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也不黑,还原一个真实的宝沃汽车

車誌露露 2024-06-12 07:52:51

毋庸置疑,德国是一个汽车强国,说起德国一众知名汽车品牌,相信车迷们都能如数家珍,可相对孤陋寡闻地,人们口中提及最多的无非就是“MBAVP”五大名牌,但德国汽车文化的沉淀远不止于此。于是,咱们也有了这么一些系列专题:《德国汽车文化可不止MBAVP》。

在2015年的时候,一个名叫宝沃(Borgward)的汽车品牌忽然冒了出来,还打着“百年宝沃,源自德国”的宣传口号。显然这不是中国消费者们熟悉的德系品牌,后来又传出其“挂羊头卖狗肉”的消息,让不知情的车迷们对这个品牌好感度跌落谷底。时至今日,宝沃汽车早已淡出人们视野,咱们不妨从这个品牌的诞生说起,不吹也不黑,还原一个真实的宝沃汽车。

图:不知道各位车迷对宝沃汽车的宣传广告还有没有印象,当时在电梯广告里无脑循环的“贵才能好,好才能贵”宣传标语着实让上下楼的半分钟无比煎熬。

宝沃这家公司的诞生就已经足够复杂,要说清楚它的由来,首先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创始人:Carl Borgward(卡尔·宝沃,1890年11月10日-1963年7月28日)。他是一名德国工程师和设计师,他的父亲是一个煤老板,是名副其实的“家里有矿”。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Carl Borgward于1913年在汉诺威技术大学获得工程学位,毕业6年后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名为Bremer Reifenindustrie的散热器工厂,这家工厂在1920年重组为Bremer Kühlerfabrik Borgward & Co公司,宝沃这个名字也首次出现在汽车工业史上。

图:2019年宝沃打出“百年宝沃”的宣传标语就源于这段历史。不能说它错,这家散热器厂确实是品牌创始人Carl Borgward创办的,它后来也确实发展成了宝沃汽车。但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它当时充其量是一家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并没有真正造车,况且宝沃造车的历史远比这要复杂。

宝沃造车的时间要数到1924年,当时Carl Borgward设计出了第一台车,但这是一台基于摩托车打造的三轮车。这台车结构很简单,由一台最大马力只有2.2匹的120cc单缸二冲程发动机提供动力。车辆没有变速箱,由皮带将动力传至后轮,发动机转速越高车就跑得越快,所以它不需要离合器。这台车也没有启动机,司机点火前需要推着车辆向前跑,在发动机打着后迅速跳回车里。它被命名为Blitzkarren,翻译过来就是“闪电车”的意思。别看它虽然简陋,但它诞生的背景是一战后德国的高通胀时期,这类小货车是市场空白。

图:这辆“三蹦子”就是Blitzkarren,宝沃造的第一辆车。Carl Borgward设计这一台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卖车赚钱,而是为了解决散热器工厂内部的运输问题。

工厂工人普遍反应这台老板设计的“三蹦子”用起来不错,当时德国经济也正值大萧条,Carl Borgward很快发现这台车在市场上存在商机。当时小商小贩对这类具有货运属性的小型三轮车有巨大需求,而且德国政府规定这一类交通工具不需要驾照,入手门槛很低,这就有点类似今时今日“电鸡”(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地位。Carl Borgward在1925年迅速为Blitzkarren申请专利,并将其推出市场。随后让船厂富二代Wilhelm Tecklenborg(威廉·特克伦堡,1882年12月26日-1948年6月8日)带资进组,将公司名改为Fahrzeugwerke Borgward & Co. G.m.b.H,用强大的资金流增强公司实力。

图:Carl Borgward(右)把Wilhelm Tecklenborg(左)找来,绝非只贪图其钱财,更是为了其强大的销售能力。Wilhelm Tecklenborg一来就为宝沃争取到了一张德国邮政集团的大订单,客户购买了一大批Blitzkarren用以送信送包裹。

