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清末立体老照片,再现古色古香的上海城乡风景,火车站实在小

醉薇聊历史 2024-12-18 04:38:39

分享一组清末时期的上海老照片,所呈现的影像一定在你的意料之外。虽然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年,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了。

这些老照片最初大多是以立体照片的形式面世的,为了给大家更真实的观感,小编对照片进行了修复和上色处理。

涌泉

观看静安寺涌泉井的百姓。这口井位于静安寺山门的南侧,因为从地下涌出的泉水好像沸腾的开水一般而被称为“沸井”,洋人称之为“冒泡井”,并有“天下第六泉”之美誉。因为这口井的原因,静安寺又被洋人称为“涌泉寺”。如今,水井所在的地方已经成了一条宽阔的大马路。

出行

坐着独轮车出行的一家三口,妻子裹着极小的脚,给人一种“寸步难行”的感觉,丈夫抱着他们的孩子,眼睛里流露出疼爱之情。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在当时算是中上家庭了。

独轮车

“独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手推独轮车是当年上海百姓出行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称其“跑得快”显然不准确,但因为价格低廉,很受平民的欢迎。

街景

当年的上海,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带有马头墙的中式商铺,刷了白灰的墙面上写着很大的广告词,让人老远便能清楚看到。

路口

站在劳和路(今六合路)路口向西门眺望,路边的“陈长福号”的位置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上海第一百货公司。 那时候的街道已经开拓得很宽,但行人并不多。

照相馆

丽华照相馆门前,因为摄影师的架起照相机露天拍照,引来了无数人的围观。这家照相馆位于地处六合路与南京路的转角处,开张于1864年5月20日。往远处看,是南京路上拥挤的人群。

豫园

站在豫园茶楼上看到的场景:九曲桥上的游客,湖边空地上聚集着看表演的人群,周围的建筑也非常有年代感。

城隍庙

古色古香的上海城隍庙,老树梢上结着鸟窝。沟渠上的小桥是一块石板,一边是打把势卖艺的场地,另一边的空地上架着西洋镜,这些都是当年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中西大药房

地处四马路中市转角(今福州路河南路囗)的中西大药房,1888年7月9日,这座由华人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西药房正式开张,一些药物的作用直接被写在墙上,非常方便百姓的认知。

打卡

一名上班的洋人正在使用打卡机打卡,引来了不少百姓围观。1855年 ,英国人约翰·亚当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卡机,用来准确记录员工的上班时间,也因此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噩梦。

洋人生活

一栋洋人居住的两层洋楼,到处摆满了各种花卉,环境非常优雅。在二楼上,坐着养尊处优的洋女人以及中国仆人。这种在华高人一等的生活依旧被许多西方人所怀念。

火车站

早期的上海火车站,站台很小,且只有一栋主体建筑,站台一端的木牌上,写着“上海车站”四个字。当年的人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后的上海火车站是一种怎样的规模。

外滩

从黄浦江上远眺上海外滩,最醒目的是高五十米的信号塔,这座塔始建于1893年,1907年重建,具体位置在洋泾浜外滩英法租借分界处。

菜地

上海郊外的乡村,几个人正在弯腰打理菜地,在不大的菜地周围,有一圈用秸秆围成的栅栏,不知是用来防风还是用来防贼的。

水车

乡村道路边的牛拉水车,利用齿轮带动一架龙骨水车,两名戴着很大斗笠的男子正在给菜地浇水。

耕作

两名农夫按照摄影师的要求,在后院里的空地上演示犁地和耙地等农活。注意看,貌似干裂的土地实际上是玻璃底片上的裂纹,这种巧合赋予了照片一种别样的感觉。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