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制内很多年轻人不想当领导?
下面分享几个身边的例子。
A工作能力突出,别提拔为副镇长,后来又被调任至某局的副局长。后来,A毅然辞去领导职务,回归普通职员。原来,过度的工作压力导致其身心俱疲,家庭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在无法承受的重压之下,A选择卸任。之后,A得以重新调整生活节奏,使工作与生活达到新的和谐状态。
B聪慧过人,是211大学硕士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工作后,他展现出非凡的综合素质,公文写作游刃有余,工作推进井然有序。然而,他对仕途并无过多渴望。他热衷于赚钱,在工作之余努力搞副业,实现收入的大幅提升。
C兴趣爱好广泛,他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主要是出于就业形势严峻的考虑。他深知做好工作是自身职责所在,但对于升职加薪并无过高期望。在业余时间,她积极参与瑜伽、架子鼓、摄影等各类兴趣活动,生活多姿多彩。
D是一位勤奋务实的青年,曾立志步入仕途,先成功考取事业编制,后又顶住压力上岸公务员。然而,不久便意识到,在体制内缺乏人际关系和背景支持的人难以崭露头角。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或许并不具备成为领导所需的综合能力。数年后,他对提拔已经释怀,不再抱有过多奢望。
很多年轻人并非真正的“躺平”,他们的工作表现甚至超越了大多数人。那么,为什么他们在体制内对提拔并无强烈渴望,反而乐于做一名普通员工呢?
1. 工作压力陡增。领导职位需承受更大的工作负担及职责,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临来自各方压力。同时,领导岗位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必需坚守真理,抵御诱惑,稍有疏忽或违规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2. 业余时间稀缺。当前,许多单位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显著增加。假期时间极易被占用,尤其领导,周一至周日甚至各类法定节假日都需参与各种类型的会议及调研等活动。往往白天在外开会,回来执行各部门具体工作安排,夜晚则需熬夜研究和解决问题。部分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个人时间。
3. 工作生活失衡。由于工作压力沉重且业余时间稀少,工作生活陷入失调,易导致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张、矛盾加剧等问题。
4. 薪酬待遇偏低。体制内的薪酬待遇实际上并未高于企业,领导与普通职员间薪资差异也不如企业明显。如果仅因追求更高薪水而竞逐领导职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将远超通过其他合法途径所得之额外收益。在当今多元发展环境中,发展副业以获取额外收入的门槛相对较低,也更加可行。
5. 影响个人兴趣发展。部分年轻人对领导职位缺乏热情,更注重专业技能及个人兴趣爱好。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而非投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团队和组织。
6. 职业规划各异。每位人的个性、才能都有所区别,并非人人适合担任领导角色。此外,体制内的晋升非仅凭个人勤奋努力即可达成,部分年轻人早已明晰自身在体制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