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由于电池的特性,一旦发生起火,往往难以扑灭且易复燃。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历史统计数据显示,约80%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是在充电中或充满电后一小时发生的。如果能够有效规避充电导致的起火,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将大幅降低。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起火问题,电池供应商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降低风险。例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就通过材料技术改进和电池安全测试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不仅电池供应商,充电桩企业也在发展解决充电安全的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渐广泛,充电桩企业在思考一个问题——AI大模型是否能为电动汽车安全服务?
8月15日,在北京充换电展期间,特来电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充电安全和智能运维解决方案”,这是国内首个基于近全量车型充电大数据的电池安全大模型。
特来电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充电网的建设与运营,为用户提供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及充电网运营服务。
作为国内公共充电领域规模最大的充电网运营公司,特来电已拥有271家子公司,建成55万个充电终端,服务1.5万家企业,运营超60万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充电终端,为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
基于在车、电池、用户、终端、电站和能源方面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通过大模型的计算性能和学习能力,深入挖掘电池安全特征库,特来电构建了一个多指标、多维度融合的电池安全大模型 。
该模型能够识别出动力电池安全防护的特征256个维度,基于超过20亿的参数量,对高危车辆的阻断率高达99.9%。
10年来,特来电的电池安全防护技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初是设备层防护,即基于设备侧的冗余安全防护,通过设备层的保护措施来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二阶段是大数据防护,结合大数据与设备侧的云边协同防护,利用统计学方法实现24个安全防护措施。
第三阶段是机器学习与机理模型防护,通过引入机器学习与机理模型,形成36个安全防护模型,其中包括12个设备层防护模型和24个大数据层防护模型。
本次公布的电池安全大模型,则是利用大模型技术进行多指标融合,实现更全面的安全防护。
通过大模型,二、三阶段防护的所有算法和指标识别能够变得更加精准,提取出更多特征,使动力电池的安全特征变得更全面、阈值变得更精准。
特来电的防护技术从最初的设备层防护,逐步发展到结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最终形成了基于大模型的先进防护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而且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实现了对充电设施的全面保护。
基于大模型,电池故障事前预测成为可能。
此外,特来电的智能运维体系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设备运行质量平均提高了20%,工单处理效率提升了3倍,故障自修复比例增加了30%,运维成本最高可降低至60% 。
不仅如此,特来电的电池安全大模型还通过精致化健康管理,实现了车辆安全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和可追溯。
对于车主,充电过程中如出现高危风险的信号,大模型会及时通过手机APP预警车主,并自动切断充电行为,确保车辆安全。
大模型的训练数据覆盖了至少市场上95%的车型,品牌高覆盖度加深了大模型对不同品牌电池安全规律的理解能力,使预警系统更加全面可靠。
并且,大模型基于小样本乃至零样本的异常检测能力,降低了算法模型对电池事故样本的依赖80%,使算法模型的适应能力有效提升。
为了让模型更加精准,特来电还设置了大量的热失控实验来补充电池事故数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特来电还会采用不一样的充电策略。在充电时实时的数据和历史的数据会传递给大模型,通过收集车辆车龄、充放电习惯、安全、健康等数据,大模型会综合车辆的各种因素制定更加健康的充电曲线,延长电池寿命。
特来电已经建成了覆盖电动汽车的安全防护预警,高危车辆识别,高危工单生成,用户联系,车辆维修,主机厂与电池厂的模型交流,模型自反馈、修正等七个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实现对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与验证,加速模型迭代的进化效率。
未来,大模型还将与特来电的“特慧看”以及智慧消防在顶层技术方面进行深度融合,逐步扩展到汽车储能安全监护、V2G等应用上,并在车辆后市场数据应用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一般采取用充电桩内置的智能芯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自动切断电源的方法,来保障充电安全,相当于特来电电池防护技术的第二、三阶段。
例如,另一充电桩龙头企业星星充电通过温度达到特定高温限值时会主动停止充电实现高温预警功能。
小桔充电也是通过对电池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来保障电池安全。
而特来电在充电桩内引入大模型,无疑可以大大提高防护的精度。
通过电池安全大模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得到了保障,充电体验得到了提升,桩企的运维成本和效率也得到了优化,无论为充电运营商,还是新能源汽车用户,都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
未来,通过AI大模型技术在充电中的进一步应用,或许充电桩企业也将迎来“ChatGPT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