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国歌》尊严音乐指挥家于海以强烈的爱国之心推动国歌立法

纪实文学百家谈 2024-09-07 21:18:38

前不久,央视综艺频道《我的艺术清单》播出了对国歌指挥者于海的专题报道。于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我们熟悉的他总是一身军装,手持指挥棒,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最前面,在重大的国家级活动场合中,专注地指挥出雄壮的乐曲。笔者在《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中见到了退休后的于海,他高大英武的形象,即使不穿军装,也是老兵的挺拔身姿,显得格外年轻英俊。于海1970年当兵,从一名单簧管演奏员到军乐团指挥,再到团长,《义勇军进行曲》毫无悬念地成为他艺术清单上作品的榜首。

音乐指挥家于海

因为从小喜欢文艺成就他的音乐人生

1955年3月,于海出生在山东日照,一座濒临大海的小城。于海从小喜欢文艺,小学三、四年级时他参加了学校宣传队,整天摆弄竹笛、口琴、二胡等民族乐器。1970年,解放军军乐团到山东招生,不满15岁的于海幸运地考入了这支国字号的“红色”乐团。刚进军乐团时,组织上分配他学习单簧管,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西洋乐器,因此学起来非常吃力。

当时正赶上突出政治的年代,每天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于海年龄小,有时也贪玩,但他对练习业务从不马虎,他常常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偷偷练习。凭着他的勤奋和悟性,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军乐为他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单簧管。时光飞逝,8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小学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乐队队员。这期间,他参加了200多次重大庆典、重要集会、迎送外宾等活动,还经常参加多种形式的音乐会演出。

1978年春,改革的春风沐浴着整个中国大地,此时机遇再次垂青风华正茂的于海,经专家、前辈层层选拔推荐,团领导决定让于海改学乐队指挥,这可是他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专业呀,一连数日他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他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师从著名指挥家吕蜀中和黄飞立教授学习。

1985年,于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李华德教授进一步系统学习。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于海指挥专场音乐会》。至此,于海完成了作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的各种素质的积累与储备,他的脉搏已经和音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军乐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几年,于海总感觉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他那潇洒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演出舞台上---时而他手持指挥旗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国宾欢迎仪式上,时而他又轻捻指挥棒,在舞台上指挥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在军营、在厂矿、在学校、在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中,他不知疲倦地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在文艺界和音乐爱好者中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

1970年,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演奏员之一,在天安门广场上,他接受了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1984,作为千人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他光荣地接受了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1999年在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作为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又光荣地接受了江泽民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2009年,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总指挥、团长接受了胡锦涛等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

于海在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上进行指挥表演

一个音乐指挥家深厚的国歌情怀

几十年来,每逢国家重大活动及重要的纪念日来临,笔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耳畔回荡起嘹亮的国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字字铿锵、句句雄壮的歌词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在无数场合、让亿万中国人内心澎湃。

在我们每一次为国歌的响起而感到万分激动的时候,或许有些人并不知道国歌的诞生过程。那么,就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80年前。1935年5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题歌在这部影片中诞生。从此,这首主题歌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随后的开国大典上,该曲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唱响、唱好这首最庄严、最神圣的巍巍大国之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重整河山到走向复兴,《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有着无可替代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继《国旗法》《国徽法》之后,另一重要的国家象征——国歌也有了一部专门的法律。这个消息让连续10年提案为国歌立法的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指挥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非常激动,因为,他曾在无数重大场合挥动手中的指挥棒,让激扬雄浑的国歌响彻四方。

于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积极倡导者。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后,对于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此前的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得悉国歌立法,十多年来年来坚持不懈呼吁国歌立法的于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于海与国歌有着极深的感情,自1984年担任国庆35周年联合军乐团分指挥以来,他在许多庄严而隆重的场合,已经无数次地演奏和指挥演奏过国歌。像1989年,他就担任了国庆40周年大型乐团指挥,在天安门广场指挥20万人演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9年的这次阅兵是最完美,最令他难忘的一次。当东方红旋律响起,毛主席的画像缓缓过来时,于海热泪盈眶,熟悉的旋律把他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是他毕生难忘的一刻。“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在很多国家演奏过各国国歌。”于海说,很多时候自己被国歌演唱时人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崇敬甚至虔诚所打动,这也是他致力于保护中国国歌的原因。

