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打扑克有难度”!英媒关注点果然很猥琐:火星移民泡汤?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2024-10-30 13:43:40

2024年10月13日,SpaceX的星舰迎来了突破性的一天。助推器在完成发射任务后顺利与轨道器分离,并精准地降落在回收机械上。而轨道器也不甘示弱,在发射一小时后稳稳落入印度洋。这一系列操作显示出星舰的技术已逐渐成熟,让人们对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燃起了新的希望。然而,计划的实现仍需解决很多难题,而这些问题远比“如何把人送上火星”复杂得多。

2016年,马斯克在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第一次提出他的火星移民梦想:100万人类将成为火星的永久居民。伴随这一宏愿的是星舰的前身——星际运输系统(ITS)的揭幕。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马斯克的又一次异想天开。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那个“疯狂”计划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星舰作为ITS的最终版,其规模依旧惊人。Super Heavy助推器高达69米,拥有33台猛禽发动机,能够提供7600吨推力,堪称现今最强火箭。与之配套的星舰飞船高50米,直径9米,能承载20至50名乘客。系统还支持完全重复使用,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马斯克计划利用星舰逐步将火星从一片荒芜的红色荒原,打造成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

要让第一批100名火星移民在火星上生存并逐渐扩大人口规模,SpaceX的计划有四个重要支柱。

首先,模块化栖息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预先运输的生活舱既能像拼图一样组装,又具备密封设计和辐射防护功能,以应对火星的极端环境。

其次是水和空气的供应。火星的冰层将成为宝贵的资源,通过加热和蒸馏技术提取水分,并利用电解产生氧气供人呼吸。同时,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还能生成甲烷,作为未来飞船的燃料。

能源供应也是核心问题之一。在初期,太阳能板将提供电力。但马斯克团队还考虑使用微型核反应堆,确保能源稳定。

最后,食物供应问题将逐渐从依赖地球补给,转向火星本地化生产。温室种植和水培技术将帮助移民逐渐实现自给自足。

然而,尽管星舰进展顺利,英国媒体《每日邮报》却泼了一盆冷水。在10月28日的文章中,他们指出,即便技术上可行,火星殖民也会面临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人类在火星上可能无法顺利繁衍后代。低重力和高辐射的环境不仅可能影响精子和卵子的活性,还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即便通过科技手段成功孕育后代,未来世代的繁衍也可能面临基因多样性不足的问题。

科学家指出,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引发的遗传病,火星上的启动人口规模应至少达到5000人。这样才能保证基因多样性,避免族群因基因瓶颈而萎缩。但要把5000人送上火星,星舰需要完成数百次发射,还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无疑是个艰巨的挑战。

假设火星上的男女成功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会充满未知。低重力环境可能导致肌肉和骨骼发育异常,甚至影响心脏功能。如果这些“火星人”成年后返回地球,他们的身体能否承受地球的重力环境,也是一大未知数。

其实,不仅火星殖民面临问题,在太空中生活的难度更大。在微重力条件下,血液更多集中于上半身,下半身供血不足会让身体功能受限。更棘手的是,在太空中繁衍后代可能比在火星上更困难。想象一下,在失重状态下完成“亲密互动”得需要怎样的协调!甚至可能还得用到束缚装置或第三方协助,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虽然科学家和媒体的担忧看似荒诞,但它们揭示了人类在拓展生存边疆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早在1992年,曾有一对美国宇航员夫妻共同执行航天任务,NASA因此被质疑他们是否在太空中“尝试”过类似行为。尽管双方及NASA都对此否认,但这种传闻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不论是火星还是更遥远的星系,人类要想走出地球并繁衍后代,就必须克服重重障碍。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解决,但生理和社会伦理方面的挑战可能更复杂。未来的宇航员也许真的需要在任务中测试各种极端条件下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毕竟,如果我们打算开启横跨几百年的星际航行,仅仅解决生存问题还远远不够。希望这些先行者们能大胆探索,而我们地球上的吃瓜群众也已经准备好了围观每一个突破时刻。火星征程不易,但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未停歇。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