宝沃乘胜追击,设立了歌利亚(Goliath)品牌挑战更高端市场。也是在1925年,宝沃推出了更完善的歌利亚Rapid三轮车,配备排量更大的350cc二冲程发动机,最大马力7.5匹,变速箱、离合器、电动启动机都被加入其中。歌利亚Rapid由皮带传动改为了轴传动,传动效率也得以大大增加。虽然歌利亚Rapid还是一台三轮车,但它的车身布局已经从Blitzkarren的正三轮改为了更接近汽车的倒三轮设计,使用一个梯形车架承载车辆机件,轴距2000mm,并采用板簧为前轴提供支撑。

图:这台前面载货、后面坐人,具有摩托车的骑行坐姿、又有圆形方向盘和落地式换档杆等汽车配置的“怪物”,就是歌利亚Rapid。它几乎就是一台摩托车和汽车之间的过渡产物,双轮的前轴不能简单地通过握把和前叉控制转向,取而代之的是稳定性更好、精准度更高的圆形方向盘和方向机。只要稍加修改,歌利亚Rapid完全可以被设计成一台汽车,此时宝沃已经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了。

歌利亚Rapid满足了当时人们更强的货运需求,销量自然如日中天。到了1928年,德国境内每卖出4台商用车,就有一台歌利亚Rapid,宝沃干脆把歌利亚写进公司名,改名为Goliath-Werke Borgward & Co.。1929年,财大气粗的宝沃一举收购了陷入财政危机的汉莎-劳埃德(Hansa-Lloyd Werke A.G.),这是一家比宝沃更老、诞生于1914年的汽车公司。宝沃还清了汉莎-劳埃德所有的银行债务,并于1930年关掉汉莎-劳埃德位于瓦雷尔的工厂,在1931年将汉莎-劳埃德和歌利亚合并,成为了Hansa-Lloyd und Goliath-Werke Borgward & Tecklenborg oHG,汉莎-劳埃德、歌利亚、宝沃、特克伦堡四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个公司名称上。合并后的新公司马上开展起乘用车业务,在1931年推出了第一台乘用车歌利亚Pioneer。

图:歌利亚Pioneer依然是一台三轮车,但却有了遮风挡雨的车顶和汽车的正常座舱了,用户再也不用像骑摩托车一样驾驶它。它使用了U型冲压钢车架,三个车轮都配备板簧作为支撑,后置后驱布局,247cc的单缸二冲程发动机最大马力6.7匹/3200转,匹配3速手动波箱。

当时德国仍然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之中,哪怕是中产阶级,也只能消费得起这种微型车。在1931年和1932年,歌利亚Pioneer一直是德国乘用车类目中的销冠车型。直到1934年,希特勒全面掌权后,德国经济开始回暖,加上取消了马力税、开通了高速公路,人们对这类便宜车逐渐失去兴趣,它才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歌利亚Pioneer只卖了短短四年,但宝沃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人心是会变的,赚到钱后的Carl Borgward生了异心,想要把Wilhelm Tecklenborg踢出局自己独揽公司大权。1937年Carl Borgward用400万马克(相当于现在2057万欧元的价值)让Wilhelm Tecklenborg售出名下股份,宝沃从此成为了Carl Borgward的独资企业。此前宝沃一直用歌利亚、汉莎两个品牌名称出售汽车,Carl Borgward独裁后开始尝试将宝沃作为汽车品牌推出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orgward 2000。

图:因为拥有成熟的汽车工业基础以及市场口碑,此前宝沃一直使用汉莎品牌推出正儿八经的四轮汽车,其本质上是汉莎汽车产品线的延续。1937年Carl Borgward掌控宝沃后,推出了四门豪华轿车汉莎宝沃2000,首次把“宝沃”添加到车名之中。随着车辆越卖越好,“汉莎”一词直接被移除,车名成为了宝沃2000。

随着宝沃品牌逐渐被市场接受,Carl Borgward把公司名称内杂七杂八的元素统统去掉,变成了纯粹的Carl F. W. Borgward,也就是宝沃汽车。宝沃汽车随后推出了越来越多更豪华的车型,在商用车领域也成为了德国的头部企业。随后二战马上到来,宝沃作为德国车企,自然也被纳入了纳粹政府的谢尔计划之中,为纳粹德军生产军用器械。正如大家所料,战争中宝沃的工厂免不了盟军的狂轰滥炸,战争结束后Carl Borgward也被判定为纳粹分子被抓去了美国坐大牢。好在宝沃的工厂位于英国占领区,战争结束后,公司仍能得以发展。接受教育改造后的Carl Borgward在1948年重新回到宝沃,次年就推出了德国首款自动变速箱。1950年代宝沃一举成为了当时德国的第四大车企,推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车型,数量众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图:1959年推出的宝沃P100是德国第一台带空气悬挂的车型。

