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回乡祭祖,见到等自己22年的童养媳,妻子却说:接她回家

一个趣知史 2024-03-31 01:23:17

1953年,抗美援朝伟大事业胜利,中国社会基本稳定。这时候,有很多阔别家乡已久的解放军将领就打算回家看望亲人,时任青岛警备区司令员的易耀彩也不例外。

带着妻子孩子回到家乡后,先是到了父母的墓前祭拜,再回到老屋修整。

然而到家后,易耀彩却听到屋内有女子的声音,走进去一看,她竟然是易耀彩22年前的童养媳!

这名女子见了他也是十分激动,连忙上来迎接,走上前才看见易耀彩身后还站着他的妻子和孩子。

出人意料的是,易耀彩的妻子范景阳在得知女人的身份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劝丈夫带“童养媳”回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买回来的“姐姐”

易耀彩于1917年生于江西的太和县,比起其他革命将领,他的家境十分殷实。小时候的易耀彩的确不像其他将领那样稳重,反而经常逃学出去玩。

他的母亲对于他不爱学习的性格十分气恼,就问村里的其他人如何管教孩子。有一个女人给她提建议:“那你就给他找个媳妇呗,大几岁还能照顾他。”其他人纷纷点头赞同。

当时江西时局动乱,买个童养媳确实是当地群众的一个普遍做法,易耀彩的母亲思索了许久,最终也同意了这个想法。

1927年的冬天,易耀彩的母亲领了一个小女孩到家里。这个女孩名叫张凤娥,家里人因为动乱都已经去世,亲戚将她卖给了易家。

张凤娥一到家,易耀彩的母亲就对易耀彩说:“这个小姐姐以后就是你的媳妇了,你知道吗?”两个孩子虽然小,但也懂得媳妇的意思,顿时羞红了脸。

等父母走后,易耀彩问张凤娥:“你真的想嫁给我吗?”张凤娥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

易耀彩看出她眼里的不情愿,便对她说:“以后我叫你姐姐,你叫我弟弟,咱俩以后当姐弟,别当夫妻了。”张凤娥还是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易耀彩与张凤娥就成了一对姐弟,易家父母本想纠正一下,但想到张凤娥可怜的身份,最终就由着他俩去了。

易耀彩长到12岁的时候,江西的红色氛围愈发浓厚,他的父母也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看着父母为革命忙前忙后的样子,他也不甘示弱,加入了共青团当了一名“红小鬼”。

13岁那年,易耀彩跟随红军大部队离开了家乡,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年纪虽小,但仍然跟着红军一起南征北战。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对红军发动了多次“围剿”。1934年,由于路线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这年易耀彩已经17岁了,在长征之前,他特意赶回了家乡与父母还有张凤娥告别。张凤娥也十分心疼这个小小年纪就参军的“弟弟”,对他说:“你不用担心,我会替你守好这个家的。”

然而易耀彩没有想到,这一面竟然是他与父母见的最后一面。

遇到相伴一生的爱人

在易耀彩跟随大部队开始长征后不久,国民党的军队就来到了泰和县。由于易家全家人都是共产党,国民党军官对易家夫妻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残害。

国民党反动派将易耀彩的父母杀害后,又将父亲的遗体扔进了臭水沟,不仅如此,就连易耀彩的叔叔一家也未能幸免。

为了折辱党组织,他们还将易耀彩的母亲挂在了树上,旁边立着“不准收尸”的大牌子。要不是张凤娥逃进了后山中,恐怕她也已经命丧黄泉。

对于家乡发生的一切,易耀彩一无所知。直到有次他遇到一个泰安县的老乡,与他交流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早已经被杀害,张凤娥也生死未卜。

失去亲人的易耀彩痛苦无比,革命的理想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一路支撑着他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此后易耀彩凭借着“不要命”的战斗作风,屡屡立功,在湘江战役里,他凭借着一把老旧手枪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最终成为了红八军团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易耀彩的作战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他的职位也不断升高,到了1937年已经升任为晋冀察军区的参谋长。

这年他已经20岁,组织上考虑到他发展的需求,就将他的名字加入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名单中。从抗大毕业后,易耀彩身边的战友们都陆陆续续结婚了,只有他还单身。

易耀彩的上级看他整日孤孤单单的样子,就决定给他找一个伴侣。在组织的安排下,易耀彩与部队内部的一名军医进行了相亲。

相亲开始前,两人都十分紧张,这名军医就让自己的好朋友范景阳陪着。一场交谈过后,易耀彩和军医互相都没看上,但是易耀彩却对旁边文文静静的范景阳产生了兴趣。

他把情况跟自己的领导说了之后,本意是想要个继续接触的机会,谁知领导第二天就来找范景阳说:“你家的情况已经调查好了,没啥问题,马上就可以结婚。”

范景阳傻眼了,她奇怪地问结婚对象是谁,领导却回答:“结婚对象就是你跟易耀彩啊!”

