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耿飚想要辞职,陈毅:我刚上任你就不干了!我不同意!

九文说史 2024-11-07 05:59:2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1958年,耿飚一封电报发往北京,提出辞职。当时他身居驻外大使职位,正值新中国外交开拓的重要时期。这封辞职信一出,外交部长陈毅震怒,他果断回电:“我不同意!”

两位革命元老就这样在外交舞台上展开了“辞职风波”。耿飚为何选择此时辞职?陈毅为何如此坚决反对?

从战斗英雄到外交开路人

耿飚的革命生涯始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出生于湖南,1920年代加入红军,随后便投身到数次重大战役中。

1935年,耿飚作为红一军团一师的参谋长,随大部队进入贵州,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为后续战斗开辟前进通道。

这段时间里,他日夜奔波在前线,身先士卒,用身体力行展现了什么叫军人的坚毅和忠诚。

在长征途中,耿飚负过伤。他曾在一次战斗中颈部重伤,险些丧命,但他并没有选择退下战场。仅在疗伤的短暂时间内,他便迅速回到部队,继续指挥作战。

正因他的坚持与勇敢,1936年,他被派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毕业后,耿飚的才能进一步得到认可,不久后被调往晋察冀军区,参加抗日战斗。

1940年代初,耿飚成为八路军129师副旅长。他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多次对抗,在正太战役中指挥部队歼灭敌军数万。

他的果敢指挥和冷静判断,成为前线官兵的榜样。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他所在的晋察冀部队多次参与大规模战役,包括涞水战役、正太铁路战役等,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后,他带领部队南下,直至南京解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耿飚的战斗生涯戛然而止。他被调往外交系统。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转向外交,似乎有些突兀。

耿飚心中疑虑重重,但他服从命令。部队中的友人也纷纷劝他:“搞外交其实也是战场,谁更适合?你一看便知!”耿飚默默点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新战场,依旧奋力拼搏。

驻外岁月与辞职风波

1950年,耿飚踏上出国的列车,去往瑞典。他将担任新中国驻瑞典大使,兼任驻丹麦和芬兰公使。外交生涯的开始,并不顺利。

对他来说,战场上的硝烟已成过往,新的挑战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西装革履,礼貌交谈。

初到瑞典,耿飚在外交部的招待会中遇到过不少棘手的问题,面对西方各国的猜测和疑虑,他的表现却一如既往地坚韧、沉稳。

瑞典外交官们一度对这位中国将军大使保持“观望”。冷战正酣,他们质疑这位曾经的军官是否能胜任外交官角色。耿飚却用实际行动回应质疑。

他不懂外交礼仪,便虚心学习,逐步适应穿西装、吃西餐的生活。他以无懈可击的自律和职业精神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渐渐地,耿飚在瑞典的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欧洲国家开始对中国外交体系产生兴趣。

1951年,耿飚不仅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会议,还为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努力。作为中国在西方的“代言人”,他积极推动与驻在国的友好交往,并且成功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耿飚的驻外生活并不轻松。驻瑞典期间,他带领20余人的团队长期在外工作,生活条件有限,远离家乡和亲人。

他和妻子赵兰香一起租住在斯德哥尔摩郊区的小公寓内。外交部对人员进行了礼仪培训,赵兰香学习穿旗袍、穿高跟鞋。

为了适应当地生活,他们时常遭遇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冲突。但耿飚始终默默坚守,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责任。

1958年,耿飚因多年离家在外,感到力不从心。彼时他已在瑞典驻守多年,家庭负担逐渐加重,身体和心理上也感到疲惫。

这一年,他向北京发回了一封电报,提出辞去驻外大使一职。电报中言辞恳切,表露出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

电报送到北京,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得知此事,异常愤怒。他亲自回电:“我不同意!”言辞强硬,态度坚决。

陈毅直言,国家外交工作需要有经验、有忠诚的老将,特别是在对外工作紧张的时期。耿飚的辞职,将会对新中国的外交布局产生影响。他要求耿飚继续坚守,直至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

陈毅的回电让耿飚一时间陷入沉默。作为革命战友,他理解陈毅的急迫心情,也明白外交系统的困难,但他依旧难掩内心的疲惫。

多年的外交生涯让这位军人心力交瘁,特别是家人的牵挂让他一度犹豫。可陈毅的坚持,让耿飚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家庭的责任,更是对国家的承诺。

国家使命与忠诚选择

辞职未果,耿飚没有再多言。他从这封回电中,重新找回了作为外交官的坚韧。1958年下半年,他再次进入外交工作状态,将自己完全投入到驻在国的日常事务中。

作为大使,耿飚深知自己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国际关系紧张,中国外交形势复杂,而他所在的西欧地区,正是冷战的敏感地带。他必须代表中国,坚定立场,传递友好信息。

陈毅也没有因他的辞职电报产生隔阂,相反,对耿飚的外交工作愈加关心。陈毅常常发去鼓励电报,提醒他关注驻在国的舆情动态,适时调整工作策略。

耿飚从这些电报中,感受到战友情谊的温暖,也逐渐理解了陈毅所说的“国家需要”。

在一个又一个外交场合中,耿飚日渐将外交工作视为自己新的战场,耐心沟通、冷静应对,用坚定的眼神和坚定的立场,展现出一位军人外交官的风采。

1959年,耿飚在与西欧多个国家的沟通中,展现出高超的谈判技巧。他的从容不迫、处事冷静逐渐让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立场有了更多理解。

其间,他为中瑞、中丹关系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此时的耿飚,已经不是那个抗战中的年轻军官,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老将。

回国后,耿飚并未因年龄退居二线,反而被赋予更重要的职务。1978年,他出任军委秘书长,成为统筹部队管理的重要领导。

他在部队中严格治军,继续保持着战斗作风,也常对部下说:“我们这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能干好,就对得起自己。”

结尾

耿飚的这一番话,展现出他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战斗生涯、外交生涯,这两种不同的历练,塑造了他一生的坚定信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