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刘文华老师的一副对联,十年前差一点被好友的两瓶酒换走

四海易文字 2024-09-09 01:15:29

2012年的6月,记得那时已经很好热了,在深圳的一个活动上,第一次见到了刘文华老师,记得当时还有王学岭老师,在主办方的安排下一起吃了个午饭。说巧不巧,吃饭的时候安排我坐在刘老师的旁边,就那一次有了老师的联系方式。几天后,我抖胆打了个电话给老师,刘老师说对我记忆犹新,说我很健谈(也许言外之意说我爱吹牛吧),聊到书法这一块,刘老师答应帮我写件作品,说实话,这一点我还是没有想到的,让我很是开心,谈话结束,我马上将地址发给了他,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真的收了到了这件作品,后来就变成了我的藏品。

个人小收藏

书法上我也能写几笔,隶书是我最差的,收到了刘老师的这件作品,让我开心了好一阵,记得当时还发朋友圈显摆,正因为有了那次显摆,有一位好友想用两瓶好酒来换它,几次劝说,我差点心动。后来《书法报》的好友来东莞出差,见到了这件作品,建议我还是自己留着。

这件作品在我手中转眼十年有余,2022年得知刘老师离去,让我很是伤心,我一个陪客的酒搭子,还“骗了”别人的一件作品,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喜欢他的作品,先生67岁正值艺术创作的高峰,离开了书坛,确实让人不舍,再现了人世间的百变无常。

笔者不想再次重复先生的为人及书法创作水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先生虽离世但先生的影响力是依然存在的,不说别的,就说十三届国展,十三届国展有两件隶书作品,本身通过了重重的选拔,最后在公示大名单的时候,被网友发现有两件作品是临摹和仿创刘文华老师的作品,这里没有必要重复讲述临摹和仿创的界定,但取法和创作元素有刘老师的影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揪出来还是有揪出来的原因。侧面反映,刘老师虽然不在我们的身边,但先生的书风对整个书坛还是有很大影响,这两件临摹仿创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证明。

2024年4月1日上午,“依于仁、游于艺——刘文华书法作品展”在中国书法大厦隆重开幕。这次展览预期收录了刘文华老师生前的200件作品,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条展讯,便主动联系了书法大厦的工作人员,讲述了我收藏刘老师这件作品的经过,将作品照片发给主办方鉴定,几日后,通知我的鉴定结果,希望我将作品寄过来参加先生的遗作展,我不加思索便同意了。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先生的怀念;二是先生的书法确实对广大书友创作上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独览不如众览,如果每藏友都将先生的作品掖着藏着,先生遗作展展览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先生一辈子对书法创作要求极高,去世后的展览也要能反映出先生的创作实力。后来得知这个展览办得很成功,我的那件作品也被收录在《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大系一刘文华卷》中。

展览开幕式如约举行,当时来了很多书坛上的大咖,刘文华先生女儿刘莹,中国文联艺术中心的刘恒,天津的张建会,西安美术学院的张胜伟,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郑晓华,辽宁省书协的胡崇炜,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张旭光,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的周俊杰,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中国书法院徐正濂,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钱松君,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吴振峰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书家、刘文华先生的学生、及地方代表共200余位嘉宾参加了开幕仪式。

开幕式之前还举办了刘文华先生书法展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张旭光主持,刘文华先生生前好友、学生代表相继发言,大家通过追忆刘文华先生生前事迹、研讨本次展览作品的方式共同缅怀刘先生。

刘文华(1955.11. 2—2022.12.23),汉族,生于北京。曾任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中书协第五、六、七届理事,中书协第六、七届隶书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及中青展。第四、五、六届全国展获奖,第四、七届中青展获奖。编写出版多种字帖、教材、教学光盘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文博机构收藏。

1 阅读:340
评论列表
  • 2024-09-20 10:35

    丑书

    国泰民安 回复:
    不懂不要乱说,否则会丢人
    用户17xxx34 回复: 国泰民安
    [点踩][点踩]
  • 2024-11-03 08:32

    。梅花和菊花两副……更难得啊,是谁的收好

  • 2024-11-14 23:50

    刘文华老师乃当代隶书大家,独步书坛,教书育人,潜心研究,欧阳中石先生入室弟子,91年曾经给我写一幅作品,落款璞光,这个名号以后在他的作品里很少看到使用。永远怀念刘文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