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进出口市场上有一则报道,说得是我国某品牌的香醋在出口新加坡后,又因为产品问题被召回了。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香醋中含二氧化硫,被检测出来了。然后认为这是因为“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所以才被召回的。
于是乎,在网上又掀起了一起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大讨论。
那么,这一次国产香醋被新加坡召回,真的是因为添加剂严重超标吗?
召回原因不完全是添加剂的问题很多人可能没有仔细看原版的《召回公告》,这一批香醋在出口新加坡时,被人家退货,并非是说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而主要是说得这批香醋中含有二氧化硫添加剂,但是并没有明确标出含量。
为什么新加坡要求明确标明香醋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呢?
新加坡那边给出的理由是,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有可能会对特定人群造成危害。
什么样的特定人群呢?
主要指得是对亚硫酸盐过敏的人群。这类人群如果二氧化硫摄入量过高的话,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
然后在新加坡的《食品条例》中也要求含有过敏成分的食品需要在包装上标明过敏成分。
香醋召回文件的英文版本
所以,目前来看,这一次退货,并非是添加剂严重超标的问题,而是商品标签上有没有对添加剂严格标识的问题。香醋里含了二氧化硫,但是标签上没有标明含有或者标明的含量不具体。
事情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食醋中会有二氧化硫?
对食品添加剂从来都不能一杆子都“打死”,要根据不同食品、不同的市场情况来逐步解决添加剂问题。
有些健康的、该用的,要用。有些问题大的添加剂要停用;有些问题不大的添加剂,要根据市场情况逐渐停用。
有些没办法必须用,只要含量不超标就没有大问题的,那只能继续用。
像在月饼中加入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我们是比较不认同的,因为月饼作为一个节日食品,应该走快销路线,短保质期就可以了。
已经有不少月饼生产商证明了,不加防腐剂、短保质期的月饼,也是可以大卖的。
逐渐降低月饼、面包、馒头等面食类中的防腐剂含量,应该是市场和消费者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而这一次食醋中的添加剂是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主要作用是防腐和抑菌,像很多中药材不少用硫熏后,可能就会残留二氧化硫。一些干货制品也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硫。
然后,像葡萄酒中也会含有二氧化硫,因为发酵过程中对原材料葡萄进行杀菌等过程可能会用到二氧化硫。
说白了,很多这类需要杀菌防腐的发酵制品、果脯制品等等,可能都需要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也并非是纯粹的“妖魔鬼怪”,在新加坡的召回文件里,也只是说了二氧化硫对过敏人群可能造成危害,但在合理的含量下对正常人群是没有危害的。
眼下,食醋中含有二氧化硫,来源可能有两个。
第一个是生产方在食醋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第二个是所用的原材料中残留了二氧化硫。
第一个来源,一般生产企业可能都会标明,这一次很有可能是第二种情况。
当然了,不管什么情况,该检测出来的东西出厂时没检测出来,该标明的东西出厂时没标明,都是很大的错了。
要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很多消费者在看待食品添加剂的时候,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又希望食品能长久不坏,又希望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很多年轻人可能没有接触过“没有添加剂的时代”,以前商品经济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我们在农村都是自己买村里那种小作坊现酿的醋和酱油。
有没有其它添加剂,不敢说。
但是肯定是没有防腐剂的。
因为买回家的醋,时间稍微长一点,吃不了就长毛了。长毛的醋吃多了,可能危害比添加剂的危害都大。
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是一定没有添加剂就健康的。
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态度应该是要努力推动食品往前走,更科学,更健康,在商品化的情况下,找到一条生产商和消费者能平衡获利的途径。
不是说,要直接往回走,啥添加剂都不添加,防腐剂也都不用,那样是没有添加剂问题了,但可能会有比添加剂更严重的问题。
现在的调味品市场上,也有人探索那种“鲜醋”现打,也有0添加剂的各种所谓的金标醋。
但是主要还是成本问题,难以普及开来。
这是醋,不是月饼。
月饼的价格普遍并不便宜,只要在包装盒上少投入一点成本,应该也有利润空间在健康上下更多的功夫。
而醋是一种基础的调味料,要是太贵了,估计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会高。
就是说,没有添加剂的醋,商超里有很多。但为什么始终不能成为主流呢?
要考虑大多数消费者的价格接受程度啊。
很多人希望又便宜、又不加防腐剂、又不会发霉,有些食品能勉强能做到,有些食品累死也做不到。
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的大小,可能才是决定产品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