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从热血青年到一代权奸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9-10 18:12:56

有明一代被公认为奸相的只有严嵩。嘉靖皇帝不用太监,这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唯一的一个,嘉靖依靠内阁,而严嵩就是嘉靖的白手套。他也是明朝所有首辅里仅次于张居正的宰相。而且严氏父子当政的时候,可谓权势熏天,炙手可热,而最初的严嵩却是一个热血青年。

严嵩,字惟中,1480年生人。此人家境一般,温饱而已。是江西人(江西当时是高考大省,和今天的江苏差不多,)严嵩26岁中进士,得入翰林院,庶吉士 ,考试成绩全国第五名。成绩优异,一丁点儿不掺水。正当严嵩准备大干一场时,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古人以孝道为先,不以我们现在宣扬的优秀干部父母临咽气根本见不到甩膀子干革命的子女,严嵩守丧三年。所以,严嵩避开了正德年间刘谨和江彬乱政,严嵩借守丧也算是避开的政治风险。

封建时期,要想当官必须科举出身,入阁必须是入翰林,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就这样,直到正德十一年,刘谨、焦芳一帮人倒台几年后,严嵩才重入朝廷为翰林院学士, 此时的严嵩,已经是深有城府,他在等待时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朱厚璁由安陆入京,是为嘉靖皇帝。但谁也没有想到会爆发“大礼仪”事件,朝堂重新洗牌,夏言,字公谨(不是周公瑾),江西人 。官二代是少师夏鼎的儿子。与严嵩是同乡,也是进士及第,严嵩从进士科方面讲是夏言的“前辈”,比夏言早四科。最初是兵科给事中,夏言后因推动“大礼议”事件,大获圣宠,累迁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加位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 逐渐得到嘉靖的作用。而此时45岁的严嵩是国子监祭酒(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兼教育部部长)。这是一个清贵的官衔,很一般谈不上有多好。这对雄心勃勃的严嵩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职务。

严嵩就以同乡关系就此攀附上夏言,夏言比严嵩还小两岁。在张璁罢相以后,翟銮升任内阁首辅。夏言转年以礼部尚书入阁,位居第四位,但作为嘉靖的心腹,翟銮不过是名义上的首辅,实际首辅却是夏言。此时同为老乡的严嵩自然感到机会来了。在中国,同乡情谊是所有官场关系中最易结攀的条件,此时的严嵩,经过官场多年历练,读书人的清高与热情早已逝去 ,严嵩觉得他荒废了太多的岁月,同样都是老乡,夏言还是比他晚四届的“考生”进士,自己全国第五,而夏言则是一百多位。凭什么比他还小的夏言可以入阁(入常),我却是个大学校长(夏言举荐)。严嵩那颗高贵的心灵早已凝结成趋炎附势的小人。功名利禄已经成为严嵩必然追求的目的。夏言对于严嵩也十分欣赏,对于严嵩这样一个与他一样是从中下级官员出身而且家庭贫寒的官员特别加以提拔。

经夏言举荐,严嵩得以升任礼部右侍郎,并以此身份奉命祭告嘉靖皇帝生父“兴献帝”在安陆的显陵,严嵩的文章写得很好,让嘉靖帝龙颜大悦,升其为南京礼部尚书。严嵩本人虽然不在政治中心,但也算在嘉靖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嘉靖帝生父入太庙大礼后不久,严嵩上奏说天上出现“庆云”,认定是皇帝孝德感动上天。他奋笔疾书,呈上两篇马屁文章《庆云赋》和《大礼告成颂》,嘉靖大悦,加严嵩太子少保。可以说,在迎和嘉靖帝追授其生父为皇帝这个时期上,严嵩作为礼部尚书出力不少,这也是严嵩政治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但严嵩受宠,就意味着首辅夏言失宠,从此以后,二人由政治盟友转化成为政治对头,夏言认为严嵩的一切都是他给的,就必须做小弟。而严嵩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与夏言无关。

