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饿死是常事,饿不死就是盛世!

笑看历史风云 2025-01-03 09:50:12

在化肥出现以前,农作物的产量是特别低的,清代时期粮食平均亩产367斤,我们就不算赋税和土地兼并,假设一个人一亩,一天亩产不足一斤,而一碗面都有六两,这还是因为明朝末年引进了红薯。而在战国时期,平均亩产还不足300斤,更为扎心的是,在古代的土地兼并之下,很多人是没有土地的。再加上赋税如果沉重,那么百姓饿死就是一种常态。比如元朝末年,元朝的赋税已经收到了洪武年间,百姓的粮食交完赋税还是负债累累,因此朱元璋的家人所剩无几。

农作物

如果论古代王朝的组织,最多的莫过于满清了。从天地会到白莲教再到洪门和小刀会等等,他们真是闲的没事干吗?当然不是,他们是饿得受不了了。这句话很搞笑,但也很不搞笑。有人问古代的本质,其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压迫。不管汉唐还是明清,虽然偶尔会出现几个明君,但君主制的本质决定了这个王朝的人渣更多一点。而且即使有明君,这种集权制度也很难约束其他人的执行力,自下而上的集权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腐朽堕落。这几乎是必然的,没有任何悬念。

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由百姓拥有百分之四十变成百分之六十,仍然无法改变这些世家大族垄断土地、教育、文化、仕途的事实。甚至后来的盛世和百姓的生死都没有关系了,而是君主好大喜功的自诩。比如清朝的康乾盛世,表面是四海承平,开疆拓土,但实际呢?康熙时期河道灾害频发,乾隆元年天下颗粒无收,百姓饿殍遍地,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吃人肉的情况,一个地方人口不足百人,连老虎都敢出来觅食。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到,百姓生活究竟是多么可怕。

饿殍遍地

而康乾盛世对我的震撼不是灾害,而是诺大一个王朝,百姓竟然连存粮都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完全为零。明朝为了自己的苟活发动蓟州兵变杀害戚家军,而清朝则用一种车轮放平人头落地的军国主义残忍杀害当地的百姓。从汉朝的世家大族再到魏晋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以及皇族功臣,明朝时期的王爷和官僚再到清朝的八旗圈地。我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王朝更迭,一个又一个权贵的贪婪成性。从管理学监督来说,生产力是生产,而制度则是分配,生产落后分配集中怎么可能幸福呢?

在古代任何一个王朝,每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和饿死的人都大有人在,而历朝历代的王朝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停滞循环,没有一点对百姓有福利的进步。我们总是以四大发明自豪,但四大发明哪个不是因为权贵的需要而产生呢?而这却是数千年的极限,我觉得我们应该自豪的是曲辕犁是灌溉技术,是靳辅、陈湟的水利工程,是那个将红薯引入华夏的人,因为他们的出现,直接拯救了千万在死亡线徘徊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伟大,最起码比那自欺欺人的盛世和泰山封禅闹剧强多了。

君主制

君主制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开局是巅峰,而后面则是一地鸡毛,纵观所有王朝,税赋最轻的还是刘邦的十五税一和汉文帝的三十税一。有个神棍发明了编户齐民,这个制度是非常恶心的。因为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那些没有田地的百姓也要承担赋税了。而在此之前是按照田亩收税的,虽然年景会影响生计,但不会因为人头税而走投无路。而在百姓心中,文景之治一直是古代的主旋律,这个即使是后来都是无法超越的。

一个王朝实行三十税一竟然还能有余粮,这在明清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明清的赋税不但多而且重,即使这样都是一种亏空的状态。因此嘉靖时期想了一个馊主意改稻为桑,然后嘉靖一朝亏空更严重了。因此相比于这些,生产力低微的汉朝能在轻徭薄赋的环境里实行盈余就很是难能可贵,虽然文景之治时期君主制的弊端仍然存在,比如诸侯为祸一方。比如这些地方官吏有的中饱私囊,比如外戚仗着汉文帝的身份巧取豪夺等等,但比其他王朝则是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王朝

如果你做过生意,你就会知道一个问题:公司的经营制度基本就将一个公司的上限固定死了。而你所说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老板个人专权的表现而已,你体现的不是企业文化而是讨好老板的文化。同样,王朝制度的优劣就像职业之间的不同,虽然老板和员工都说今年没挣钱,但没挣钱的概念却是不一样的,老板再没挣钱,他的收入也比你几年的努力要高,这也是民主制为什么比君主制好的原因。因为别人的底线,就是你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度,不是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