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美军与志愿军两次交手后,占领空阵地却集体逃跑,91人被判刑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4-06-23 19:02:13

美军中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他们大多不会讲英语,而是用西班牙语交流,被美军内部称为“西班牙团”。这支部队就是美军第65步兵团,他们主要来自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是北美洲一个海岛,并非美国传统意义上的州,但却属于美国领土。主要居民为西班牙裔和印第安人,西班牙曾殖民该岛,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割让给美国。

波多黎各曾发生过多次武装起义,但都被美国镇压,如今成为一个自治邦,有权通过公投决定整体加入美国还是实现完全独立,但公投结果需要通过美国国会批准。

1899年美国就组建了一支专门由波多黎各人组成的部队,后来他们接连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有不俗表现,也有许多波多黎各人获得了勋章,战后就读著名的西点军校。

但在朝鲜战争中,这支部队丢了大脸,一度要被撤销,还有100多人被军事法庭审判。

凯利高地大屠杀

客观而言,前期美军第65团还是打得不错的。在长津湖战役中作为后卫掩护美军陆战第一师安全撤退。在铁原参与了对志愿军第63军的进攻,此后还与志愿军26军、47军交过手。

麦克阿瑟还曾称赞65团:“在野外行动中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为波多黎各增光添彩,我很自豪能有他们在我的指挥下。”

但到1952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该部进行了大规模轮换,拥有二战经验的职业士兵被替换成年轻的志愿者。而志愿军这边随着苏械武器的换装以及后勤补给能力增强,战斗力大大释放。最主要的还是,波多黎各人此前遇到的部队严格来说并不算志愿军的王牌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经过5次大规模战役之后,双方都意识到很难再向对方纵深大规模突进,战线出现僵持状态,双方的谈判也不太顺利,打打停停。志愿军采取“零敲牛皮糖”的策略,逐渐蚕食敌军阵地,尽量多控制地盘,同时也为谈判争取筹码。

这一时期大多是一些小规模战斗,但却打得非常精彩。

1952年9月,美军65团接防临津江西岸的一个高地及周边几个无名高地,他们称之为“凯利高地”,而志愿军称为194高地。65团面对的是志愿军39军116师348团,这是四野的王牌部队,入朝前就换装了美械。

此前凯利高地已经多次易手,9月中旬,志愿军348团决定再次攻打凯利高地,并增加了发炮量。此时志愿军的炮火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战前通常都会集中好几个部队的炮火一起使用,可以说很猛。

但美军的炮火更猛。比如9月13-14日两天,志愿军发射了80多发炮弹,而美军则发射了254发炮弹报复,并派了4架战斗轰炸机轰炸志愿军阵地。远程交火对志愿军非常不利,只有贴近美军与其肉搏,才能抵消其炮火优势。

65团士兵

9月17日晚,志愿军一个连发动试探性进攻,凯利高地上只有美军C连的两个加强排,虽然抵挡住了进攻,但在第二天黎明前便把阵地交给了B连。

交接时,C连连长叮嘱B连连长,中国人肯定还要发动进攻,你们最好盯紧点。B连连长纳尔逊参加过二战,战后就读于西点军校,刚毕业不久,估计没什么经验。他要求士兵们坚守在岗位上,但天气太冷,大部分人跑到掩体内保暖去了。

结果没过多久,志愿军一个营发动进攻,一下就冲上了高地。而纳尔逊连长也正在掩体里与炮兵联络,他们听到枪声还来不及反应,掩体的木门就被打开。

随后几个手榴弹滚进掩体内,一名靠近门板的排长急忙冲了出去,但弹片还是击中他腿部。他看到3名手持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可能求生欲太强,还未等志愿军开枪,他直接爬进战壕,朝山下滚去,活过一命。

手榴弹响起后B连立即与后方失去了联系,志愿军很快就占领了凯利高地,附近几个无名高地上的美军见状,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情况下就跑了。此战B连伤亡82人,占其兵力的40%以上,纳尔逊连长也于1954年初被美军宣布死亡。

志愿军抓了一批俘虏,不过并没有立即带走,而是要他们留在高地上挖工事。这样美军看到阵地上很多人,却不敢呼叫炮火打击。

凯利高地丢失后,美军高层要求夺回阵地,65团判断高地上只有志愿军一个加强连,于是先派出两个排去试探火力。其中一个排借着大雾攻上高地,但根本站不住脚,只好撤了下来。他们再次验证高地上大概有一百多名志愿军。

