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13支美械军为何有1支得以逃脱?因为军长是个被忽略的狠角色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2024-11-06 18:36:46

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国民党军依靠军事援助打造了13支全美械部队,这些部队当中美械武器的配属程度相当之高,也被称为美械军,是当时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然而老将耗费重金打造的这13支美械部队,其中有12支被我军歼灭,只有一支部队逃脱,最后跟随国民党军残部败退台湾,那么这是哪一支呢?

美械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13支美械军,盘点这些部队参与的一些主要的作战历程,主要的军事主官以及后面的结局(排名不分先后)。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首先说一下国军美械军的基本标准

在1945年的时候,按照当时美械军的建制和标准,其实他们打算将每个军的人数约束在38000人左右,并且分配有三个步兵师。

每个军下辖两个炮营,一个是美制的105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另外则是m1-75毫米的三个山炮营,一共是36门。

另外,全军需要配置480门以上美制60毫米迫击炮,另外配置2900支左右的汤姆逊冲锋枪,还有大约80门左右的81毫米重型迫击炮以及108门左右的37毫米战防炮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每个军都配属齐全的话,他的武器装备的确有些“豪华”,但在当时缺编的情况非常普遍,仅有驻印军的新1军、新6军、第5军、74军和18军等所谓的五大主力配备的美械基本达到了一个齐全的状态,其他都有严重的缺失。

1>第5军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最先组建的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

这支部队当中比较出名的指挥官有杜聿明、邱清泉、郑洞国、戴安澜等人。

最开始的时候,这支部队是以第200师作为骨干所组建的第一支现代化装甲部队,组建地位于湖南。

这支部队装备了当时少有的战车,还有大量的重武器。

在当时的抗战作战序列当中,装备应该属于最好的一支部队了。

随后,该军的军长杜聿明率领第五军参加了昆仑关战役,激战日军第五师团,并取得了昆仑关大捷。

基本全歼了日军的一个旅团,并击毙其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打响了名气。

后面,该军又参加了同古战役。

在这次作战过程当中,第200师的师长戴安澜将军不幸牺牲。

在这之后,第五军就基本停滞没有再参加什么大战,直到1944年滇西反攻战的时候才再度出手。

在解放战争时期,该军的军长变成了邱清泉。

在邱清泉成为了第二兵团司令长官之后,第五军的军长变成了熊笑三。

该军随后跟随第2兵团参加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最终在淮海战役当中,跟随第二兵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陈官庄一带全歼。

前任军长、也就是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被击毙,军长熊笑三则逃出了战场。

2>新1军

新一军也被称为“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

该军在1942年的时候组建在滇缅战场,而其中的主力新编38师最初来源于国民政府的税警总团,当时的师长正是孙立人。

该军比较出名的指挥官有郑洞国、孙立人、潘裕昆等人。

在刚刚组建的时候,下辖两个师,一个就是从税警总团发展出来的新编38师,以及从第五军的作战序列当中所抽离出来的新编第22师。

该部在最开始就配备了全套的美械武器,在1943年的时候,曾经击败过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

随后又参加了仁安羌大捷,一个团的兵力击溃日军,并成功地解救出了7000多名英军。

解放战争时期,新一军被调往东北参加了四平作战、黑山阻击战等。

在国民党军13个美械部队当中,新一军的装备最为齐全,装备可以说是其中最好的一支。

但由于在国内战场上没有驻印军时期充足的弹药,所以战斗力下滑的非常严重。

在辽沈战役的后期,新一军被我军击垮,随后被全部歼灭,军长潘裕昆装逃出战场。

3>新6军

新六军是从新一军拆分出来的,也可以称之为新一军的孪生兄弟,该军比较出名的指挥官有廖耀湘。

这支部队其实是从新一军当中抽离出来的,新编第22师作为骨干然后扩编而成。

该军主要参与了缅甸反攻战、缅北战役以及抗战末期的雪峰山战役。

在1945年被空运到南京,接受日军投降。

新六军的装备仅次于新一军。

在驻印军期间接受了战术训练以及大量的援助,所以美械的装备程度相当之高,同时新六军还拥有美制的155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

在当时的国军部队当中,他的重火力数一数二。

解放战争时期新六军被调往东北,并成为廖耀湘兵团当中的主力。

随后,廖耀湘兵团从秦皇岛登陆并开始参加了四平作战、锦州战役等。

后来在突围途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被俘。

4>第2军(整编第9师)

