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桥之战,公孙瓒的转折之战。
此战前,公孙瓒是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他的地盘最大,包括幽州、青州大部以及冀州部分地区;他的军队很强,精锐骑兵部队“白马义从”是他手中的王牌。
所以在上疏指责袁绍的十宗罪,并向其宣战后。大家纷纷看好公孙瓒,冀州地方势力纷纷响应他。
似乎还没开战,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向公孙瓒倾斜了。
但战争的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公孙瓒惨败在了袁绍手下部将鞠义的手下。
此后,公孙瓒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之后勉强又与袁绍进行了几轮战斗,渐渐转为守势,最后在围攻之下兵败自尽。
为何公孙瓒会败于界桥之战,为何这次失败会引发一场人生的雪崩,让这个强盛一时的猛将一蹶不振,陷入失败的泥沼?
其实与其说公孙瓒是败于战争,不如说公孙瓒是败于天下大势。他抓住汉末游侠盛行的风口,势力得到快速发展。但却在关键时刻转型失败,没能争取地方豪强支持,失去了割据一方所需的资源,于是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成为他人崛起的垫脚石。
公孙瓒
什么是游侠精神?
《后汉书》中曾有过这样一段阐述:
及汉祖仗剑,武夫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仇,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
从中可见对侠义的解释:轻死生,重义气,有怨有德,必相报答。
刘邦不是约法三章,法律很宽泛吗?那自然很多纠纷在法律当中找不到答案。于是大家干脆就不咬文嚼字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全凭拳头来讲理。
所以侠义就是这么来的。
每当天下动荡,社会秩序被破坏,恃强凌弱的事情随处可见。而此时,便有游侠挺身而出。
而在东汉末年,皇室昏乱、外戚干政、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游侠们便重出江湖。
这些游侠抑强扶弱、伸张正义,维护地方安宁,自然颇受老百姓的欢迎。
不少人因此而名闻一时。比如郑太。
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
郑太散尽家财结交豪杰,在山东成了及时雨一般的人物。
而一些未来的大佬也纷纷抓住了这波风口。
袁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
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孙坚:“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公孙瓒也是走的游侠路线,但他经验更丰富。
他学习儒家经典。与刘备共同师事于涿郡人卢植,在缑氏山中学习经典。而后又拜在刘宽门下。
卢植,是平定黄巾军的主将之一,曾任北中郎将,尚书等。刘宽,则两度出任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名师出高徒。因为选的老师都是风云人物,公孙瓒的名气也跟着疯涨。
公孙瓒学成回到辽东上班,又特别尊崇领导。太守刘其因事被押到洛阳,交付给廷尉治罪。公孙瓒假称自己是侍候的吏卒,随身护送,跟随槛车一路走到洛阳。最终刘其被发配到交州日南,交州日南是如今的越南,那里多瘴疠,再加上公孙瓒他们长途劳顿,去了性命可能都堪忧。但公孙瓒却义无反顾地跟着去。
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护卫上级。这种行为,就是妥妥的仁义之举啊。
有学问,讲仁义,叠加了两个BUFF之后的公孙瓒,很快就成为了知名人士。
颇受推崇的侠义精神
后来公孙瓒投笔从戎。
他使得一手好矛,在和北方胡人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闻名。
为了对付胡人的骑兵,他还建立了一支善射的轻骑兵,这便是“白马义从”。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显然公孙瓒是个善于宣传的人。他使用白马,彰显其与众不同,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在名字中用“义”字,则彰显了侠义的精神,自然就能吸引各方豪杰前来投奔。
加上公孙瓒此前所积累的仁义名声,于是他很快就召集了一批精兵强将,“白马义从”的规模快速增长,很快就到了三千人之多。
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连赵云都慕名而来。
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赵云说:如今朝野大乱,天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需要有人拯救,我们并非疏远袁公而偏向您,只是想追随仁政。
