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八路军司令被砍成三段,凶手是当地地主,肖华怒命:全军出击

红色先驱 2024-10-22 09:22:36

抗战初期,蒋介石的抗日态度比较明朗,国共关系也比较好,但蒋介石骨子里并没有放弃对付共产党。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根据地,形成燎原之势。

到1938年底,“八路军发展到十五万六千多人,新四军发展到二万五千人,先后在华北和华中创建了十几块抗日根据地”,如此迅速地在敌后打开局面,令蒋介石感到严重的威胁,于是又开始故态复萌。

1938年9月27日,年仅22岁、人称“娃娃司令”的肖华奉命率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插入冀鲁边区。

不多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便接蒋介石密令,亲自召见了当地一地主武装头子孙仲文,委以国民政府军第53游击支队司令,并为孙仲文拨钱、配枪、专门成立一个“官团”大队,专为对付冀南挺纵部队,想将肖华赶出河北。

而孙仲文当上司令后,自以为有钱有枪有了靠山,行事愈加骄横,1938年10月,他派手下包围了我边区抗日政府,并将机枪架到区政府门口,要我区政府制册交印,并声称一切都要听从孙司令的指挥。

肖华闻讯,于是决定派人去同孙仲文交涉,劝其停止与抗日军民为敌。

那么派谁前往?肖华首先想到的便是杨靖远。

杨靖远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他联络8名爱国青年用手榴弹炸死数十名日本兵,然后驾驶机车闯进关内,找到河北省委,后被派到冀鲁边区任115师东进纵队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兼第六专署专员,深得冀鲁边区党政军民的拥戴。

因胡须浓重,立誓不灭日寇不割髯,人送绰号“杨胡子”。

在冀鲁边区,军事上,他受肖华直接领导,与肖华私交公谊都不错。

接到肖华命令后,杨靖远即轻装简从,只带一名警卫员,进入孙仲文盘踞的盐山大赵村,以示诚意,同孙仲文谈判,对其晓以大义,劝其停止反共的破坏活动。

结果孙仲文此人顽固不化,自认有鹿钟麟的支持,猖獗至极,竟当场下令扣押杨靖远,幸亏杨靖远眼疾手快,用力反拧住孙仲文的手,用枪口对准他的头,再加上警卫员的掩护,杨靖远才得以逃脱。

回到边区后,死里逃生的杨靖远向肖华报告了有关情况,并自请率部给以回击。

1938年11月,杨靖远经肖华批准,率冀南地方武装500余人讨伐孙仲文,包围了孙仲文的老巢,向其寨门发起猛烈冲锋,迫使其放弃了对我军的挑衅。

不料,孙仲文早有埋伏,杨靖远正想调整部署喊话中,孙仲文突然命人向杨靖远首先开枪,杨靖远当场中弹身亡。

随后,得意忘形的孙仲文竟又残忍下令,将杨靖远的尸体断为三截,并割下头颅挂在寨门上,向八路军示威。

杨靖远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肖华痛愤不已,当即命令全军出击。

11月14日,符竹庭、周贯五即率部赶赴盐山,一举攻破大赵村,将孙仲文千余民团一群乌合之众全部打垮,击毙孙仲文,建立了第四区(大赵村)抗日民主政府。

如此,肖华终于拔下了孙仲文这颗作恶多端顽固不化的“钉子”,并为杨靖远主持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最后,肖华含泪写下两幅挽联,其一:“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其二:“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灵”,以此祭奠杨靖远。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