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大家都在提的一件事——降本增效,就是希望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和成本投下,产出效率更高、效益更好。
为此企业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变革,但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经验等原因,走了很多“弯路”。
如何让降本增效实打实落地,长贝咨询降本增效专业咨询老师在多年项目经验中总结了5个建议:
1
发展规划要清晰,避免盲目“自残”
没有目标地打仗,只会增加“流血”和“牺牲”。
企业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才能确保所有的降本增效措施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盲目行动导致资源浪费、错失机会。
亏损的产品线和客户,要不要砍掉?前途不明的长期投入,要不要停下来?公司要不要裁员,人员结构要怎么优化?如果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你就不知道:
要达成某个目标,需要匹配怎样的人员;要采用什么样的产品策略、销售策略;
短期内要做什么,长期要做什么,现在做什么5~10年后才会带来持续收益增长。
当企业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策略时,才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哪些是需要保留的资产(包括产品、客户和员工),哪些是需要优化或淘汰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而不是简单地削减成本,自残自伤。
2
数据驱动决策,降本增效以结果导向
有的企业降本增效为什么执行不下去?
因为这些公司降本增效的动作做了,但并没有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能改善经营结果的动作,都是“假动作”。
比如有的企业会陷入“为了精益而精益”的陷阱,在没有明确财务目标的情况下,盲目追求精益管理。
看到一种先进的工具自己也想用上,看起来很规范,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财务改善。
或者是“为了分析而分析”,仅仅停留在财务数据的表面分析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改善措施上。
因此,企业要贯彻以终为始的思维,从最终的财务指标出发,明确需要达到的改善目标;再层层分解,将总的财务指标目标逐层分解为具体的业务指标。
只有将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从目标设定、指标分解到具体措施实施的闭环管理体系,才能确保降本增效措施真正落地。
3
预算管理作为抓手,合理配置资源
如果说企业降本增效需要一个抓手,那必定是财务,再具体细化,就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无处不在,无论是项目管理、团队组建、设备采购还是专项活动的事前管理,都属于预算管理的一部分。
但一些企业认为自己规模较大,不需要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否则就会流程僵化。
事实上,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预算管理都是必要的,也并非只有复杂精细的形式才有效,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
预算管理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增加投入的领域,能创造更高的回报;削减投入的领域,能减少更多的损耗。
没有合理的预算管理,降本增效的措施将是盲目和混乱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明确责任划分,组织协同作战
降本增效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企业的采购和生产往往是降本的“大头”,但降本增效不仅仅是采购和生产部门的任务,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一个产品的研发设计用了什么样的工艺、材料,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产品80%的成本。
因此,企业要明确各个部门在降本增效中的具体职责,要承担起降本的责任,比如研发设计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降低后续生产、采购等环节的成本。
再一个,降本增效通常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例如,设计部门的优化方案需要采购部门的支持,生产部门的改进也需要技术支持。
要将降本增效的责任捆绑在相关若干部门身上,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体系,确保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到降本增效的过程中来。
5
避免形式主义,从价值创造出发
一个企业的降本增效,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凑效,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企业效果也不同。
所以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合适的方案。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原则:
所有改善措施都应围绕价值创造来进行,而不是为了改善而改善,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管理而管理,否则都是“假动作”,形式主义。
比如一家企业的客户订单不足,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文件和会议,干部们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事务上。
如果只是减少文件和会议的数量,或一味地进行现场改善和生产降本,没有让干部们投入到市场开发和销售活动中去,也不去解决订单不足的问题,那么降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降本增效措施要务实、有效,不能流于形式。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改善方法,并确保这些方法能够真正创造价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各位老板们,是时候从根本上提高您的降本思维认知了。
企业如何系统地构建持续降本增效路径,实现真降本,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