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清入关前,中国古代一直传承的都是《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民族文化。
然而,当满清入关后,却颁布了“剃发易服令”:“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甚至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手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对此,福州遗民在《思文大纪》中感叹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最终,汉人传承千年的发式和衣着文化,被强制改变成了满族的发式和衣冠,而且还特别的彻底。
▲剃发易服
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到了辛亥革命时期,不肯剪掉辫子的居然有很多的汉人。可见,即使是强迫,满清文化的影响力也能深入人心。
也就是说,新文化的入侵,几乎都会紧跟军事的对外扩张而强行渗透,并服务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记得在鸦片战争以前,英国曾屡次向中国派出许多的传教士或商人,想要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可当西方文化碰到中华文化时,却犹如碰上了铜墙铁壁或泥牛入海,几乎难以渗透分毫,甚至还有被同化的可能。
然而,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和西方列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便随之渗透到了这个曾经的东方巨龙的心脏,各行业精英纷纷从假象的睡梦中醒来,争相接受和学习西方的文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百日维新”,以及“新文化运动”。
至此,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化思想几乎已成了当时中国各行业精英阶层的奋斗与追求,尤其西式婚礼,几乎覆盖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并且延续到了如今。
▲戊戌变法浮雕
也就是说,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文化就已强行渗透到了中华大地,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只有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二三十年,西方文化的渗透有过短暂的阻断,可当改开之后,一些苍蝇蚊子也都鱼目混珠地飞了进来,然后又到处繁衍生育,壮大群体。
当然,新中国成立之初能够阻断西方文化的渗透,是与美国在中国周边挑起的几场战争,却没有讨到半点好处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例如: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
难怪,哲学家黎鸣先生会发出悲观的哀叹:
“中国严重的文化赤字,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图书进出口相比为1:100,中国人在“历代儒家文人的修为,以及他们在两千年中的顽固坚持”下丧失了真理。”
其实,追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的渗透与入侵,几乎都是伴随军事的对外扩张而打开他国的渗透之门的。
至于繁荣富强的经济,更是促进了文化渗透的脚步。例如:古罗国帝国、中国大秦、中国大汉、中国大唐、大英帝国、前苏联,还有如今的美国,这些曾经和如今的超级大国对周边甚至世界的影响力,其文化与思想几乎都是在强悍的武力影响之后,对他国民众实现的文化渗透,好听的说法叫“教化万民”、“新思想”,难听的说法叫“文化入侵”。
▲鸦片战争
即使到了冷战时期,局部战争也没几乎没有停止过。在美苏两在超级强国的较量中,由于中国参战,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东南亚的几场战争中却并没有讨到好处,而在历时九年的“阿苏战争”中,严重地削弱了美国的国力,并迫使苏联改变了其全球战略。这就相当于苏联在战争中败给了美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美国才有了更好的时机对苏联发动文化渗透,并助推了苏联的解体。
可见,战争的胜负才是文化入侵的关键因素。
不过,对于西方文化,毛主席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看得非常的透彻了,他认为:
“求学最重要的是‘学’,而没有非要在哪里学的道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留学,而是要把中国真实存在的问题,搞明白、搞清楚。”
于是,这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符合中国实情的救国方略,也就是后来指引中国前进方向的《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当外交官员告诉毛主席“穿西装、戴领带、穿皮鞋是国际惯例”时,毛主席却霸气地说:“在中国就要按中国惯例”。
这可能就是由于毛主席没有喝过洋墨水,或者说这也是他人生中最为智慧的一次抉择,这才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才引领中国走向了一条符合中国崛起的发展之路。
▲毛主席在路边与延安群众交流
也因毛主席有着“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王震将军)的智慧,所以在在是否“抗美援朝”的问题上,毛主席几乎是在力排众议的压力下推动的。也因“抗美援朝”的胜利,这才迫使美国不得不放下超级大国的架子,主动提出访华,向中国示好。或许,美国也看到了不能通过战争来向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就想要在建交中来个曲线渗透。
所以,对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叶剑英曾在晚年大为感慨:“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老人家,我们长征无法跨过去,打日军和打蒋介石都是无法成功的”;邓小平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虽说,曾经领先的中国在领先中落后,贫穷落后的西欧在默默中崛起,但如今变数中的中国,随着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即使有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却也阻挡不住他那厚积薄发的复兴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