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统武术中,特别是内家拳中都有“五趾抓地”的说法,如何正确理解和练习“五趾抓地”呢?
其实,“五趾抓地”最早源于外家拳,由于速度快,为求其稳定性,往往支撑腿或实腿要用脚趾那么轻轻的“一抓”来稳定身势,不信你试试。
后来,在内家拳中也有“五趾抓地”的讲究,太极、形意门中都有类似的提法。
不过,关于“五趾抓地”的具体练法,却让很多人纳闷,这个“抓”究竟该怎么理解,究竟是像外家拳那样用力抓还是该怎么做?
有些用力抓了感觉不对,不用力放松练呢也觉得不太合适,多者对“五趾抓地”有点犯糊涂了。
的确,如果为师者没有把“五趾抓地”道个明白,学生很容易走入歧途。
首先,“抓”绝不是真抓,虽然五趾一抓能形成有效的骨架结构,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但内家拳绝不是练这个东西的,“抓”只会气逆上扬,不利气血下行。
很多人认为练拳时脚趾抓地,脚掌才会形成空心;其实非也,只要你脚掌自然平落,有“吻地”的感觉,脚掌空心都会存在;即便普通人也是一样。
也有认为“五趾抓地”不是真用力去抓,只要有这个意念就行,用意识感觉气沉下去就好;但这样做他们又觉得有时候重心难以落下去。
其实,要明白“五趾抓地”,首先要清楚“五趾抓地”是为什么服务的。
内家拳中的“五趾抓地”首先并不是为了重心而设立,而是针对一个重要的穴位,那就是“涌泉”。
脚掌中心这个穴位之所以叫“涌泉”,顾名思义你就知道了,涌泉有如泉水般向上涌动的意思;古人用这个穴位比喻气血回转涌动的现象。
普通人的重心在脚跟或侧肌,很难在涌泉;而练内家拳的首先要达到气血畅绕任督二脉,上百汇和下涌泉便是必经之路,换句话说,“涌泉”没有涌动的感觉,任督二脉是不通的。
话说到这里,“五趾抓地”其实就是促进“涌泉”之气血涌动的。
内家三拳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圆”字,这里的抓绝不是用力抓地的意思,而是类似“抓”之形状,为什么要做“抓”这个形状呢,因为“抓”的真实目的是让脚趾骨架撑圆,这样更有利于脚掌松平着地,让重心自然下沉,从而让气血产生回荡涌动的感觉。
在具体练的时候,脚趾要放松不要刻意用力抓,注意脚趾关节的开拉,此时脚趾略微向掌下回扣,涌泉穴自然松空张开;以后你的松沉功夫有了,自然就有“抓地”的感觉。
所以,“五趾抓地”的本意就是这么一回事,类似于墙上扔“飞抓手”一样,要先张开再回收。
“五趾抓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练脚下之钻劲。
道家太极名家刘培中先生说:“脚似钻者,指在实脚时转身,脚掌脚趾抓地不变,只借腰胯与膝之扭动而钻,腿即与脚掌之力相合入地而似钻”。
另外,练习传统武术得一定要明白,古人其实比现在人更讲究科学,用人体什么地方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脚趾抓地为的是其力量传到膝上,脚跟蹬地使其力量传到胯上;这便是脚力与膝、胯之间的关系。
因而,“五趾抓地”也可以理解为既是方法也是结果。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