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是凤阳县有名的 “三靠” 村,“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全村20户,一百多口人,都处于温饱未解决的状态。村里的粮仓没有半颗余粮,牛圈里只有几头瘦骨嶙峋的黄牛。当时全国都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多干少干一个样,个人不能私自种植作物,也不能私自养殖家畜,这种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冬,严宏昌被村民们选为队长。他想到了自己在建筑队时包干的做法,决定在村里推行分田到户单干。1978年12月冬天傍晚,严宏昌挨家挨户通知户主到村民严立华的家里开会。晚上,十八户村民集体来到了严立华的家里,在严宏昌提出分田到户的想法后,得到了大家一致拥护,十八位村民在 “分田到户” 的生死状上按下了手印。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铺向全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
分田到户后的发展困境(一)温饱易达富裕难小岗村在分田到户后,虽然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长期未能迈进富裕门。从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来看,小岗村地处皖东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墒情好,自然条件相当优越,人均耕地也较多。然而,分田单干后的小岗村在后续发展中却面临诸多难题。从《沈浩日记》中可以看出,小岗出名后,党和政府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社会各界也给予了不少帮助,但小岗依然是贫穷和落后。整个80 代粮食总产量平均20万斤上下,亩产也就是600 斤,人均徘徊在4、500来元。
1993年,“分田到户” 的带头人严宏昌到中南海向万里汇报,说小岗人均收入为 800 元,直到 2003 年,小岗年人均收入还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不足 2000 元)。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分田单干虽然激发了农民短期内的生产积极性,但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集体力量的支撑。农民各自为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难以实现富裕。另一方面,小岗村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瓶颈显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分田到户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首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是一个突出问题。在分田到户的情况下,土地被分散到各个农户手中,每户的耕地面积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无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次,分田到户模式下,农民的市场意识相对薄弱。由于长期以来的个体经营模式,农民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销售需要依靠市场渠道和品牌建设,但分田到户的农民往往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农产品品牌和拓展市场渠道。
此外,分田到户模式也不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由于土地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修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在分田到户的情况下,难以协调各农户的利益,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新型集体经济的崛起(一)探索与转变小岗村在分田单干多年后,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始终未能实现共同富裕。面对困境,小岗村领导班子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原第一党支部书记沈浩带领村领导班子成员,包括村主任、村会计、村妇联主任及当年最早分田单干按手印的 18 名发起人中的 4 人共 13 人,前往全国著名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村庄考察学习,这些村庄包括山西大寨、河南耿庄、红旗渠、南街村。在参观南街村后,沈浩感慨道:“我们要向南街村学习,把思想武装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回程的路上,他们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引入外资,创办工厂,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他们看到了集体经济的力量,看到了共同富裕的希望。于是,小岗村开始了 “二次革命”,重拾 “合作” 精神,成立了 “发展合作社”,走上了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二)成果初显小岗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后,成果显著。如今,小岗村已经实现了连续七次分红,每人分红额度逐年递增。小岗村规划建设了 5 平方公里的省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招引了盼盼食品、蒸谷米、谷优美、凯盛浩丰、新锣食品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让小岗农作物就地转化,身价倍增,并连续两届举办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提升了小岗农产品的知名度,目前产业园年产值已达 20 多亿元。同时,小岗村还成立旅游投资公司,结合 5A 级景区创建,陆续打造了当年农家景区、小岗村宿、培训教育基地、“皖美小岗” 农产品电商体验店、小岗电商直播间、精品农家乐等,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举办了 “岗上花开・万人游小岗”“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暨戏曲盛典” 等活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41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 1420 万元,增幅 246.3%;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02 万元跃升至 3.49 万元;村集体连续 7 年分红,从 2017 年的人均 350 元提高到 2023 年的 700 元。小岗村的成功实践证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媒体宣传差异之惑(一)小岗村分田广为人知小岗村分田到户之所以天下皆知,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的中国农村普遍面临着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短缺等问题。小岗村 18 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按下红手印,实行分田到户,打破了传统的集体生产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创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
媒体在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小岗村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将小岗村的改革精神传遍全国。这种宣传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小岗村农民的勇敢和智慧,也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榜样和动力。
(二)新型集体经济自媒体几乎不宣传小岗村新型集体经济自媒体几乎不宣传,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存在误解。有人认为小岗村是分田到户的典型代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与小岗村的历史形象不符,从而对其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存在偏见。这种误解可能导致自媒体对小岗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宣传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发展制约因素也影响了宣传。小岗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例如,缺乏强有力的精英人物和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可能使得小岗村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和引领力,信任危机也可能影响村民对新型集体经济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有心人不想农村集体经济有影响力,毕竟私有制才符合很多人的利益。
长远来看,农村还是要走集体经济,分田到户只能保证温饱,不能富裕,这几十年也证实了
农村离开集体化、机械化,不会有好发展
自私自利的人,没有可宣传之处。
新型集体经济到处都是,小岗村是独一份
农村穷是因地少人多,农村的发展路子是农村老一辈走了以后,年轻人大多进城,土地交给农机大户种植。现在的农村现状就是以50岁以上更多是70岁老人为主,村子里很少看到年轻人。
80年前广西的穷山村还巴望农业机械化,可到2024年这巴望一直不能实现!一块原来一两亩田都分成了十多二十块,何来的机械化?小岗村还能发展集体经济,可我们青壮劳力只能外出广东打工了!
走向小农的部落时代,没啥可宣传地。
实事求是好[点赞]
种地重点是种子好了,产量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