美国人打仗比较惜命,此后65团对凯利高地发动多次反击,先是1营的一个连、两个连、三个连进攻,形成添油打法,都未能攻下阵地。无奈之下,65团再派3营全部出击,同时还调来一个坦克连和一个迫击炮排加强火力。

经过36个小时的准备他们才出发,然而坦克连刚进入前线不久,就被地雷炸毁一辆,另一辆在救援时也遭到了志愿军迫击炮的打击陷入困境。步兵遭到志愿军火力打击后也陷入混乱,3营只能派出最后的预备队。

志愿军的炮火非常精准,美军3营I连集结进攻时多次遭到炮火打击,半路就跑了回去。最后只有L连两个班攻上凯利高地南坡,但他们也遭到志愿军火力压制,美军战史形容他们的状态“摇摇欲坠”。

团长下令3营死守并尽量集结余部增援,营长不愿再打,直接绕过团长向师长请示,最后师长同意撤退。后来美军炮兵指挥官回忆说,亲眼目睹了“全速逃跑的士兵”。3师师长也遇到了三五十个“脱光衣服的散兵游勇”。

凯利高地之战,65团伤亡352人,损失军官不少于15人,这是该团进入朝鲜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美国人称之为“凯利高地大屠杀”。

战后美军的师级报告中指出:“有很多迹象表明达维拉上校(65团团长)不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人”“他太紧张……行动结束时,完全无法指挥他的团。他的讲话语无伦次,他的判断完全是徒劳的。”

报告建议解除达维拉上校的团长职务,并很快得到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批准。

范佛里特

杰克逊高地惊魂

凯利高地之战后,65团被要求进行21天的强化训练,团长换成了45岁德加夫尔上校。他也是西点军校毕业,但只在二战期间担任过两年连长,此后长期未负责军事指挥。

德加夫尔上任后发现部队里面竟然没有一个人会说英语,而且士兵们非常消极,也缺乏强有力的基层军官。为此他决定来一次整风运动:

他命令所有士兵必须剃掉胡子,直到他们能在战斗中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此举真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高。另外还将部队车辆上的“波多黎各人”绰号拿掉,这曾被部队视为一项荣誉。指挥官还削减了部队的大米和豆类的配给。同时还强调了其他各项纪律。

这些举动也让士兵们与种族隔离政策联想到一起,导致了极大的反感。一个士兵后来回忆说:“他们对待我们……就像我们一文不值一样,而我们却在献出自己的生命。那里有那么多年轻人死去。这太可怕了!”

1952年10月24日,美军第65团接防了391高地,该地位于上甘岭西边,当时上甘岭战役正打得如火如荼。美军对面是上甘岭英雄部队15军的132团,由副团长康星火指挥,此前他还负责过炮兵部队,堪称炮兵专家。所以这场战斗,炮兵发挥了极大威力。

杰克逊上尉的G连进入391高地的主阵地,因此该高地也被美国人称为杰克逊高地,65团的其他的部队则部署在该高地周边。韩国人撤走前,在高地上留下600多发60mm迫击炮弹,不过工事早已经被志愿军炸坏,需要重新修整,然而美军的建筑材料却补给不上来。

这时志愿军的炮火不断在轰击391高地,仅25日一天就发射了250发。杰克逊吸取上次在凯利高地的教训,一直害怕志愿军在夜间发动进攻,让后方不间断地发射照明弹。但志愿军的侦察部队仍不断扰袭该阵地。

杰克逊也很灵活,很快便调整了策略。他决定白天只安排少量人员值班,晚上保持全员警戒,凌晨和黄昏则抢修工事。

但是27日白天,志愿军一发迫击炮弹直接命中了美军的弹药库,使其只剩下约四分之一的炮弹。大约在同一时间,美军的迫击炮连也出现伤亡,三门60迫击炮只剩下一门能用。

到了傍晚,志愿军的炮火将美军电话线炸断,并击中了G连的指挥部,连长杰克逊命大,刚好不在指挥部,只是一名排长受伤。

志愿军的炮火越来越猛,当天晚上他们发现大量志愿军向高地东西两侧移动。杰克逊想用炮火进行阻隔,但得到答复是当晚只分配到一百发照明弹和烈性炸药。

主要原因是范佛里特在打上甘岭,他还创造了一个词语叫“范佛里特弹药量”,他敞开手打,别的地方自然就缺炮弹了。杰克逊只能靠一门60迫击炮和轻重机枪还击。

晚上八点半左右,志愿军两个连发动进攻,正在这时志愿军的迫击炮弹又击中了美军的弹药库,G连立即发生混乱。随着伤员不断增加,一些排长要求撤退。杰克逊只能用“不能把伤员留给中国人”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

