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为何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安卉看健康 2024-07-13 16:18:51

我们的皮肤对外界环境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细菌和病毒的入侵而引发疾病。一旦皮肤屏障受损,病原体就很容易趁机侵入组织,造成伤口感染,这不可避免地会扰乱伤口愈合过程,给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带来重大挑战。如果这些细菌对皮肤或其它组织造成损害,亦或这些细菌具有抗生素耐药性,是特别危险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天然存在于我们的鼻腔,大约30%的人群均有携带,但大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当我们的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造成严重感染。生物膜的形成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因素。生物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附着在机体组织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菌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胞外基质组成。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吸附到皮肤表面就可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一旦形成,细菌被包裹在胞外基质中,对机体免疫清除作用及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抵抗力增强,使得难以有效地清除,具有极大的健康风险。

生物膜内的细菌还可不断生长并释放进入血液,造成慢性感染以及停用抗生素后的感染复发,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扩散到血液可能会引起败血症,这也是导致严重烧伤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又称绿脓杆菌,是已知的可以形成生物膜的另一种病原菌,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烧伤患者中,这种病原菌会入侵皮肤以及肝脏和肺并定殖。

虽然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伤口治疗,但是耐药性很常见,感染持续存在。因此,科学家们正积极寻求替代方案。近些年来,益生菌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益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伤口愈合的过程。

伤口愈合过程

伤口愈合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机制,通常被简化为四个主要阶段:止血、炎症、增生和皮肤重塑。这些过程促进皮肤损伤后的结构和生理修复,确保它可以作为主要的防御屏障。

止血是伤口修复的初始阶段,在停止伤口出血和启动组织修复级联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止血涉及一些相互关联的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活化和凝血,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在损伤部位形成稳定的血凝块。

血管内皮细胞在受到损伤时会收缩,减少流向患处的血液。同时,血小板粘附到暴露的细胞外基质上并被激活,释放促进血小板进一步招募和聚集的因子。这一阶段通常很容易受到感染,因为微生物很容易穿透受损的皮肤屏障,侵入周围组织。

炎症阶段会启动伤口愈合级联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涌入伤口部位。这些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协调组织修复以及清除碎片和病原体。炎症因子也参与感染控制,因为存在于损伤区域的微生物可以被宿主免疫效应器检测到并中和。然而,许多伤口病原体会逃避宿主的这种免疫反应并引发伤口感染,这可能是急性的,随后被清除,它们也可能建立持久的感染,几乎不可能被宿主的免疫或经典的抗生素治疗清除。

在伤口修复的增生阶段,重点是重建组织和填补创口间隙。增生阶段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组织修复所必需的各种细胞类型的迁移和增殖。成纤维细胞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它们会迁移到创面并产生细胞外基质成分,比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蛋白聚糖,形成肉芽组织。

内皮细胞在增生阶段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促进血管生成,形成新血管,恢复伤口的血液供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是血管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它们协调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此外,伤口边缘的上皮细胞通过迁移和增殖使伤口表面重新出现并恢复上皮屏障。

重塑阶段包括新形成组织的成熟和重塑,以恢复其结构完整性。胶原蛋白纤维发生交联和重新排列,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会被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

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会干扰伤口区域的这种增生和重塑过程,往往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和组织修复不当,导致长期残疾和患者不适。

许多经典的伤口病原体是抗生素耐药性微生物,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它们会增加在院内和手术室发生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此外,引起生物膜感染的耐受性微生物是慢性和难治性伤口发展的另一个巨大威胁。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此类微生物的挑战,这是全球的优先事项。

目前用于对抗伤口感染的常规抗生素替代品包括噬菌体治疗、抗菌肽、口服和局部外用益生菌、抗体治疗和抗菌纳米材料等等。

众所周知,微生物群落可以影响宿主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而微生物群落结构紊乱与多种疾病病因有关。例如,口腔菌群会影响健康的口腔组织稳态,并可能影响口腔上颌窦瘘和口鼻瘘引起的口腔伤口愈合。此外,口腔菌群也会对远离消化道的身体器官、对全身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

根据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的说法,益生菌是摄入足够数量,能够对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可能通过抑制病原体附着,竞争黏附位点、营养物质和其它重要资源,产生对抗病原体的分子,生物拮抗活性以及刺激上皮屏障功能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机制,来促进伤口愈合。许多临床试验,体外和体内动物模型研究证明,益生菌具有改善组织修复和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

益生菌与伤口愈合

益生菌在促进皮肤疾病的愈合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包括慢性伤口、外科手术伤口、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或动脉性溃疡、口腔伤口、特应性皮炎、压疮、寻常痤疮、化脓性汗腺炎等。

