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人的时候,随口诉说自己所经历的遭遇,尤其是那些苦难的部分,可是转眼之间就早已传遍了其他的地方,甚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人有时候是见不得别人好的,这或许是一种羞耻心在作祟,当你过得比别人好的时候,在他人的心目当中自然就会有着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理,于是对于你的情感自然也复杂交织着。
看过祥林嫂的故事吗?从故事的角度来说,祥林嫂着实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是不幸的。
可是随着他把自己的遭遇一遍又一遍的讲给周围的人群去听,周围的人也许在听第一次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奉上那么几分可怜的心情予以表示同情着。
可当这样的故事说的多了,慢慢就再也没有什么感觉了,多一点同情的施舍都是一种艰难了,慢慢取而代之的就是其他的情愫了。
那些经典的文章总是能够让我们找到几分灵感,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一样,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
其实逢人便说自己所遭遇的苦难,并不是一种成熟之举。
或许我们会有这样一种认识,就像一位大学老师说的一样,往往彼此之间只有能量相同或相似的人在一块儿,才能产生彼此的共振与互勉。
于是在无形当中,你也可能会有着这样的一种结论,那就是你应该降低这么一种期许,那就是不要总指望着周围的人群一直都能够对你所遭遇的苦痛都有着感同身受这么一说。
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滋味,很多时候都是属于自己的,你要慢慢尝试去消化,在这些滋味当中一点一滴的沉淀着,总结出你所需要的营养精华。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当你总是一副落难者的状态,逢人便诉说着,得不到同情的同时,也可能会遭遇更多想象不到的奚落与嘲笑,有些内心的苦痛是需要牢牢放在心里的,这也是一种强者的标配。
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没有几个人是多么容易的。
你看,在大城市生活的打工族们,他们起早贪黑忙碌的模样,何尝不是一种焦灼的状态,心累身累也是一种常态。
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有时候教会我们的一个逻辑,可能就是这样,面对着生活,其实你最好的状态就是以阳光正面的一面去示人,努力向阳而生,扎扎实实的强大自己,让自己有着更多生存的本领与智慧,你才能更好的书写属于你的人生精彩,打造属于你的新篇章,缔造你的人生新高地。
联想到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只要遭遇了一点委屈,常常都想在父母那里寻求一些保护与同情,本能的反应是遭遇了“苦难”就是一种内心的呼唤。
可是当你渐渐长大了以后,一开始发现,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真正的苦痛有时候是无法诉说的,即便说了也不是周围的人群都能够有所理解的。
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么一段话,这样说:
“不曾在黑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你看,一个人只能偷偷的躲在黑夜里去痛哭,那究竟经历的是一种怎样的苦痛啊,有时候真的难以想象。
有些委屈注定是需要一个人独自消化的,安抚好个人的情绪,愈合你自己的伤口,其实这也是成年人的一种功夫,需要不断练就的功夫。
没有人总会喜欢一个落难者,不管是第一次相遇还是再次相遇,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很少会有那么几个人,真正的会愿意静下心来倾听你的遭遇,并奉上那么几分同情,与你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鸣。
我想更多的时候,当这样的关系并不怎么牢靠的时候,对能能有所嫌弃就是常规的反应了。
为人处世的时候,从情感的角度而言,一个成熟的人,自然也应该以正能量的方式与人相处着。
很多关系不到了那一步,没有实质上的深入程度,很少会有人会去主动可怜着你所遭遇的东西。
如果你所诉说的一切,在别人的世界里注定成为一种笑话,那么在源头上避免这种笑话的出现,就是你最应该做的事。
也有人说真正的苦痛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即便如同大神李煜这般精雕细琢的词语,有时候依然难以形容那种悲观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些委屈,注定是要埋在内心深处的,当你能够慢慢消化这些委屈的时候,你的内心注定也会变得更为强大。
生活里需要你有着这样一种清醒,那就是逢人不再诉说自己的苦痛。
没有人喜欢苦痛,没人喜欢在别人的苦痛当中再陷入苦痛,这是一种情绪的本能反应,当然也是生活的正常逻辑。
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一样,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