯涨了20年,水库里的鱼长势如何,最大的鱼又长到了多大呢?

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是175米,总蓄水量能达393亿立方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初有113万人离开老家,搬到外地居住,成为一代三峡移民。从1997年11月截流成功后,水库多次完成175米深度的蓄水任务。

三峡水库的蓄水位是175米,总库容是393亿立方米

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库,蓄水量达标,鱼的生长环境也越来越好,鱼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带着整个长江的鱼类都增多了。

长江中的大鱼们

要想了解三峡水库的鱼,我们还需要先看看长江的鱼类大小情况。

长江上游有白鲟、胭脂鱼这样的珍稀物种,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原鲤。曾经,岩原鲤的数量少到一年都捞不着几条,但这两年数量明显恢复。

长江江津段的护鱼员在他的日常巡逻工作中经常能看到珍稀的鱼类,这得益于国家的严格保护和禁渔工作。

粗略统计,长江里大约有420多种鱼类,比如长江鲟、中华鲟这类长江特有的鱼类,还有武昌鱼这样的老居民。

长江流域里特有的三种鲟鱼

中华鲟是长江中个头最大的,号称长江鱼王,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一般来说,中华鲟能长到0.5米到1米多,但最大的能长到5米。

中华鲟的数量少,一个原因是它挑食,它主打吃鱼,别的软体动物或者甲壳类动物,它都不太感兴趣。

第二个原因是,它对居住环境要求也高,产卵还要专门挑地方,属于洄游性鱼类。夏秋的时候,平时生活在长江口外的中华鲟就要千里跋涉,游回长江,经历3000多公里的拼搏,回到金沙江去产卵。

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每年会洄游产卵

中华鲟会守着幼崽成长,等它的孩子们差不多长到15厘米了,就再次拖家带口地回到长江口外生活。它们就这么在长江中游来游去,生生不息。

中华鲟的寿命在动物中算长寿的,它们最多能活40年,即便这样,它们仍然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可想而知这种鱼有多珍贵。

中华鲟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的统计数量是1万多只,1981年1月,葛洲坝水电站开始截流,此后,中华鲟的数量骤减,到2000年的是竟然只剩了363只。2000年以后,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华鲟研究所加起来,每年顶多能捞到20多只。国家赶紧行动起来,对中华鲟进行了保护,并进行人工增殖。

2017年,重庆忠县有人意外捞起了一条中华鲟,体长1.8米,相关部门得知后,赶紧进行救治,并将它放生。

2022年,浙江余姚有位姓沈的渔民又捞起了一条2米长的中华鲟,这位有着30多年打鱼经验的老渔民兴奋表示,这是他捕鱼生涯中见过的最长的中华鲟。他称了一下,这条中华鲟有100多斤重。

2022年浙江余姚有渔民意外捕获了一条两米长的野生中华鲟

用最快的速度留下影像资料后,他赶紧把中华鲟放回了江里。其实,这位渔民曾经总共捞到过20多条中华鲟,但从来没有一条像这次这么大。这表示,近年来长江的禁渔工作,确实让鱼类欢快地成长了。

2022年4月,湖北宜昌也发现过一条大个头的中华鲟,人们测量后,发现它的体长有3米多,体重接近350斤,但很可惜这条鱼搁浅了,要是它继续健康地成长的话,真有可能长到5米多,成为个头最大的中华鲟。

不过,这个事件依然让人感到兴奋,因为这条野生中华鲟的出现,意味着长江里肯定还有其他的野生中华鲟,说明长江的保护工作有肉眼可见的巨大成效。

不过三峡大坝的存在最初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道路,因此很多人认为三峡水库里大概率是没有这类鱼的。事实上,如今在三峡水库中数量最多,最常见的鱼,是像草鱼、青鱼、鲢鱼等的四大家鱼,现在的体型都不得了。

最常见的就是四大家鱼了

2015年时,就有渔民捞到过400多斤重的青鱼,由于鱼太大太重,它挣扎的时候差点把渔船掀翻。

青鱼长到2、3百斤不是稀奇的事,虽然它的理论体重只有150斤左右,但确实有人捕到过超过理论体重的青鱼,还不是一两回。

除了青鱼,三峡水库的鲶鱼和鳙鱼也能长到300多斤,只是它们的寿命没有中华鲟长,一般来说体重不超过100斤。根据人类发现的状态,有些老寿星鱼机灵地藏在水底,体重超标了,也没有被人发现。

家鱼藏得越深,体重可能就越大

作为中国的的第一大河,长江的神秘不是那么容易探索清楚的,生活在长江里的鱼究竟有多少种,能长多大,我们都不能肯定。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鲶鱼只有十多二十斤,那只是因为养殖类的鲶鱼只长到这么大就被运到市场上卖掉了,其实在野生的环境中,没有捕捞和人工干预,它们还能长的更大。

鲶鱼不挑食,繁殖的也快,早在19世纪,俄罗斯就发现过600多斤的大鲶鱼,那体长都快赶上中华鲟了。

鲶鱼的繁殖速度其实很快

发现能长到几百斤的大鱼后,人们夸张地形容,鱼成精了,但其实是它们本来就有长那么大的潜质。

长江鱼类的生长恢复

长江上虽然修了三峡大坝,但为了让中华鲟这样的洄游性鱼类好好成长,大坝在设计的时候就留了鱼类专用通道,方便它们进出。

2022年初,位于云南镇雄县的鱼洞生态观测点发现了4种珍稀鱼类,它们都是长江上游特有的鱼类。并且,经统计,赤水河云南段的鱼类,2020年时只有36种,这次监测发现已经恢复到42种了。

工作人员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鱼洞生态观测点记录监测情况

珍稀鱼类回归,再一次说明禁渔工作和水质保护工作的成功。

2020年,三峡水库在十年禁渔令之后,再一次下令进行十年禁渔。2022年捕捞到的中华鲟正是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2023年1月,长江荆州段,荆州市政府再次往长江里放入16.5万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鱼苗。

人们往长江投入大量的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待这个十年的禁渔期结束后,这批小鱼苗能长到多大,自主繁殖后,它们的数量又将增加多少。

2022年6月,三峡水库已经完成了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在主要鱼类的产卵时间段内,水库增加放水,促进漂流性鱼类繁殖。这是水库在发挥它的生态调节功能。

三峡水库在发挥生态调节功能

据估计,三峡大坝下游仅宜昌段到宜都段范围内的鱼类产卵量,能够达到4亿颗。

人工繁殖加生态保护,长江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指日可待,再加上十年禁渔,很多鱼都可以趁此机会繁育2、3代子孙。以后,人们会更频繁地发现长江里有大鱼出没。

持续长江生态保护工作,鱼类种群恢复效果会更显著

0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