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7年,我国启动了“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
历时2年,基本确定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的“威海湾一号”沉舰就是清朝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此时,距离定远舰自沉于威海卫已经过去了124年,舱中士兵的骸骨,仍紧紧握着船舵。
恍惚间,一百年前那场惨烈屈辱的甲午中日战争,仿佛再次浮现在众人面前.....
甲午海战与定远舰
1894 年,日本为了抢占我国资源和领土,挑起甲午海战,与清朝北洋海军在黄海海域开战。
而此时的两军实力相差巨大,唯有“定远”和“镇远”两舰能稍与之抗衡,但为了阻止日本侵略,海军将士不畏牺牲,主动发起进攻。
首轮炮击,便将一艘日军巡洋舰的前甲板撕开一道大口子,打的日军水兵乱作一团。
此时定远舰的指挥舱内,管带刘步蟾紧盯着海面上的战局,不断下达命令指挥舰队进攻日本水军。
但日军的反击来得很快,他们见定远舰火力最强,便改变战术,多艘敌舰集中火力对定远舰进行围击。
刘步蟾虽然极力指挥定远舰左躲右闪,仍难以完全避开,一时间,数枚炮弹击中定远舰,舰身开始冒烟起火,并伴随着海风的助力火势迅速蔓延,
可即便如此,定远舰上的官兵们依旧没有放弃,奋力灭火的同时继续操控火炮,向敌人射出最后的炮弹。
刘步蟾看战势已失,指挥着残存的定远舰撤退,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法打,他们的炮弹早已变成了慈禧园林中的砖瓦。
黄海海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定远舰以千疮百孔的状态退回威海卫。然而,日军并未放过定远舰,趁天黑搞起了偷袭。
调了几艘鱼雷艇悄悄摸进威海卫港,准备用鱼雷摧毁定远舰,当发现时已来不及躲避,一枚鱼雷击中它的侧舷,海水灌入舰体倾斜,最终搁浅在刘公岛东部。
望着眼前的惨状,刘步蟾为了不让定远舰落入敌手,含泪下达炸沉定远舰的命令,自此定远舰沉入海底,刘步蟾自杀殉国。
少年壮志赴沧海
定远舰和刘步蟾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连在一起。
刘步蟾自幼家境贫寒,父亲走后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15 岁时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也是从那时起想加入的海军。
在学堂里,刘步蟾日夜钻研航海技艺,终于在4 年后,他登上“建威”号练船实习,跟随舰船“闯南走北”,足迹遍布沿海等地。
整个实习期间,他的表现最好,也正因为如此,他获得船政大臣沈葆桢的亲自接见,并对他的表现表示认可,提前铺好了路。
1872 年,刘步蟾毕业后进入福州船政局工作,与他同期毕业的还有严复、林泰曾、邓世昌、方伯谦等人,皆是日后晚清的风云人物。
而刘步蟾也不差,三年时间便从船员被任命为“建威”号的管带,是他们同一批毕业生中最快的一个。
也是这一年,23岁的刘步蟾又被委以重任,被派往英法学习他国海军的先进技术。
在英国,他克服重重困难,登上地中海舰队旗舰实习,凭借刻苦努力获斐利曼特将军赏识,一度想将其留下。
后来又去了英国海军大学深造,1879 年才学成归国,之后凭借着李鸿章的赏识,加入刚刚筹建的北洋水师当中,担任 “镇北” 炮船管带一职。
彼时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因缺乏经验,被英国人赫德误导,购置大量吨位较小的“蚊子船”和“碰快船”,耗费巨资却成效不佳。
而归国后的刘步蟾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深知,中国海军若要强大,必须拥有自己的铁甲舰。
他不止一次向李鸿章力陈发展铁甲舰,还与林泰一起写了《西洋兵船炮兵操练大略》给李鸿章看,最终将其打动,决心改变策略。
1880 年,李鸿章一番筹措经费后,在德国伏尔铿厂订造清朝唯一的两艘大型铁甲巡洋舰,“定远舰”和“镇远舰”。
而刘步蟾则被李鸿章特意派往德国负责舰船的监造事务,负责严格把关舰船建造的每一步。
期间,虽遭遇中法战争等变故拖延了一些时间,但在1885 年,他终于不负重托,会同德国的工作人员,驾驶 “定远舰”“镇远舰” 回国。
当舰船抵达天津大沽港,改悬中国龙旗那一刻,这两艘铁甲巨舰正式编入中国舰队序列,刘步蟾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
亚洲巨舰震东瀛
定远舰和镇远舰,这两艘 7000 吨级的铁甲舰编入北洋水师序列后,凭借着吨位和火力的优势,一下子就镇住了亚洲海域的其他国家,其中就包括日本。
彼时,日本对中国的藩属朝鲜心怀不轨,一直在进行渗透与掠夺,并且还与中国在台湾等地频繁发生争端,其扩张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定远舰的横空出世,让日本上下感受到清朝的威胁,日本当局深知,如果不迅速提升自己的海军实力,那么在未来与中国的冲突中,将毫无胜算可言。
于是,1885 年,日本果断地进行政体改革,不仅实行内阁官制,还大肆扩充海军军备。
就1886 年一年,日本发行了高达 1700 万元的海军公债,将其投入到新造舰艇的庞大工程当中。
之后短短几年时间,日本就新造舰艇 54 艘,总吨位更是一举达到了 66300 吨。
其中,为了针对中国的定远舰和镇远舰,还特意聘请法国大师精心设计了三艘 4278 吨的海防舰,在舰上装备了一门威力巨大的单装 320 毫米巨炮。
可以说,日本为了扩充海军是举国上下一起使劲,就连明治天皇每年都要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 30 万日元支持造舰。
到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不仅拥有的中小型舰艇比中国多,还有两艘远超定远舰的 12000 吨级战列舰。
这么看,似乎前面的失败,装备上也有原因,但其实更多的是清朝的编制体系太落后了。
虽说在武器装备和教育训练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但是在军事制度上依旧是因循守旧,基本上套用了传统的绿营体系。
同型舰队被分散在左右翼,根本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指挥,而且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在日后的甲午海战中被无限放大,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们的慈禧老佛爷也是出了一份大力,把原本属于海军战备资金调去建园子,一颗颗打向敌人的炮弹变成了慈禧脚下的石砖。
水下考古揭谜团
而定远舰自沉后,消失在茫茫大海,其沉没位置成为历史谜团,直到2017 年,“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启动才有了希望。
他们运用先进的声呐探测设备,全方位扫描海底地形,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迹象;还有水下机器人在复杂海底环境拍摄高清影像,为考古队提供珍贵一手资料。
历时2年艰辛探寻,再加上相关资料反复比对分析,基本确定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的“威海湾一号”沉舰就是定远舰。
此时,距离定远舰自沉威海卫已然过去了 124 年,当考古队员们首次近距离接触定远舰残骸时,眼前景象令人动容。
舱中士兵的骸骨,仍紧紧握着船舵,他们至死都没有松开守护舰船的手,这是坚守,也是对国家的忠诚。
因为一些原因,考古队只出水了一批沉舰文物,如今陈列在博物馆中,世人总算可以看到当年定远舰的辉煌与悲壮,他不会被世人所忘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郭冉著. 《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023
徐平主编. 《甲午战争·中日军队通览 1894-1895》 2015
闫卫星,孙向龙. 《国防教育》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