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三个司令该交给谁?”
1949年2月,伴随中国各地解放声音不断地响起,国民党也成了秋后的蚂蚱,统一大势已成定局。
在这种背景下开启了军队改革,原中原野战军正式更名为二野,此举标志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中国部队迈向未来的第一步。
只是,部队改制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番号那么简单,由于各地起义队伍和人民的参与,二野手下的战士已经足足三十万人,许多重要职位也需有识之士前来扛下责任。
而在二野三个兵团司令由谁来担任也就成了一个难题。
毋庸置疑的陈赓将军
在一众人中,陈赓将军应属最毋庸置疑的。
早在红军时期,陈赓加入了我党,这一路的辛酸,他是和战士们共同经历过来的。
而他在战场上卓越的指挥和出色的作战能力也为他竞选此次司令员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在工作部署中,陈赓所负责的则是第四兵团,这一点则是和陈赓以往的作战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48年1月,毛主席就亲自下达命令让粟裕带着三个纵队渡过长江与国民党军进行纠察。
在战士们的拼搏与将领们的指挥下,我军很快就在湖北地区打出一片天,当时,中央差一点就成立了新军区,并让陈赓担任司令员。
眼下,在二野的第四兵团里13军中的大部分其实就是陈赓的老部下,而14军更是和陈赓十分熟悉,至于15军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九纵更名改编后的番号。
所以,让陈赓担任第四兵团司令员不仅是民心所向,更有着扎实的战士基础。
部队在授予陈赓司令员职务时也考虑到了他的诸多功绩,又同时交给了他政委的重要工作,以体现他与其他司令员的不同。
刘伯承的难题
可除了陈赓之外,其他将领无论是作战能力还是入党时间都相差无几,由谁来做这个兵团司令员都难免引起非议。
例如六纵的王近山,那可是抗日年间不可多得的一名虎将,他所打的每一场都是九死一生。
这可愁坏了刘伯承,思虑再三,他只好找来了邓小平,共同商议此事。
按照资历来说,司令员的任职应该遵照各支纵队成立时间来判断,所以四纵的陈赓当选之后,一、二、三纵自然也在刘伯承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对于一纵刘伯承已经无需考虑了,因为这支队伍的司令员是杨德志。
这句话并不是说刘伯承看不上杨得志,而是杨得志当时压根不在二野建制中了,由于杨得志深受聂荣臻元帅的喜爱,所以,便被聂帅叫到了晋察冀根据地。
而二纵和三纵的司令员分别为陈锡联和陈再道,刘伯承最起码也要在他们两人之间再挑选一位兵团司令出来。
其实,无论是陈锡联也好,还是陈再道也罢,他们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心中都十分难以抉择。
因为两人无论是资历还是作战经验上,都是军中的老将,所以,无论选谁,都难免产生厚此薄彼的不利言论。
不过,若是平心而论,刘、邓两位领导人其实对陈再道更为重视,只不过因为一场战斗,他却失去了竞选兵团司令的机会。
1947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率大军对我军发起突袭,当时国民党兵马足足有三个整编师之多。
反观我军则因强渡黄河导致兵力不足,如何有效遏制住敌人进攻的势头,保证革命前景也就成了刘邓工作的重心。
出于信任,邓小平将陈再道找了过来,命他率领部队采取围歼分割的作战方式,逐步瓦解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我军的攻势下,国民党被迫将部队收缩于羊山集,企图做困兽之斗。
为了彻底啃下这块骨头,邓小平又给了陈再道两个纵队,命他给敌人最后一击,只是这次战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虽然陈再道用尽了浑身解数,可由于羊山集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攻城时战士们还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为了进一步减少伤亡,邓小平迫不得已,只能临阵换帅,将陈锡联派上了战场。
得知命令后,陈锡联立刻走马上任,并对地形进行了勘察,为了快速有效的给敌人致命一击,接连几个昼夜都没有休息,这才获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不过,生性直率的刘伯承并未原谅陈再道。
事后,他曾专门找到了对方,质问其在战前有没有勘察过羊山集的地形。
而在得到否认的答案之后,刘伯承勃然大怒,陈再道在他心中的地位也一降再降,所以这才被排出兵团司令的人选。
最后一位司令员
现如今,三大兵团只剩下了一个位置,可二野之中名将云集,除却陈再道外,还有王近山、秦基伟以及杨勇等出类拔萃之辈,到底选谁最好呢?
其实,部队中最先考虑的乃是王近山将军,此人也是老革命了,当初在跟着红军过草地时就打了不少硬仗,甚至,就连王近山本人也认为最后一个职位非他莫属。
但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刘伯承把最后一个兵团司令员的位置竟然直接给了杨勇,此举令王近山十分不解,甚至还主动找到了刘伯承,询问其中的原因。
“打仗不能仅靠蛮干,还要靠胆识、谋略。”
那么,刘伯承为何却要偏偏选择杨勇呢?
其实,刘伯承手底下的二野很大一部分老革命都是来自于红四方面军,陈锡联也好,还是陈再道也罢,他们也都是来自这支队伍,反观杨勇,则是红一方面军。
但杨勇有着一个独特的特点,那就是性格稳定,做事也懂得取舍。
在杨德志卸任一纵司令的职位后,这个位置也空缺出来,而杨勇原本乃是七纵的司令员。
考虑到部队的整合问题,这才将一纵与七纵进行了合并,而杨勇也顺势出任了一纵司令员一职。
相比较其他几位同在精选名单的的将领们,或许刘伯承和邓小平更看重他性格的优势。
眼下,革命形势已一片开朗,那么,就不再需要冒险精神,而性格稳重、步步为营的杨勇也就成为了必选。
结语:
时至今日,这些优秀的革命将领们依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故事却永远在人们心中回荡,而他们的名字也必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
刘伯承.中国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4-11-1]
王近山.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2-09-25]
勇冠三军的解放军上将杨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