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三卷 周纪三
【原文】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昭王于破燕之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译文】
燕国贵族共同推举太子姬职为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国被齐国攻破后即位的,他凭吊死者,探访贫孤,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纡尊降贵,用重金来招募人才。
他问郭隗:“齐国乘我们的内乱而攻破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少,不足以报仇。然而招揽贤士与他们共商国是,以雪先王的耻辱,始终是我的愿望。先生您如果见到合适人才,我一定亲自服侍他。”
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一个负责洒扫的涓人用千金去购求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带回。君主大怒,涓人解释说:‘死马您还买,何况活的呢!天下人知道了,好马就会送上来的。’不到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比我贤良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的。”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为老师。各地的贤士果然争相来到燕国:乐毅从魏国来,剧辛从赵国来。昭王奉乐毅为亚卿高位,委托以国家大事。
【材料解析】
从古至今,想要成就大事业,仅靠个人的努力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各种人才的帮忙才行。但是,人才除了能力突出外,还有自己的个性,想要驾驭这些人,并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服务,这需要懂人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痞流氓汉高祖刘邦,自己没啥本事但他特别懂人性,知道大家想要什么,于是他就满足每一位人才的需求,结果把一大帮人笼络起来,最后成就了一番帝业。
燕国原本是一个平凡而又安静的国家,自从燕王哙传位给子之,燕太子平起兵夺权,齐国乘机作乱,诸侯干涉齐国退兵等一系列事件后,留给燕昭王的燕国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
在内有千疮百孔,外有强敌的背景下,燕昭王并没有因为拿到这服烂牌,而选择摆烂,相反他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顺利继位,然后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后来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燕国逐渐从内乱和衰落中走向强盛。
燕昭王是如何将一副烂牌打成王炸,期间他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一、吊死访孤,亲临一线,积攒基层民心。
自从燕王哙、子之还有太子平三人乱搞,导致燕国上下民不聊生,齐国眼见有利可图,于是乘机攻打燕国,燕国人民由于对当权者失去了信心,所以并没有选择抵抗而是打开城门迎接敌人,最后齐国不费吹灰之力占领燕国。现如今,燕王哙和子之被杀,燕昭王作为燕国国君,他想要重新建立好家园,首先就要给人民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比原来那两个好。但是,他继位后没有急于在重要岗位布局属于自己的人脉,而是先亲临一线,跟基层老百姓互动,抚慰那些受伤的心。
我们都知道,基层百姓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他们更多容易被情感所左右。只要你关心他们,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聆听他们的声音,他们就认为你是好人,你值得信赖。尤其是当位高权重的人对他们客客气气时,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对这些人感恩戴德,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给他们实际利益和帮助。
纵观古今中外,每逢大灾大难,高明的领导,他会第一时间带领一帮官员亲临灾区现场,给灾民穿衣服,送棉被,然后信誓旦旦做出承诺。这个时候,受难的灾民必然会对该领导感恩戴德,认为他是个能干实事的干部,最后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满脸欢笑目送领导离开。
扪心自问,这些领导事后真的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了吗?
不能说没有。
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把这种机会用来收买民心,然后努力在他们面前做好一个优秀的演员,为自己下一届竞选做准备。
燕昭王是燕王哙庶子,按照中国古代宗法等级制度,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燕国王位的,但是老爹被他人洗脑,哥哥姬平在夺权中被杀。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在赵国国君赵武灵王的帮助下,临时从韩国回到燕国继承王位。这个时候,新继位的燕昭王在国内是没有人气的。由于他以前一直在韩国做人质,国内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嫡系势力。所以,他要想在燕国干出一番事业,就得先借燕国战乱受灾情况,主动前往一线接触阶层百姓,让他们感受到他是好领导,能带领他们走向富强,这样做才能花最少的成本,赚取最大的人心。
二、花重金对外不拘一格,招人才。
获得民心只能保证基本盘稳定,但是想要国家强大起来,还需要奇能异士帮助自己出谋划策。所以,这个时候,对燕昭王来说,搞定完民心后,下一步就开始想办法招揽外地人才。
人才主要有几个作用:
其一用其资源。每个人不仅自身有一定有能量,同时他背后的关系也是一种附加能量,以后只要老板愿意,都可以通过这个人来撬动其背后的资源。燕昭王招揽人才,固然求才是一方面,但是人才的背后资源也是他所看重的,比如同学,师生,至交好友,父母等等。在燕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只要吸引到一个靠谱的人才,然后用心呵护着,以后说不定这些背后的资源也容易被吸引过来。
