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同时,安全永远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随着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已经成为车辆主动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在检测到潜在的碰撞风险时自动刹车,以避免或减少碰撞,从而保护乘员和行人的安全。
近日,小新注意到比亚迪的AEB系统测试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搭载比亚迪AEB系统的仰望U8,在日间130km/h对静止前车、日间110km/h对消失的前车、夜间110km/h对静止前车等三个场景下,实现了制动并刹停。
日间130km/h对静止前车
日间110km/h对消失的前车
夜间110km/h对静止前车
以绝对实力打破AEB记录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比亚迪以绝对实力打破了AEB记录,刷新了行业纪录。要知道,在比亚迪之前,130km/h速度下稳定刹停是整个行业遥不可及的天花板。
目前,大多数车型在60km/h的速度下能够实现车对车的稳定刹停。但是,当面对行人、两轮车等复杂目标时,性能往往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行人、两轮车等目标的形状、速度和运动轨迹与车辆有很大差异,对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80km/h的速度下,部分以智能驾驶见长的车企已经能够实现车辆目标的稳定刹停,并且在复杂的行人、二轮车等场景中也有相当不错的能力。这些车企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高效的算法控制和稳定的底盘制动系统,提升了AEB系统的整体性能。
然而,当速度提升到100km/h甚至更高时,AEB系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感知能力需要更加敏锐和准确,以便在更远的距离内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其次,规控能力需要更加精准和快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底盘制动能力也需要更加强大和稳定,以便在高速制动时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高速行驶时车辆姿态的抖动也会对感知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确保感知系统的可靠性,车企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同时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来降低抖动对感知结果的影响。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AEB系统的误触发问题。误触发不仅会影响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误触发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紧急制动,从而增加事故风险。因此,车企在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误报泛化测试,以确保AEB系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高速AEB技术是智能化安全领域的一项新挑战。要实现130km/h甚至更高速度下的稳定制动并安全刹停,需要全面考验车辆的感知、决策及执行能力。这不仅是对车企技术实力的考验,也是对汽车智能化安全水平的一次重要验证。所以,要在高速行驶中实现稳定、可靠的AEB性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可能有人不知道,130公里/小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速数字,它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高速公路目前的最高时速。所以,比亚迪打破的这个记录不仅是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比亚迪在智能化安全领域实力的有力证明,也意味着摸到了国内最高时速的安全天花板。
厚积薄发确立智驾领先地位
那么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是比亚迪能打破这个记录呢?
首先是行业领先的安全意识,使得比亚迪在安全方面非常重视,且投入巨大。比亚迪始终坚持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绝不能让用户承担不成熟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
目前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智驾不敢用、不好用的安全痛点特别突出。比亚迪认为,AEB系统是规避驾驶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AEB能让用户放心使用智驾功能。因此比亚迪坚持以高于行业水平的严要求推进AEB系统的研发,在感知距离、感知环境的多样性等能力上,远远领先行业水平。
此外,这一切都离不开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深厚积累。
比亚迪是国内最早研究智能驾驶的车企之一,在智能化领域技术积累深厚。截至目前,比亚迪集团已拥有9万余名工程师,平均每天诞生15个专利,是世界上研发团队人数最多的车企。
在智能化上,比亚迪从底层的操作系统,到软硬件开发与匹配,再到系统测试,构建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
比亚迪首次提出的整车级融合感知平台,将多种传感器数据与整车实时数据融合,增强了车辆的感知能力。同时,首创的控制算法分布式布局,确保了车辆在执行制动操作时的精准与高效。
此外,基于全栈自研的转向、驱动、制动系统,比亚迪实现了毫秒级的控制响应,为AEB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小新看来,此次测试的成功,不仅彰显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安全标杆。也为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增添了重要砝码。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具有高度智能化安全功能的车型将更具市场竞争力。而比亚迪通过打破AEB记录,向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绝对实力。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只是其在智能化安全领域追求卓越的一个起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相信比亚迪还将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在用科技为人们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用实力书写着汽车智能化安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