第二军属于当时的中央军主力,组建的时间比较早,在1929年的时候就开始组建了。

当时该军下辖第8师和第13师。

而第二军的主要指挥官有朱绍良、李延年、王凌云等人。

该军在组建之后即刻就参加了中原大战。

在抗战期间,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等几乎打满全场。

解放战争时期整编为第9师,并参加了豫北地区的作战。

随后,王凌云指挥该整编师参加了孟良崮作战,并作为外围的援军企图解围被我军包围的第74师,但并未成功。

随后,该整编师逐渐的撤离到川鄂一带的边境地区,在1950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

5>第13军

第十三军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该军在1935年的时候组建在湖北地区,主要的指挥官有汤恩伯、石觉等人。

在抗战期间,第十三军作为中央军的主力之一,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

抗战期间是黄埔系汤恩伯军团的主力。

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老蒋下令调往了秦皇岛,企图攻占山海关。

随后该军占领了宁城、承德等地,后来又参加了四平作战。

最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并被编入了解放军作战序列。

6>第8军(整编第8师)

第八军也就是后面的整编第8师。

该军在1941年的时候从新编第11军改编而来,主要的指挥官有郑洞国、何绍周以及李弥。

第八军在抗战期间下辖了第5师荣誉第1师,还有103师。

其中,郑洞国曾经担任过荣誉第1师师长,因此郑洞国也与第八军有一些渊源。

在抗战期间,该军主要参加了长沙会战、滇西方面的作战等。

在解放战争时期,被改编成了整编第8师,由黄埔第4期毕业的李弥担任中将师长。

该师参加了临朐战役、胶东作战、徐州会战,后面成了李弥第13兵团的主力。

1948年的淮海战役当中,第十三兵团在陈官庄一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

而整编第八师也相继被歼,前任军长兼兵团司令李弥化装从战场逃脱,后面逃往云南,又逃到了金三角一带。

7>第73军

第七十三军是湘军部队,最开始的时候是由第15师作为骨干而扩编而成,该军的主要指挥官有汪之斌、韩俊等人。

第73军在组建之后,一直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淞沪作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几乎打满了抗战全场。

其中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当中,为了解救城内的第57师,在石门一带跟日军的第13师团发生了激战,伤亡惨重。

当时,暂编第5师的师长彭士量将军壮烈牺牲。

后面加入了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并成为其中的主力参加了湘西会战,在湘西的邵阳和铁山一带抗击日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了莱芜战役和胶济路西段的阻击战,在莱芜战役当中被华东野战军全歼。

8>第74军(整编74师)

74军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该军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的前夕,由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的第58师合编而成。

该军的主要指挥官有俞济时、王耀武、李天霞、施中诚、余程万、张灵甫等。

该军也是号称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首,是抗战当中参与抗战次数颇多、战绩最为辉煌的部队。

多次担任攻击军,承担对日作战的重担和主力,挫败日军精锐。

其中在德安万家岭、常德会战以及上高会战中给予日寇重创、被称为“抗日铁军”。

74军在成立之后,下辖王耀武的51师和俞济时的58师,有8个团的兵力。

在武汉会战之后,又加入了施中诚的第57师,被称为“三五部队”。

抗战期间该军打满了抗战全场,从1937年到1945年几乎是马不停蹄,几乎没有休整过,一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的雪峰山会战,依然是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当中的主力。

俞济时(左一)

在抗战结束之后,74军被空运到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并被蒋中正任命为御林军,驻防南京。

到1946年的时候,该军被整编成了第74师,由张改任师长。

随后参与了两淮战役、连水作战以及临沂战役和后面的孟良崮战役。

并在1947年的5月份,被华东野战军9个主力纵队全歼于孟良崮,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次年,老军长王耀武在济南战役当中兵败被俘,进入功德林进行改造。

随后74军又经过了多次重建,但均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直至该军番号被彻底消除。

9>第94军

94军在1938年组建,该军的主要指挥官有李及兰、朱鼎卿、朱敬明等人。

在抗战时期,94军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雪峰山会战等,对日作战过程当中较为积极,并多次挫败日军主力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被蒋中正调往东北一带,并驻防天津。

随后,在北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困之后接受和平改编,并加入解放军的作战序列。

10>第53军

第五十三军最开始是属于东北军的序列,在抗战爆发前夕其实就已经跟日军有过作战的记录了。

当时他们参加过长城抗战,并和黄埔系的关麟征的第五十二军一起协同对日军发动了猛攻。

该军的主要指挥官有万福麟、周福成等人。

在抗战爆发之后,又相继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鄂西会战,随后加入到远征军,并参加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作战。