有钱有技术的宝沃越玩越花,最先是赛车。据说Carl Borgward早就想玩赛车了,于是宝沃和Auto Union GmbH共同组建了INKA项目,他们先是用D级轿车宝沃汉莎1500改造成赛车,在蒙特莱里赛道刷圈,最终达成了172 kph的平均速度记录。后来又开发出配备德迪安轴后悬挂、梯形车架的赛车宝沃RS,参加了1952年的纽博格林1000公里赛并荣获第三,排名仅次于法拉利375 MM Vignale和捷豹C-Type。随后他们还参加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和卡雷拉泛美公路赛,但成绩平平。再后来宝沃觉得赛车成本太高,便逐渐淡出赛场。

图:宝沃还曾经和飞机工程师Henrich Focke(亨里希·福克,1890年10月8日-1979年2月25日)合作,推出三座直升机福克-宝沃BFK-1原型机。他们本想以此获得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青睐,从而获得国家的订单。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他们最后不得不叫停该项目。

但好景不长,从50年代中期开始,宝沃的经济状况开始下滑。宝沃在公司策略上欠缺长远眼光与周全计划,像先前的赛车项目和直升机项目,白花花的银子投进去了,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宝沃旗下的三个汽车品牌:Borgward、Goliath 歌利亚、Lloyd 劳埃德(Hansa被降格为宝沃的车型系列了),都各自为政,各有各的经销网络,这使得公司资源极其分散,难以在中高端市场取得足够优势。到了1959年,宝沃更是失去了德国联邦国防军这一大客户,国家的军事用车采购渠道被限定在戴姆勒-奔驰和商用车品牌KHD两家公司之间。新车型不受消费者待见,旧车型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宝沃的财政每况愈下。宝沃所在地的不来梅政府计划劝说当地资本救助这家车企,但却遭到了Carl Borgward的拒绝。宝沃在1959年仍能跻身德国第五大车企,仅次于大众、欧宝、戴姆勒-奔驰和福特,但这家曾经辉煌过的公司最终在1963年掌舵人Carl Borgward去世后资不抵债,公司固定资产被西门子集团以及一众投资者所分食,宝沃破产了。

图:虽然宝沃公司没了,但宝沃的商标依旧掌握在宝沃家族手上,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故事。

数十年之后,不知道是不是祖先留下的遗产被花得差不多了,Carl Borgward的孙子Christian Borgward(克里斯蒂安·宝沃)在2008年忽然冒了出来,誓要重振宝沃的荣光。他和一个名为Karlheinz L.Knöss(卡尔海因茨·诺斯)的瑞士商人联手,在瑞士卢塞恩重新成立Borgward Group AG。一家德国老牌车企复活居然选址在瑞士,这场“大龙凤”(闹剧)中谁是庄谁是闲,不言而喻。这两人啥事没干成,又在2015年把公司搬到了德国汽车工业重地斯图加特,或许他们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公司放德国比较能说服投资者吧?后来这俩干脆把商标卖给了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福田拿到了这个满是昨日辉煌的德国老牌也没有好好利用,简单地拿了一系列北汽的SUV贴上宝沃车标就拿上市场出售。期间他们浮夸的广告宣传更是铺天盖地,沦为网络笑柄。于是这家百年车企经历几年“诈尸”后,在2022年宣布破产,再次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

图:现在看回那些动不动把“德国”二字挂上的PPT和宣传海报,颇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宝沃曾是一家德国强企,无论从当时的技术、造车理念、实际销量上都能称得上成功。可惜管理上的欠缺和一意孤行,让它无法延续辉煌。可新世纪后的所谓宝沃,无非就是一场“借尸还魂”的闹剧罢了。可怜这个满身荣耀的名字,在长眠后还要被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拿出来吸干最后一滴血,Borgward这个品牌还能第三次复兴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