正是靠着精锐的部队,公孙瓒赶跑了实力强劲的胡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从这里,可以得知这支精锐骑兵的特点:
1、不缺马。既然能够挑选出很多白马,说明马匹充足。
2、克制广泛。一边移动一边射击的骑射,既能克制普通骑兵,也能克制普通步兵。
3、战斗力强悍。公孙瓒善战,可算是良将。而他手下将士大多是归降的胡人和慕名而来的豪杰。所以这支军队素质很高。
这样便让公孙瓒在北方的战场上获得极大的优势。
在精锐的白马义从面前,那些装备水平较差的黄巾军、青州兵、黑山军等等根本不堪一击,以往不可一世的胡人轻骑兵也被斩落马下。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
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而因为马匹充足,公孙瓒便可以带着他的白马义从长途奔袭、连续作战,快速横扫北方。
或许这便是公孙瓒在前期能够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孙瓒占据了幽州、青州大部以及冀州部分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
公孙瓒打造出精锐部队“白马义从”
伴随着公孙瓒的快速扩张,他的短板也渐渐暴露出来。
那便是他的游侠精神。
游侠精神虽然跨越地域和阶层,但只有江湖人士买账。所以靠这个理念收获第一桶金就够了。
如果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转型,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自称皇叔,孙坚找到袁术这个靠山。连袁绍都在游侠精神之外还加上了“四世三公”的招牌。
但公孙瓒则止步不前。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一、他和刘虞作对,挑战了朝廷的权威
187年,张纯、张举与乌桓大人联盟,发动叛乱,他们的部队达到十余万,屯住在肥如。
叛军实力很强大,青、徐、幽、冀四州都受其侵害。
在这里,公孙瓒暴露出了他的短板:规模不足。他的白马义从再厉害,规模也仅有数千,与乌桓精锐骑兵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他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丘力居等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瓒不能御。
既然公孙瓒搞不定,那朝廷就只好委任了新的幽州牧:刘虞。
刘虞到任后,罢省屯兵,广施恩信,派遣使臣到游牧民族中晓以利害,并允许叛军投降,给予出路。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
眼看刘虞就要成功,公孙瓒就不乐意了。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将其与刘虞的矛盾公开化了。
通过这件事,公孙瓒便将其侠义的另一面展现无余:
夫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所谓的游侠世界,就是要通过立势作威,构建起独立于国法之外的江湖体系。一旦游侠势力过于强大,它是能够与朝廷争权、挑战朝廷权威的。
所以对于朝廷委派过来的空降领导,公孙瓒不愿买账,并且试图挑战他。
191年,刘虞遣田畴等人去长安拜见汉献帝刘协,刘协想东归旧京,趁机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偷偷出武关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但在公孙瓒的阻挠下,刘虞迎接刘协的计划泡了汤。
想想当时公孙瓒是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如果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估计北方都会被其统一了。但公孙瓒这么一阻挠,同时得罪了汉献帝和刘虞。
刘虞是什么人?他是东汉皇室的宗正,差不多就是行使族长的职能。
这就相当于公孙瓒公开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二、得不到士族的支持
一开始公孙瓒倡导侠义精神,他就并不太受士族待见。
到后来公孙瓒都挑战朝廷权威了,像荀彧这样志在兴复汉室的士族豪强会支持他吗?显然不会。
那就导致公孙瓒手下,都是一些走南闯北的江湖人士。
比如刘备,小商贩出身,后面勉强混了个皇叔的名头,手中可谓一穷二白;渔阳田豫,少年时是无职业的“浮游无事之徒”;刘纬台、李移子、乐何当三人,“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是被普通百姓瞧不起的屠狗之辈。
这些人,竟然成为公孙瓒势力的骨干人员。
失去了士族的支持,就意味着失去了人才、资金、粮草的重要渠道,这每一项对于公孙瓒而言都是致命的:
失去了粮草来源,他没办法与对手长期对峙,一旦粮草跟不上,就只得退守;
失去了人才来源,他将找不到给他出谋划策的人,也找不到能力出众的军官,他的作战计划将漏洞百出;
失去了资金来源,他也补充不了更多士兵,他的军队将陷入打一点少一点的绝境。
有人会产生疑问:孙坚在江东不也是杀了不少朝廷官员,为何他还能发展得好好的?因为孙坚抱上了袁术的大腿,所以能够左右逢源。而公孙瓒却无人支持。
......