随后又和兄弟部队第五十四军一起参加了滇西反攻战。

在抗战结束之后,该军还一度接受日军投降,并装备了全套的美械武器。

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调往了秦皇岛,并参加了张家口战役、冬季防御战和辽沈战役。

随后,该军驻扎到沈阳。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围困之下宣布起义,并加入到解放军的作战序列。

11>第71军

第七十一军在1937年就组建了,该军在组建之后立刻投入了淞沪战场,主要的指挥官有王敬久、宋希濂、陈明仁等人,三人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71军在1939年的时候下辖曾经的德械师第36师、第87师以及88师,具有德械师的底子。

从这些部队的番号就可以看出,71军下辖的三个步兵师都来自于曾经在深沪战场当中精锐德械部队,在当年这些部队可是中国军队的顶配,配备了德式的头盔、毛瑟步枪以及德式的重火炮。

在抗战期间,71军跟日军进行过多次血战,包括富金山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71军被调到了秦皇岛并进军东北。

军长陈明仁率领71军相继参加了四平作战、辽东作战等。

随后军长被换,陈明仁到达了长沙与程潜一起宣布起义。

在1948年10月份的时候,在黑山和大虎山一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

12>第54军(整编54师)

第五十四军在1937年的时候就组建了,而且该军是从第18军当中的第14师所扩编而成的。

因此,第五十四军算得上是十八军的孪生兄弟。

该军的主要指挥官有原第14师的中将师长霍揆彰、以及后面担任军长的黄埔4期毕业生阙汉骞。

54军从第十八军扩编而来之后,相继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滇西会战、腾冲反攻战等。

该军在抗战期间所参加的腾冲反攻战,是抗战末期针对日军的一次胜仗。

将日军的两个步兵联队6000多人围困在腾冲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

54军跟日军进行了长时间的鏖战,最终将这两个联队全歼。

而军长阙汉骞也是第一位担任军长的四期毕业生。

解放战争时期,54军改编成了整编第54师,参加了胶东作战、淮海战役以及上海战役。

在这几次作战过程当中,整编第54师表现的非常狡猾和顽固。

在三次战役过程当中每一次都逃离了战场。

最后一次在上海作战的过程当中,在高桥一带面对我军的第九兵团激战半个月之后,该军和另外一支部队,刘玉章的第五十二军从战场逃脱。

54军也是老蒋的13支美械部队当中没有被我军歼灭的部队,可谓是相当的狡猾。

54军得以逃脱跟阙汉骞这个人是个狠角色不无关系,虽然虽然在黄埔军校的将领当中,没有四期的胡琏,张林甫那么出名,但他在黄埔军校的第4期毕业生当中,实力可以说是一点都不比这两个人差!

13>第18军(整编11师)

18军是国军的老牌劲旅,在1930年的时候就开始组建了,也被称为土木系,是陈诚的起家部队。

十八军是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也是组建最早的一支中央军主力。

该军的主要指挥官有陈诚、罗卓英、胡琏、杨伯涛等人。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之后,第十八军火速赶到上海,并立即投入到了战争最为惨烈的罗店阵地,激战日军松紧石根的两个师团:第3师团和第11师团。

在淞沪会战当中,第十八军跟日军死磕,并多次打退日军的冲锋。

由于该军建制较为庞大,下辖旅级作战单位较多,后面下辖的第14师被抽离出来,并组建了另外一支部队:即第五十四军。

该军的主力部队为第11师,曾经在石牌保卫战当中由胡琏担任师长,跟日军在鄂西一带进行了惨烈的白刃战。

该军在抗战期间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并在1945年被划归到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指挥,参加了湘西会战。

解放战争时期,该军的军长胡琏被调任到12兵团担任副司令,而18军的军长则变成了杨伯涛。

该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并在淮海战役期间跟随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一带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

18军的少将军长杨伯涛以及老军长黄维被我军俘虏,而胡琏则从战场逃脱。

3 阅读:2214
评论列表
  • 2024-11-23 21:30

    首先致敬抗日的国军英雄将士。不管什么样,打日本鬼子的都是英雄[点赞][点赞]

  • 2024-11-19 17:30

    废话连篇

  • 2024-11-20 16:57

    想给国民党军队吹抗战牛逼,可最后都被解放军打的找不到北。可见国民党虚报战功由来已久,只不过最后遇上强劲的解放军,找不到吹牛逼的支撑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