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的思考
文/王小民
天水,去过三次,前两次奔的是美景——仙人崖、麦积石窟,基本没有啥深刻印象;这次奔的是美食——麻辣烫,从感官到认知,小饮食大风味,火出朋友圈的天水让人刮目相看。
处在陇东南的天水古称秦州,嬴秦故园,秦风在兹。它与家乡渭南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川原相间,秦韵漫卷,一条渭河纵贯全境,串起了古今、上下游、秦头秦尾的血脉联系;厚重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秦人、秦地、秦味,尤是先哲辈出、人文初祖足迹遍布,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根魂一脉相承;“三线建设”背景色浓,巨量的农业产业资源,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千百年来俯身奋进的精气神,以及以“E”而命的五线城市定义,颇有几份似曾相识、见面熟的味道。天缘、地缘、人缘,缘近缘分,缘何对比之下距离之感强烈,不由人深思麻辣烫背后的异同冷暖。
麻辣烫,并非天水传统饮食。翻阅名为《走进天水》的小百科书,饮食部分三十多个页面,洋洋洒洒近万言,却鲜有提及麻辣烫字眼。询问本地民众,也多含糊其词语焉不详。乘着高铁驰骋千里一品其味,说老实话,除过浓淡总相宜的香辣调和,别无亮睛之处。然就是这么一道看似不起眼的小菜,自初春风起,吸引得全国各地万千人士趋之若鹜,且经久不衰,以时下局势堪称难能的可贵。
“煮不完,根本煮不完!”的天水麻辣烫,是适应疫后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时代产物。它,以菜出名,名的是甘谷辣椒、定西宽粉、武都花椒等高品质好滋味陇地食材,一碗麻辣烫盛的可谓大美甘肃的物华天宝物阜粮丰;以做出彩,“蔬菜捧花”入锅聚合天地灵气、萃取五谷精华,“灵魂密汁”浸浇其间,一捋一泼、一洒一拌,内在的香与表层的辣浑然天成,融入创新“香而不辣”,多姿多味火的有道理;以游出戏,有着“五大文化”文旅资源的天水富集人气,在这里看什么、玩什么、游什么、吃什么总有无尽的选择。从形式到内容,用心、用情、用智待客,流量变“留量”效应下众星拱月般的“宠粉”出行,定然赢得财气满满。天水麻辣烫现象级消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其蕴含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服务支撑的强劲动能,满足着着简单便捷、健康快乐的大众精神追求。
热辣滚烫,用脚步丈量、用心跳感受。漫步街头巷尾,寻味古城小院,朴素的天水处处透着朴实的气息。从麻辣烫专线车上素不相识市民的主动问好让座,到宾馆前台周到详细的指引导向;从街区搭建有序密而不疏的售卖摊位,到目力所及无一街边停车收费;从“天水大舞台”白娃娃的网络互动,到网红景观节点的精心布设;从市委市政府敞开门户随意进出停车,到所有厕所面向公众全部开放;从举市一致“保姆式”服务游客的热情赤诚,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的匠心独具科学精细……点赞、点赞,还是点赞。浓浓生活味、暖暖人情味,下足绣花功夫,要面子更要里子,烟火气息爆棚的天水让无数“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追求简单快乐精神享受的人们奔向它已无须理由。
麻辣烫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代表了甘肃人民的热情与豪放,也展现了天水这座城市包容与开放的姿态。深度走进天水,也许最不值一提的是麻辣烫,但小产业、大文章,一业兴、百业旺,它带给小城的影响至深至远。小民爱家乡,更爱美好生活。天水没有的,家乡可以有;天水有的,家乡必须有。惟愿睿智的治者能真切感知已经超越美食文化现象的“天水麻辣烫”,嗅其“味”、究其“质”、践其“行”、成其“果”,提升文化穿透力,激发新质生产力,让“泼天的精神富贵”早日普惠东府人民和三秦父老。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家;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渭南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出版有《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笔行同州》等著作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