引起皮肤病的最常见微生物主要是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比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胃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氏不动杆菌等等。益生菌可以通过释放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分子和阻断上皮组织的粘附过程来抑制潜在病原菌的生长并限制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改善愈合过程。

许多体外细胞和组织培养、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竞争底物粘附位点、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来减少病原体定植的能力,从而对伤口愈合产生有益作用。益生菌还通过产生乳酸(可降低局部环境的pH值)以及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其它抗致病分子,来干扰细菌群体感应信号系统。这些物质能够破坏最常见的慢性伤口微生物病原体或抑制其毒力。此外,另一种抗菌机制是通过调节宿主上皮细胞、脂肪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抗菌肽,从而调节皮肤完整性,减少炎症,防止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

其中研究最多的益生菌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等乳酸菌,它们是理想的治疗候选者。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微需氧和不产孢子的微生物,它们可通过改善皮肤和黏膜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维持皮肤稳态,从而对宿主健康有益,特别是对皮肤健康有益。此外,研究表明,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的某些物种或某些酵母菌也具有有效的伤口愈合特性。

口服益生菌与伤口愈合

口服益生菌可通过一系列系统效应,间接影响伤口愈合,例如提高矿物质、维生素和皮肤愈合调节有关的辅因子的吸收,减少炎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调节菌群组成等。这些作用会进一步促进宿主的健康平衡状况。

已有研究分析了口服益生菌对热灼伤、外科手术伤口、糖尿病足溃疡、口腔黏膜损伤和产科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

研究表明,口服补充干酪乳杆菌对产科手术伤口的愈合有益。伊朗的一项对74名初产妇进行的随机三盲临床试验中,接受外阴侧方切开术(切口长度等于或小于5 cm)的受试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益生菌组补充干酪乳杆菌胶囊,剂量为1.5×109CFU,每天1次,从分娩当天至产后14天。伤口愈合作为研究的主要结果,通过红肿、水肿、瘀斑和分泌物来衡量;疼痛是次要指标,在出院前和分娩后5±1天和15±1天用视觉模拟量表测量。研究表明,口服干酪乳杆菌可以通过其促血管生成作用和抗炎作用,有效促进外阴侧方切开术后的伤口愈合。

另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了益生菌含片对口腔伤口的潜在治疗作用。罗伊氏乳杆菌已被发现具有伤口愈合特性,它能够限制口腔黏膜损伤的局部细菌生长。本研究对象为64例手术摘除智齿后有冠周炎的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含有至少2×108个罗伊氏乳杆菌活菌的含片,每天三次,持续两周;另一组是安慰剂组,他们服用外观一样的含片,但没有活细菌。拔智齿后,服用益生菌含片的受试者自我报告的肿胀感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也揭示了口服益生菌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有益作用。研究显示,3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12周内每天口服补充包括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的益生菌胶囊,可以缩短溃疡长度、宽度和深度。此外,补充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益生菌也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丙二醛水平,显著增加血浆一氧化氮和总抗氧化能力。总的来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补充12周益生菌对溃疡大小、血糖控制、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总抗氧化能力都有有益作用。

此外,一项涉及90名2岁以下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男性儿科患者的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试验调查了益生菌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效果。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接受抗生素和口服益生菌滴剂治疗,其中含有鼠李糖乳杆菌,每天一次,持续4-16天,具体取决于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第二组只接受抗生素治疗;第三组是安慰剂组,滴注5%的葡萄糖溶液。该研究为口服益生菌作为预防儿科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相关临床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提供了证据。益生菌组在换药频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持续时间和术后伤口并发症(包括重建皮肤开裂或瘘管)发生率方面均显著降低。这一结果证实,口服益生菌可以作为治疗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干预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补充疗法。

烧伤患者补充益生菌似乎也可以改善炎症参数。一项对23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的随机双盲封闭标签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补充单菌株益生菌,含有嗜酸乳杆菌或长双歧杆菌,另一组补充多菌株益生菌,包括鼠李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和肠双歧杆菌,每天一次,连续14天。结果发现,口服单菌株益生菌和多菌株益生菌都可以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水平显著增强免疫反应。此外,益生菌可以限制一些已知的烧伤病原体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间接促进伤口愈合。

严重的烧伤也与全身炎症甚至败血症有关。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减少炎症,对烧伤患者发挥有益作用。免疫球蛋白IgA作为抗炎抗体,白细胞介素IL-6作为促炎介质,在烧伤患者中大量释放。一项在医院烧伤中心进行的随机双盲试验调查了单一益生菌菌株和多菌株益生菌对严重烧伤患者IgA和IL-6水平的影响。烧伤面积大于体表总面积20%的重度烧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补充含有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或长双歧杆菌的单菌株益生菌,第二组补充包括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多菌株益生菌,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果发现,补充单菌株益生菌和多菌株益生菌的患者的Ig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IL-6水平均无明显下降。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在促进伤口愈合具有显著的效果,它在术后康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能够通过防止术后或手术部位感染、增加结肠和肠动力以及减轻术后并发症来促进愈合过程。一项对103例需要手术干预的多重创伤患者进行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显示,通过口服补充包括植物乳杆菌UBLP-40、嗜酸乳杆菌LA-5、布拉酵母菌Unique-28和乳双歧杆菌BB-12的益生菌胶囊,可以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局部应用益生菌与伤口愈合