而与之对比的是,袁绍在得到冀州后,争取到了冀州士族的支持,其实力得到大幅增强。这些支持他的冀州士族中,就包括沮授、审配、田丰等人,当然也包括鞠义。
鞠义,出身凉州西平郡的大姓。在家族支持下,他招募一支军队,成为当地一霸。
长期生活在凉州地区,让鞠义深谙羌人战法,其部曲自然战斗力非凡。随后鞠义得到了冀州牧韩馥的青睐,成为了他的部下。
但后来袁绍收买了鞠义,两人联手逼迫韩馥让出冀州牧的位置,袁绍则趁机取而代之。鞠义便成为袁绍手下的一员猛将。
公孙瓒的实力一度远胜袁绍
公元191年,公孙瓒以为弟弟公孙越报仇为名,率军进攻他心心念念的冀州,并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
公孙瓒任命严纲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这就等于单方面宣布将袁绍的职位给替代了。
都闹成了这样,双方势必一决高下。袁绍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
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中心主力为三千白马义从。
而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
界桥的地形有点特殊。它位于邺、平原、濮阳三个城之间,中间偏西南是磐河贯穿。
当公孙瓒看到平原的地形后,便大呼胜券在握。因为平原适合骑兵快速冲击,然后绕后包抄,而袁绍的步兵行动迟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包了饺子。
如此看来,这又将成为公孙瓒白马义从的一场围猎。
但公孙瓒忽略了一个问题,白马义从只是擅长骑射的轻骑兵,打打普通步兵还行,遇到了重装步兵就像隔靴搔痒一样,难以产生有效杀伤。
战斗开始时,公孙瓒让白马义从直接冲,“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但此时袁绍军步兵方阵没有乱,轻骑兵又没法像重骑兵那样直接冲击步兵,只能寄希望通过包抄让袁军军心大乱。
可这次他们遇到了一支像铁塔一样的重步兵:麹义的先登死士,他们根本不怕轻骑兵的包抄。“义兵皆伏盾下不动”,也就是说白马义从在包抄过程中的射箭攻击,全部被重型盾所抵挡。
但等白马义从靠近,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恐怖的伏击。
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
麹义让他的八百先登死士先示弱装怂,引诱白马义从来包抄。等白马义从离先登死士不到数十步的距离后,便进入了袁军弓箭手的射击范围内。
此时先登死士们突然起身,然后扬尘搅乱公孙瓒军的视野,并通过大叫制造心理压力。
白马义从等冲过来才发现并没有给对方造成有效杀伤,但如此近的距离想跑也来不及了。因为轻骑兵缺乏防护,在袁军弓箭手几轮齐射下损失惨重。
麴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斩杀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
这一战以少胜多,影响深远。它改变了公孙强袁弱的军事格局,双方整体开始形成均势。白马义从全军覆没,让公孙瓒实力大为削弱,公孙瓒由此转攻为守,直至最后被袁绍所灭。
让白马义从有来无回的麴义
有人认为公孙瓒在界桥之战失败,是因为他过于轻敌。
实际上此战暴露出公孙瓒的所有弱点。
因为缺乏来自士族的人才支持,所以面对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鞠义等“河北五将”,公孙瓒拿不出能与之抗衡的将领。
因为缺乏资金支持,公孙瓒没法打造装备精良的军队,所以面对袁绍的重步兵时,他有点束手无策。
因为缺乏人力支持,公孙瓒在界桥之战后更是无法及时补充兵力。
所以,哪怕界桥之战公孙瓒侥幸胜利,接下来他还是无法避免失败。
之后双方又进行了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虽然双方各有胜负,但整体上而言,公孙瓒是一直处在被消耗的状态,他与袁绍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193年,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得到了整个幽州。虽然公孙瓒的地盘达到了顶峰,但他却彻底得罪了朝廷宗室和士族豪强,从此他越来越孤立。
到后来,公孙瓒众叛亲离,也没有足够的军队支持出战,便只得修筑易京固守。
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到这里,公孙瓒已经全面被动,陷入了绝望之中。
在刘虞旧部属和袁绍的不断联合进攻下,公孙瓒终于顶不住了,最后兵败而亡。
因为与下一个风口失之交臂,一度雄踞北方、无人匹敌的公孙瓒迅速败亡,一代游侠传奇就此落幕。
主要是因为袁绍祖上四世三公天下很多士子官员文士出自他家提携,所以袁绍的手下能人异士很多而且冀州在群雄割据时是天下人口最多的州又是产粮大区,所以人才百姓军队威望都不缺[微笑]
公孙瓒安心辅佐刘虞,北方就是另外一方迹象
公孙瓒虽然是一方军阀但并不是最高领导人,他上面还有一个刘虞掣肘这他,他一怒之下就杀了刘虞,他一死地方豪强就不干了,很多人都反叛公孙瓒了,而这一点袁绍却没有。
弩的杀伤力本就比弓箭厉害的多是骑兵克星,出其不意几十步距离用弩箭大规模杀伤骑兵,白马义从从此消失在汉末舞台。
界桥之战 袁绍以少胜多破公孙瓒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破袁绍 赤壁之战孙刘以少胜多破曹操 夷陵之战 孙权以少胜多破刘备 樊城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破孙权
有赵云这样的猛将不重用,重用什么严刚,这严刚武艺很菜,没打几招就被人砍了。士兵看到主将这么没用士气受影响。就打不过袁绍军了。公孙瓒不会用人
公孙瓒作为领军大将征战四方可名垂千古,但想做一方之主就不行了。
[横脸笑][横脸笑]你把沮授给漏了。。沮授当时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