于海说,别人都说我犟,但有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坚持下去。“通过立法,把国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声音的重要地位确定下来了,国歌可以享受到和国旗、国徽同样的保护。国歌虽然只有短短46秒,却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标志。”基于此,于海十多年来锲而不舍为之提案,呼吁为国歌立法。2017年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此刻在长沙机场候机的于海收到了这个令他激动的消息。“很多人立刻发微信和信息给我,我很激动也很感动,大家都很关心这个事情。我连续10年为国歌立法提案,是由于我的解放军军乐团工作性质和经历、感受所驱动。实际上,在指挥演奏国歌的近50年中,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已渗透进我的生命。” 

著名指挥家于海做客“美育讲堂”深情讲述《我们的国歌》

对祖国的热爱将是自己终生的追求

于海的指挥艺术深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媒体评价他的指挥“朴实大方,适度严谨,刚柔相济,他的指挥棒运行的点和线之间闪烁着生命的活力与光彩”。2002年7月20日晚,能够容纳一万八千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这座记录了体坛无数传奇的现代化体育馆,这一夜又见证了中国军乐史上辉煌的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庆祝建团50周年大型音乐晚会《我为祖国奏凯歌》在这里隆重上演。由解放军军乐团200多名演奏家组成的庞大的乐队阵容,在驻京八支军乐团队、北京战友歌舞团、北京爱华合唱团等1000多名演员的协助下,上演了50年来由军乐团创作、演出的《风暴》、《万岁!伟大祖国》、《北京喜讯到边寨》等脍炙人口的名曲佳作。

在欢乐的掌声、欢呼声中,作为这台晚会的主要策划人、总导演、乐队指挥之一的于海终于松了一口气。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为筹备这场晚会,他得了严重的胃溃疡,体重骤减了近10公斤……作为一名军旅音乐家,于海每年都要到边防哨卡为戍边的战士演出。有一年秋天,军乐团演出分队赴新疆军区慰问,他们先后去了喀什、伊犁、阿拉山口、博尔塔拉等边防哨所,高原充足的紫外线几乎在一天之间就晒黑了于海白皙的脸庞。

站在边界线上,于海听官兵们讲述部队战士戍边的故事。和战士们在一起,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在海拔2000多米的兵站,他参加了部队的升旗仪式,在指挥近千名官兵高唱国歌时,他的一招一式之中不自觉地溶入了军人所特有的神圣与崇高。至今,于海还经常与远在祖国边陲的官兵们保持着联系,为战士释疑解惑,为战士乐队提供辅导资料…… 于海认为,“严肃音乐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一个有良知的音乐家不能因其艰难而放弃或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实现自己的承诺,他不懈地努力着……

1996年7月10日,军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上午彩排时,大家注意到他的左臂上带了一块黑纱——他的母亲两天前在山东老家过世了。于海的脸色很难看,满身疲惫,但在排练时,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当天的音乐会是为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举办的,是进行曲和舞曲专场,演出现场的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威风堂堂的进行曲,轻盈欢快的圆舞曲,一首接一首,观众与乐队的情感不断地拉近,每奏完一首乐曲,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每当一曲终了,于海总是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微笑谢幕,但他内心的悲楚却是观众察觉不到的。

演出结束时,几十名手持鲜花的观众一下子拥到台上,他们都是于海的亲朋好友,此情此景,不禁令于海哽咽无语,他深知这是朋友们在帮他分担内心的悲痛。他想起了挚爱的妈妈,想到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是妈妈支持自己走上音乐之路。多年来,每当工作、事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亲切的叮咛,温馨的眼神,一直在激励着自己。遗憾的是这些年自己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在母亲身边尽孝道,她老人家最终也没有机会到现场看儿子的音乐会,想到这儿,他禁不住泪流满面……

离开北京音乐厅,于海直奔火车站——他要连夜赶回山东为母亲奔丧。乐团的领导、同事以及知情的音乐厅的工作人员深深地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赶上了这精彩的一幕,他用手中的摄像机完整的记录了全过程。至今在于海家中的书柜里,还摆放着一个淡青色的鸭蛋。于海说,这是母亲活着的时候给他带来的咸鸭蛋,母亲去世后,他把这只蛋风干后,专门做了一个小玻璃罩子,放在里面,摆在书柜里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永远的纪念。

在不久前的央视综艺频道《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上,于海说,他已参加指挥3次大阅兵,接受了4代领导人的检阅。他已经不再是站在最耀眼位置的总指挥,但今后会继续出谋划策,贡献智力,“帮助下一代总指挥超越我自己”。于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人心的音乐,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人对事所体现出的高尚人格。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