自1912年以来,局部应用益生菌就已经作为一种替代抗生素治疗皮肤感染的方法。局部应用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皮肤组织修复以及减少细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来提高伤口愈合效果。

局部应用益生菌已被证明对烧伤、皮肤溃疡或外科手术伤口有效。其中一些研究是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包括大鼠、小鼠或猪,其中研究人员在伤口接种已知的伤口相关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然后局部应用益生菌、益生菌代谢物或发酵上清液。

角质细胞中神经酰胺的水平与健康的皮肤脂质屏障有关,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角质细胞中神经酰胺的合成来促进持续的愈合过程。此外,酸和抗菌分子的产生会对通常与伤口感染相关的病原体产生抗菌作用。

另外,人们通过一种新型人血浆生物膜模型,系统分析了3种益生菌对5种临床相关病原菌生存的影响。每个生物膜由1.5 ml血浆溶液添加1×106cfu/1.5ml病原体组成,它们通过混合、37度孵育刺激纤维蛋白支架的产生,形成一个整合病原菌的稳定的生物膜。5种临床相关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将益生菌植物乳杆菌、乳双歧杆菌或酿酒酵母置于生物膜上孵育4小时和24小时,结果发现,益生菌对病原菌具有不同的生长抑制能力。乳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具有轻微的抑菌特性,白色念珠菌的存活完全不受影响。植物乳杆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所有评估的伤口相关病原体均得到显著抑制。

益生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

尽管益生菌在治疗伤口感染方面已被证明有效,但其在伤口愈合中的内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益生菌通过提高血管形成和上皮形成,调节炎症过程和免疫反应,促进组织修复,限制病原体的定植等方式在慢性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伤口愈合是机体因受伤而发生的一个生理过程,许多类型的细胞都参与这一过程,组织修复需要更多的步骤:(1)体内平衡/炎症阶段:通过闭合伤口以及清除细胞碎片和病原菌来减少损伤;(2)增生阶段:上皮再生和血管新生;(3)成熟和重塑阶段。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伤口在4-6周内未能愈合,则说明是慢性伤口,它不按照一般伤口愈合的阶段和可预测的时间来愈合。伤口部位或周围组织的细菌定植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促进和维持慢性伤口的因素。为了成功愈合,通常建议使用抗菌方法。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惊人增长,益生菌代表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不仅因为它们具有某些抗致病机制,而且因为它们能够促进组织修复。

伤口中大量微生物的存在会阻碍愈合。伤口上的微生物越多,就越难愈合。此外,当组织受损时,菌群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致病物种可能会过量繁殖,从而加重损伤。众所周知,益生菌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它们能够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和宿主黏膜上的粘附位点。它们的物种特异性拮抗活性可以抑制致病物种定殖。此外,它们的抗菌活性一部分是由乳酸的产生所介导,从而导致基质酸化,一些益生菌菌株也能够产生细菌素。

伤口愈合阶段也会发生炎症。益生菌通常作为免疫调节触发器,维持伤口部位炎症细胞的涌入,包括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它们产生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胞外多糖,刺激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在这两种情况下,结果都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感染部位涌入。 吞噬过程也受到刺激,它通过减少病原体的生长和附着,导致伤口细菌负荷减少。此外,炎症增加,加速上皮再生过程。益生菌还通过调节皮肤细胞产生抗菌肽来发挥其抗菌活性,调节皮肤菌群组成并改善皮肤完整性。

益生菌也可以影响,至少间接影响伤口愈合的增生阶段,刺激受损组织的上皮再生和血管新生。益生菌的存在会刺激促炎症的M1巨噬细胞表型,随后立即转换为M2型,促进血管生成和上皮形成的抗炎反应。如果最初的促炎反应是消灭微生物和清除外来化合物所必需的,那么在伤口愈合过程的第二阶段,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消退是疤痕愈合所必须的。上皮形成阶段的特点是有组织的胶原蛋白沉积,III型胶原蛋白被I型胶原蛋白取代,它更适合健康真皮的组成,具有更高的组织强度。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免疫细胞和氧气的必要条件,以确保正常的上皮形成过程。