实际上,严嵩受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严嵩写得一手好“青词”所谓青词,就是嘉靖帝在拜礼道教太上老时表达自己敬崇“心声”的表章,一般用朱笔恭写于青藤纸上,所以叫“青词”。皇帝本人恭读后,礼拜,然后把“青词”焚烧。在所有的内阁成员里,青词写得最好的就是严嵩(实际上是他儿子严世藩写的),后世讽刺严嵩是“青词”宰相。就在这里。严嵩在一心一意讨好嘉靖帝的同时,时刻准备倾陷夏言。准备取而代之。经过一番政治博弈,严嵩借陕西总督曾铣请求出兵收复河套的事情构陷夏言,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将夏言削职为民。但严嵩怕夏言不死怕留后患,又一次陷害夏言,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夏言被逮下狱 。十月夏言在西市被斩首,时年六十七岁 。

夏言一去,62岁的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严嵩入阁后,引起很大争议,有人上书说严嵩不堪大任。严嵩以退为进,自己上章求去。嘉靖帝当然不允,这是里要说的是,内阁首辅还是翟銮,虽然是个摆设,但张璁,夏言,都容得老翟当摆设,轮到严嵩却行,六年之后,翟銮辞职,严嵩出任内阁首辅 。严嵩当政可以用八个字形容:“祸国殃民,民不聊生”。 嘉靖三十年,锦衣卫沈链因严嵩御寇无方,抗疏历数这位当朝阁臣“十大罪”却落个被谪为民的下场。嘉靖三十二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痛恨严嵩误国,草疏了弹劾严嵩有“十大罪”。 结果被杀, 时年四十。他临刑赋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皆涕泣传颂之。

嘉靖三十二年的严嵩已经是73岁的老人了,思维已经迟滞,再不像初时那样对一直在西苑“玄修”的皇帝所发诏旨做出敏捷反应。如果此时严嵩辞职还能平安落地,也算不错,但严嵩贪恋权位,最关键是他儿子严世藩不许,严世藩希望接老头班。也能入阁拜相,所以不让老头子辞职。嘉靖帝好道,手敕往往辞旨玄奥。这时候,只有严世藩能刻意揣摩,并达无不中。一方面是由于严世藩智商高,二方面因为他“情商”也高,总拿大把银子贿赂皇帝左右宦官侍女。所以,嘉靖皇帝喜怒哀乐,宫内的耳目们都及时告诉严世藩,所以每次均能从小严处得到大笔“情报费”,故而严世藩成竹在胸,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大臣干脆叫严嵩为“大丞相”严世藩为“小丞相”。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最后当政时期,诸司上报事情要他裁决,他均说“与东楼议之”。“东楼”,严世藩别号也。由于严嵩妻子欧阳氏病故,严世藩必须辞职守孝三年,但严嵩不能离开儿子。严嵩上表皇帝,请皇上允许儿子留京伏侍自己,让孙子代之扶老妻之丧归老家。嘉靖允之,但严世藩服丧期间,只能在家中代老父处理诸司事务。由于他身有丧服,不能入值朝房,这时候,严嵩再提笔拟旨草文什么的。脑袋已经转不动,奏对多不符合嘉靖心意,使得嘉靖帝大为恼火。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重重。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严世藩敢这么说,他也就是快死了。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只有答应,但此时已经对严嵩厌恶之极。此时徐阶竭力筹划“倒严”集团。但外表却处处示弱严嵩。严嵩大意,属于防范。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隆庆一年(1567),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个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窃政二十年,溺 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而严嵩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嘉靖皇帝一手培养和造就的,如果我们偏偏苛责于严嵩,未免有些冤枉了严嵩。 严嵩很有权术和政治智慧,要不嘉靖不可能一直用了他二十年,徐阶和严嵩死磕了二十多年,装了二十多年的乌龟也不过是让严嵩罢相。而刚刚出仕的严嵩,在为其母守丧期满后不愿出仕,原因为何?严嵩曾言:“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严嵩有他自己的骨气:宁可不当官,也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那时的严嵩,是一个正直的人。殊不知十余年后,他自己便会成为另一个人们口中的奸臣。历史何其讽刺!严嵩就是嘉靖背黑锅 。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