记得大学临近毕业,我很多同学被银行的招聘所吸引,其中张三和李四两位同学参加报名考试,后来张三笔试面试第一名,但还是落选,最后只有李四成功被银行录取。结果出来后,我就很纳闷,为什么张三明明比李四成绩好,反而没有被录取。后来才知道,原来李四的父母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公司每年都有几千万的利润,反观张三只是外省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银行录取谁其实并不重要,毕竟一个前台柜员不需要有多少文化和特殊技能,重要的是以后谁能为银行拉来大额存款。
其二用其才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个劣势可能是思维局限,思维局限与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以及过往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类人在相同环境下,有相似的经历后,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想出的对策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甚至可以预料。这个时候,对燕昭王来说,想要改变燕国目前的现状,仅靠燕国本土的人才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有些问题,再怎么讨论也都是那样。所以,他就得花重金,用独特的方式吸引外来人才。那些在赵、魏、齐等强国待过,见过世面的人,当知道燕昭王在求贤若渴,心想与其在强国当牛尾,不如来弱国当鸡头。事实上,后来魏国的乐毅,赵国的剧辛等人不远千里来到燕国谋出路。燕昭王也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强大了燕国。
其三绝敌用人。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燕昭王想办法吸引大批人才过来建设国家,那么其他国家的人才就少了,毕竟整个社会顶尖人才就那么多。敌人少了一个可用之才,对自己的威胁也就少了一份。当年,美国死活不放钱学森回国,也有这样的用意,因为人才不仅是稀缺资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控制人才流向,是在变相削弱其他周边国家实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什么时代的人才,出来谋生,都是为了获取利益,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是为了信仰。燕国地处偏僻,国小民贫,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过来,就算来了,他们也未必心甘情愿留下来为燕国出力。想要留住这些人才,这个时候就得靠燕昭王个人能力了,他是如何做的呢?
1、态度上重视。燕昭王花大价钱搞基建弄黄金台,以明确自己招揽人才的决心,这在态度上表明他非常重视人才。随后他拜郭槐为老师,这在行动上表明。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否真心重视某件事情,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燕昭王言行都做到了,这个时候,天下人才就会认为他的确是真心想要人才,而不是故作姿态,以博虚名。
2、任用上信任。乐毅和剧辛来到燕国后,说明燕昭王这番招揽人才的计划是有效果的。这两个人,燕昭王以前没接触过,对他俩是否真的有才干,心存怀疑,但是他依然给予他们高位,表示信任和重用。试问,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对招聘过来的人才,一上来就给予高薪高位的?先不说这个人行不行,就燕昭王这个动作行为,就十分值得敬佩。现如今很多老板,哪怕挖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只要对方三天没有出成绩,他就开始在背后叽叽歪歪,结果凉了人才的心,最后反倒说对方是废物。
记得有一个朋友跟我聊过一段经历,他说以前在北京做事,后来经朋友推荐去了浙江一家企业当策划总监。刚开始的时候,公司老板对他非常重视,给他五十万年薪,让他全权负责公司重要业务,这哥们以为真遇到了伯乐,决心在那里大展身手。项目策划这个东西不像搬砖,可以立马见到效果,这些需要时间去证明。老板眼看这哥们两周都没有搞定一个大单,就开始在背后阴阳怪气说他,时不时找他谈话。我这个哥们做事喜欢较真,不把事情做到极致,他宁可不做。最后,他在那公司待了半年,就主动离开了,因为他没有得到应由的信任。
3、物质上满足。乐毅、剧辛上来就被燕昭王重用,这给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燕昭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只要来到燕国,他都不会亏待你。这个时候,天下有真才实学的人必然会慕名而来。不过,给了人才高位,待遇也要跟上,因为位置是虚的,真金白银才是真的,想要人才踏踏实实做事,该有的资源就得无条件支持,而且还要区别对待。这点上,才能真正检验出一个老板是否真的重视人才。有的老板言行上确实表现出对人才的重视,你来了给你什么总经理,部长,主任等等唬人的头衔,对你彬彬有礼,但在谈工资和奖金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磨磨唧唧。
比如,你想要工资一万,他就说只能给你八千;你要年终奖,然后他又说今年生意不好做,明年奖金一起发,反正只要是掏钱的事,他们就东拉西扯,给你打感情牌。这样的老板,我见过太多,最后无一例外,公司都倒闭了。实际上,这些老板不是看重人才,而是看重廉价的人才,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傻子被他们忽悠呢。
公众号【鉴史悟道】,通过历史故事的分解,学习古人的智慧。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不气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优势,了解社会潜规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分享学校不教、书里不写的知识学问!
懂点人情世故,分享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
关注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赠送《如何成为领导心腹》《绝密人性天书》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