许多动物模型研究证明了益生菌的这些作用。用开菲尔处理的伤口胶原蛋白水平和毛细血管增加,正常组织重建更早。急性伤口注射乳酸杆菌决定了新生血管的增殖。某些细菌素也被证明与血管新生和细胞迁移以及厚上皮层的形成有关。某些乳酸杆菌菌株,比如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以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或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生成。一项对糖尿病大鼠的研究发现,口服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I型胶原蛋白沉积和新血管形成而导致伤口面积减少。

重塑是伤口愈合过程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肉芽组织成熟并变成具有抗拉强度但也具有弹性的疤痕。基质金属蛋白酶会分解III型胶原蛋白,代之以I型胶原蛋白,进一步重组成平行的原纤维,形成低细胞结构的疤痕。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益生菌菌株可以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较早地启动III型胶原蛋白合成和沉积,然后代之以I型胶原蛋白。此外,乳酸杆菌还可以加速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在各种小鼠模型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可以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在某些病原菌感染小鼠后,这些益生菌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也就是说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当使用含有这些菌株的不同配方时,伤口面积也减少了,愈合过程也更快了。

虽然粪肠球菌是伤口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它能够调节宿主免疫,促进持续感染和延迟伤口愈合,但是某些肠球菌菌株也被认为是益生菌。例如,热杀死的粪肠杆菌KH2可以刺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加速上皮再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皮肤感染大鼠中,局部应用布拉酵母菌具有促进愈合的潜力,它可能通过竞争性排斥定植的致病菌和增强抗菌肽基因表达发挥作用。

嗜热链球菌是另一种具有伤口愈合潜力的益生菌,因为它具有抗病原菌的特性,可以对抗许多与伤口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处理的伤口炎症程度较轻。 炎症阶段结束得越早,增生阶段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开始,因此,整个伤口愈合过程将花费更少的时间。微观和宏观结果均显示,益生菌可以使创面愈合速度显著提高。

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抗菌肽,可以消灭其它细菌,为产生细菌素的菌株提供营养或栖息地的竞争优势。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于抗生素,因此对抗生素敏感菌和耐药菌均有效。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一种由革兰氏阳性菌乳球菌和链球菌产生的抗菌肽。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与卡那霉素一起有助于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控制局部炎症,加速大鼠伤口愈合。、乳酸链球菌素nisin Z还可以通过诱导趋化因子合成和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来调节先天免疫反应。此外,乳酸链球菌素还可用于改良伤口敷料的设计。乳酸链球菌素nisin A已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改善伤口愈合过程,因为它能提高皮肤细胞的流动性,阻止脂多糖的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

开菲尔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益生菌发酵制品,它可以增强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此外,在大鼠烧伤模型中,补充开菲尔可以降低IL-1β和TGF-β1的表达。开菲尔也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提高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改善创面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因此,开菲尔能够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总结

伤口是对皮肤的伤害或对身体组织的损害,不同类型的伤口愈合过程不同。治疗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对医疗保健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如果患者有潜在的健康并发症,比如糖尿病。伤口感染是干扰愈合过程并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另一个因素,条件致病菌引起的伤口感染会促进持续感染,是导致伤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

益生菌因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而备受关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由于其显著的抗病原体、抗生物膜和免疫调节作用,它们还具有加速伤口愈合的能力。益生菌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创面感染、烧伤创面、口腔黏膜损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多种经常并发微生物感染的创面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大量组织培养、动物和人类临床试验揭示了口服和局部应用益生菌制剂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有益作用。

现在,人们也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先进的伤口敷料技术,目的是管理渗出物,减少细菌感染,加快愈合过程。益生菌的免疫调节反应和抗菌活性在改进伤口敷料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皮肤菌群在伤口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皮肤损伤极易受到伤口感染,导致皮肤菌群的破坏。然而,传统的抗菌水凝胶会同时清除益生菌和致病菌,破坏皮肤菌群的平衡。因此,开发一种既能抵御外来致病菌,又能保持皮肤菌群稳定的伤口敷料很重要。

受活菌治疗的启发,研究人员就设计了一种益生菌水凝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高活力。水凝胶包封的益生菌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活性,水凝胶基质胞外多糖具有促进益生菌增殖和代谢的益生元活性。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益生菌水凝胶会释放乳酸和乙酸,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同时在门水平上维持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平衡,从而保持皮肤菌群的稳定。结果表明,活性益生菌水凝胶可以降低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发生率,同时促进血管生成和增加胶原蛋白沉积。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伤口敷料应该成为设计伤口愈合治疗方法的主要候选方案,以对抗感染和促进愈合过程,它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急性和慢性患者的耐药性伤口感染。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Bădălut,ă, V.A., et al. Probiotics in Wound Healing. Int. J. Mol. Sci. 2024, 25, 5723.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