她这才明白易耀彩的意思,但是二人还没接触过就结婚,范敬养有一百个不愿意,就提出先接触一段时间再说。

谁知道领导理直气壮地回答:“你俩有意思不就行了?正打仗呢,哪有这个时间啊,要不你俩先结婚后恋爱吧!”

就这样,范景阳与易耀彩结为了夫妻。一般来说,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模式都会出问题,但易耀彩却和范景阳磨合地很好。

范景阳是文艺兵,后来又当了军队内的药师,知识储备十分丰富。而且她性格温和,易耀彩也是个为人谦和的人,两人的相处模式十分舒适,几乎很少红脸。

二人的结合在八路军中也穿为了一段佳话,此后有不少夫妻都开始模仿他们的相处模式。

独自留守22年

随着战事吃紧,婚后的易耀彩也不得不离开妻子,奔赴到抗日前线去。范景阳就在后方医院照顾伤员,虽然聚少离多,但是这并不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

在十几年的婚姻生活里,易耀彩与范敬养生下了4个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终于得以居住在一起。

1949年年底,易耀彩本想回到家乡,可新中国刚刚成立,事务繁忙,便托老乡打听一下张凤娥的情况,但却没有回信。

此后,易耀彩还以为张凤娥已经离世,也就不再提起寻找她的事情。直到1953年,易耀彩担任海军青岛警备区的司令,由于我国海军发展较慢,组织上决定派他前去苏联海军学习。

去苏联海军学习之前,易耀彩有一个月的休假期。正好也二十多年没回过家了,他就想着带着妻子孩子到自己成长过的家乡看看。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看着独自留守在易家22年的张凤娥,易耀彩的心中十分愧疚,他没想到张凤娥会为了他终身不嫁,一直等他回来。

在与妻子讲明了他与张凤娥的关系后,范景阳也明白张凤娥是身不由己。张凤娥的父母早已经去世,给予她温暖的易家夫妇又惨遭杀害,对她来说,她的亲人只有易耀彩一个了。

张凤娥怕范景阳不高兴,连忙向他解释二人没有成婚,只是姐弟之情。范敬养却紧握着她的手说:“张姐姐,你不用解释,我明白你的意思,以后咱们二人就以姐妹相称。”

一家人在老宅小住了几天后就要离开,期间张凤娥忙上忙下,把易耀彩的孩子当亲生孩子对待。

临走时,看着破败的院子,范景阳忍不住对丈夫说:“我们把张姐姐也带上吧,到时候在北京给她找一个工作。”易耀彩也同意了这个提议,两人又掉头回去。

出乎二人意料的是,张凤娥竟然一口回绝了这个建议,她说:“我不能走,易家爸爸妈妈的坟墓还在这里,况且我还是喜欢在乡下生活。”

听到此话,夫妻二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时不时就为张凤娥送来一些钱和生活物资,两人的孩子们也常常去看这位“张妈妈”。

1953年,政府向张凤娥颁发了“革命烈士家属”的牌子,她爱惜不已,特意挂到老宅子中最显眼的地方。

1990年10月,73岁的易耀彩因病去世,此时正式二人的金婚50周年。他去世前的遗愿是将他的骨灰和父母的遗骨埋在一起。范景阳与孩子们遵照了他的遗愿。

6年以后,张凤娥也去世了,享年81岁。由于她没有子女,是范景阳与孩子们为她操办的葬礼,在葬礼上,范景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易耀彩与张凤娥的骨灰埋在一起。

许多人知道这件事后都说范景阳傻,竟然把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合葬。范景阳只是淡淡地说:“张姐姐为老易执着了一生,我深感敬佩,合葬又有何不可呢。”

易耀彩在阔别家乡60年后,终于可以在深爱的家乡长眠。而张凤娥也能和自己认定的亲人永远在一起,也算是完成了她一生的夙愿。

结语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时候夫妻的一次分别就是永别。张凤娥等了易耀彩二十多年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她等了这么多年,幸运的是她最后等到了。

虽然张凤娥是买来的,但她因为易家人的亲情而苦守老宅,易耀彩报答了她一辈子,范景阳也能理解二人特殊的关系。在这个奇妙的故事里,所有人都是善良而又温暖的。

同样也有许多人没能等到自己的亲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要铭记这些英雄的精神,为新时代的中国继续前进。

作者:汪汪编辑:汪汪参考文献:[1]徐廷华. 抗战烽火中范氏三姐妹与三位将军的情缘 [J]. 党史博采(上), 2021, (04): 52-54.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