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茶学者通过茶的色、香、味、形、韵、气来判断茶叶的好坏

安心存茶 2024-11-20 02:35:46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兴于汉魏,盛于唐宋。繁于明清,昌于当今。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可谓国粹。

何如判断一款好茶,众多茶学者通过茶的色、香、味、形、韵、气来判断茶叶的好坏,色是指茶的干茶色、汤色、叶底颜色;香是说茶的香型、档次、高低、持久力;味是指茶汤在嘴里甚至咽下去之后的滋味、回味,包括浓、醇、甘、爽、润、苦、涩、粗等方面的感觉;

形是干茶和冲泡中、冲泡后的形态,包括标准度、勻整度、匀净度、茶舞。这四个方面是通过人体感知器官验证出来的,是茶叶的主要鉴定指标,属于科学技术范畴。

韵是心灵和精神上感觉出来的,所以因人而异,分歧很大。至今也有许多人搞不懂什么武夷山的岩韵,广东凤凰单丛的丛韵、山韵,台湾茶的高山韵、喉韵、清韵,铁观音的音韵,龙井茶的龙韵、太平猴魁的猴韵到底说的是什么。

比较被认可的解释为品种特有的或附带的周遭石头草木苔藓等环境综合气息。韵很难具象表达出来,它和每个人的茶学心境、见识经历有关,见仁见智无法标准化,所以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受。气更是近些年才盛行的说法,如一团乱麻,有的人理解成是深层次的茶汤丰富错综感,有的将饮茶后手心、后背、身体某处出汗现象解释为茶气的具体表现。

我遇到过个人讲是一种犹如开跑车时出现的“推背感”。还有位形容喝一款普洱后被茶气影响得腿肚子都抽筋了。液体加热自会出现气体成分,所以不光是热茶,热水也会有气,也会随温度出现升浮降沉等变化。

韵和气更像是心灵学的解释,无法标准化、数据参考,只是茶席间的探讨和感悟,是不被茶学系统认可的,更不能写到茶叶审评鉴定书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