到9点半,通讯员报告杰克逊已经接到营长撤军的命令,杰克逊想通过无线电核实但未能成功,不过杰克逊最终还是下令撤退。撤退途中又与志愿军遭遇,最终被打散,残部跑到2营的防区才逃脱。

这时美军65团团长命令2营进行反攻,以夺回391高地。65团出动了两个连,不过此时391高地上只有志愿军一个加强排。F连连长回忆,他攻上阵地时看到:志愿军用绳子捆着爆破筒,然后甩几圈利用惯性朝他们丢过来。

最终美军凭借兵力优势又夺回了391高地,不过他们发现这里是一个像刀锋一样的山脊,根本无法立足。两个连挤在上面很快便遭到志愿军炮火的打击。

一些美军士兵受伤,甚至只是脸上被轻微刮伤,就开始往山下跑。而更多的士兵借着护送伤员的名义,也开始往山下跑。他们决定留下F连防守,但A连无法抬走所有伤员,所以又要F连部分士兵帮忙把伤兵运下去。

这是波多黎各旗

接着F连一名正在开会的排长被炮弹炸死,这对他的下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的已经分成小队,悄悄往山下跑去。F连眼看顶不住,向营长请求撤退。营长要他们继续坚持,并重新把A连调回去增援。

但F连连长转头一看,阵地上只剩下一个步兵班和几名军官,A连所有人已经消失了。数十名F连的士兵借着护送伤员的机会,已经跑到H连的阵地。

营长亲自到H连阵地苦口婆心劝说,最后只有6人愿意重新返回阵地。这时阵地上另一名排长重伤,连长只能再派几人将他抬下去,并严令完成任务后必须返回。

这些人迟迟没有回来,阵地上已经没有士兵了,无奈之下连长也准备撤离。途中他才发现受伤的排长被丢在路上,已经死亡,抬他下去的士兵却已无影无踪。

师长得知情况后无比恼火,直接将2营营长撤职,并由1营再次发动反击。1营C连连长要求先进行一轮炮火打击,但未被理睬。他只好硬着头皮往上冲,幸好当天雾比较大,他以此为掩护很快就冲上了高地。

但接下来一幕让他傻眼了,阵地上一个人也没有,志愿军早就撤走了。所以他们一枪未放,就占领了阵地。

连长立即派韩国农民把建筑材料搬上来准备加固工事,然而此时一名排长发现他的队员正在往山下跑去,拦都拦不住。最终,除了军官外,阵地上只剩下第一排2人,第二排和第三排各4人,武器排13人。

志愿军虽然撤走了,但地面上到处都是美军的遗体,有的已经被炸成四分五裂,看到这种惨状士兵们吓得纷纷往山下跑去。美军指挥官最终失去了耐心,并没有让他们返回阵地,而是将65团全部调离前线。

追悼会

尾声

事后,包括1名军官在内的162人被押到师部审判,其中5人被无罪释放,8人的指控因证据不足被驳回,91人被判有罪,刑期从1到18年不等。看来平时嘻嘻哈哈的美军,执行起军纪来也很严厉。

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对65团彻底失望,写信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请求解除该团在朝鲜的战斗任务,送回国内。

第三师师长甚至还想撤销65团的番号,对该师少校参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儿子)说:“那个团无法按照其设置的方式进行战斗,我希望他被踢出我的部队或者打散与其他部队混编。”

不过考虑到民族团结问题,美军高层并不愿意将65团调走,更不愿撤销其番号。而是决定调到后方训练,并补充了一批讲英语的军官。到1953年初,美军将大约一半波多黎各人调出,换成美国本土士兵。朝鲜战争后半段,他们极少再参加战斗。

1 阅读: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