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薛仁贵的孙子,参加安史之乱,后来是何结局?

纵横五千年 2024-10-03 10:57:13

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在叛军的将领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此人出身将门,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薛仁贵,父亲是曾经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的薛楚玉。到了763年,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那么,薛仁贵的这个孙子又是怎样抉择的呢?

一、归降唐朝

此人名叫薛嵩,他虽然是绛州万泉人,但却出生在生燕、蓟之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薛嵩自幼练习武艺,成年后“有膂力,善骑射”,不过他不肯读书,没有什么文化。安史之乱爆发后,薛嵩参加了这场叛乱。763年,皇太子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担任天下兵马元帅,他派大将遣仆固怀恩收取河朔地区。

当时,薛嵩正负责镇守相州,在得知史朝义兵败的消息后,他感到震惊,立即出迎王师,在仆固怀恩的马前跪拜。与此同时,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等几位叛将也纷纷向仆固怀恩投降。为迅速结束战争,安抚投降之人,唐朝接受了这些人的投降,并且安排他们继续镇守原来的领地,从而形成了藩镇。

二、镇守昭义

最初的时候,朝廷加封薛嵩为相州刺史,并担任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这些人也被封为节度使,他们三人就是著名的“河朔三镇”。不过,薛嵩比河朔三镇要“进步”一些,他“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对朝廷也比较尊重,所以很快又升官了,在大历初年被封为高平郡王,实封二百户。

不久后,朝廷将其统治的区域改名为“昭义”,还让薛嵩担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并改封为平阳郡王。这可是极大地荣耀,因为薛嵩的祖父薛仁贵立下赫赫战功,才仅被封为平阳郡公,如今薛嵩不仅被封王,还成为坐镇一方的藩镇,画像也被供奉到了凌烟阁里。大历八年(772年)正月,薛嵩病死于任上。

三、归顺朝廷

薛嵩死后,手下的将士们也想“学习”河朔三镇,推举薛嵩的儿子薛平担任留后。薛平假装答应,然后将位置让给叔父薛崿,在夜里带着父亲的灵柩返回故里,向朝廷归顺。薛平在服丧期满后,被封为右卫将军,一直在禁军中任职,达到三十年的时间,得到了宰相杜黄裳的器重,被推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唐宪宗在讨伐淮西时,薛平以左龙武大将军、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的身份参战,屡建战功,后又率军参与平定李师道的战争,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长庆元年,薛平又因战功,被封为右仆射,进封魏国公,并深受当地军民的拥戴。之后,薛平入朝任职,历任户部尚书等职,以司徒的身份致仕。大和六年(832年),八十岁的薛平病死,之后薛家依然繁盛。

参考资料:1.《资治通鉴》;2.《旧唐书》

2 阅读: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