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新冠又来了!避开这6大用药误区,以防被长新冠等问题缠上

纵横知识 2025-01-17 18:39: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最近,一位年轻患者来找我吐槽:他感冒后吃了多种感冒药,结果不但没好,反而“药感”拖了两个星期。

再一查,发现他踩了好几个用药误区。

如果感冒或新冠用药不当,可能会增加“长新冠”(LongCOVID)或其它慢性疾病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流感和新冠的用药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避开这些坑,才能真正吃对药、恢复快,远离“长新冠”的麻烦!

误区1:发烧了,赶紧吃退烧药“降温”

“发烧一定要吃退烧药”是个常见误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更容易紧张兮兮地乱喂药。

发烧是身体对抗病毒的“自卫战”。当体温升高,人体免疫系统会更高效地对付病毒。轻度发烧(体温在38.5℃以下)时,盲目退烧反而会打断这一过程,让病毒“喘了口气”。

严重高烧(超过39℃)或伴随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退烧药是必要的。但退烧药的作用是缓解症状,而不是杀病毒!如果只是低烧,温水擦身、补充水分、适当休息,往往比吃药更有效。

正确做法:

38.5℃以下:一般无需用退烧药,注意休息,多喝水。

38.5℃以上: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或布洛芬(如美林),但需严格按说明服用,切忌超量。

误区2:多种感冒药一起吃,药效加倍?

“复方感冒药”是感冒家族的常见“面孔”,比如白加黑、感康、泰诺这些药。它们通常含有多种成分,用来缓解不同症状,比如退烧、止咳、抗过敏等。

很多人觉得,“我头疼、流鼻涕、咳嗽都有,那就多吃几种感冒药,效果更好!”但复方感冒药的成分可能会重复,比如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成分)就很常见,多种感冒药叠加服用容易导致药物过量,伤肝、伤肾,甚至中毒。

正确做法:

一类症状选一种药:仔细看药物成分,避免重复。

症状不明显,不必强吃药:比如只是轻微流鼻涕,可以不吃抗感冒药,通过多喝水、蒸汽吸入等缓解症状。

误区3:抗生素是“万能药”,感冒也管用?

“感冒了,来点头孢吧!”这种说法你一定听过。每年冬天,很多家庭小药箱里,抗生素都成了“标配”。但真相是,无论流感还是新冠,感冒90%以上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根本没用!

抗生素是“对付细菌”的,和病毒“八竿子打不着”。滥用抗生素治不了感冒,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耐药性增加,甚至引发二次感染。

正确做法:

普通感冒切勿自行用抗生素。哪怕症状顽固,也要交给医生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抗生素≠预防感染。比如新冠患者滥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误区4:中西药混搭,效果更好?

很多人觉得中西医结合“更保险”,于是感冒时一边喝中药汤剂,一边吃西药。

但你知道吗?中药和西药有“相克”的风险,随意混搭可能导致药效减弱,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举个例子,含麻黄的中药(比如麻黄汤)和含伪麻黄碱的西药(比如新康泰克)都能减轻鼻塞,但两者叠加可能导致心率过快、血压升高。

正确做法:

分清主次:如果选择中药治疗,就不要随意加西药;反之亦然。

咨询医生:尤其是对中药成分不熟悉时,必须先问专业人士,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误区5:多喝水、多吃维C,感冒就能快点好?

“多喝水”是感冒时的“万能嘱咐”,但这句话并不万能。

确实,喝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痰液、缓解喉咙不适,但“狂灌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

至于维C,有研究表明适量补充维C确实能缩短感冒病程,但过量维C(比如每天几克)可能导致肾结石、腹泻等问题。

正确做法:

喝水要适量:以尿液颜色作为参考,淡黄色为宜,避免强迫自己喝水。

维C补充适度:每天100-200毫克即可,从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中获取更自然。

误区6:病好了,但咳嗽一直不停,随便吃止咳药?

感冒或新冠后期,咳嗽是常见“遗留问题”。很多人烦得不行,直接冲药店买止咳药吃。但咳嗽分“干咳”和“湿咳”,盲目止咳可能适得其反。

湿咳时(有痰)需要帮助排出痰液,而不是单纯抑制咳嗽;而干咳时(无痰)才需要镇咳药。用错药可能让痰液堆积,导致感染进一步加重。

正确做法:

分清咳嗽类型:干咳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湿咳可用化痰药(如氨溴索)。

咳嗽久不愈,及时就医:尤其是伴随气短、胸痛等症状时,可能是“长新冠”或其他疾病的信号。

如何远离“长新冠”?

“长新冠”是指感染新冠后,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症状(如疲劳、咳嗽、呼吸困难等)。

研究发现,不合理的用药和恢复期忽视健康管理,可能增加“长新冠”的风险。

几点核心建议:

避免滥用药物:谨遵医嘱,尤其是激素类药物或抗生素。

注重恢复期管理: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如步行、瑜伽)帮助免疫系统恢复。

饮食均衡: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胡萝卜),减少炎症反应。

心理调节:焦虑、抑郁可能加重“长新冠”的症状,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写在最后:吃药也要“长点心”

感冒和新冠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方式。从发烧就猛吃药,到滥用抗生素,再到中西药乱搭配,用药误区像“拦路虎”一样,挡在健康的路上。

下次感冒时,记得从这些误区中“抽身而退”,用科学的方式帮助身体对抗病毒。健康不是靠药物堆出来的,更是靠正确的选择一步步积累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流感和新冠的指导文件

《柳叶刀》关于长新冠的研究报告

中华医学会《感冒治疗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