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才女———郑莹艳老师,第一次投稿书法顶级赛事,有着书坛“奥运会”之称的届展,投稿作品的选用了竞争最激烈的行书,通过层层的选拔,严格的面试,闯关成功。
年轻漂亮的郑莹艳老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不是书法专业出身,书法是她从孩童就有的爱好,科技大学毕业以后回到福建家乡创业。生活和工作逐渐走向稳定,2017年终于可以“捡回”以前的爱好了,作为成年人的她,第一次报班接受正规的书法学习。
书法教学百分九十几都是从笔法开始,前几年的笔法训练尤为重要。书法的学习单纯的兴趣和爱好是远远不够的,当有一定的技法积累,选择方向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很多人的选择,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以当时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此时就会出现两个问题:
之一、个人的喜好,决定了自己选择的方向
之二、个人的性格,决定自己适合选择的类别
这两个选择,表面上看区别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适合自己的还是占优势一些。
清人刘熙载《艺概》有述: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阐述了书法学习,性情对学书方向尤其重要。
每个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因素,身边的人和事,你喜欢的不一定适合你。反之,表面上看起来不是最优的选择,实际磨合以后,反而觉得更加适合自己。例身材娇小却喜欢霸道的越野车型,如身材高大却喜欢底盘的赛车类型,身形不适,会造成种种的不便,喜欢和适合相差甚远。
原理相通,择业择偶也是如此。郑莹艳老师的选择似乎更加理性,也许是同理工科男女打交道过多的原因,选择的方向以适合自己的书体为宜。
作为职业女性的郑莹艳老师,繁忙的工作之余,追求温馨自由、潇散简约的生活状态。从魏晋到唐宋,杨凝式的《韭花帖》让她百读不厌,唐人重法则,宋人重意韵,郑莹艳老师读杨凝式的生平,临写她的仿真墨迹,感悟那种疏朗散雅,那种空间的交错,行距字距的空白穿插,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法度和意蕴的融合,不正是自己想追求的那种书风吗!
条条道路通北京,无论怎样行走,一定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那一条。有了方向就如有了指针一样,学习和训练就会更加明确,有意无意都会浏览这一类的古今作品。当今展赛整体分为三种书风,一类巧,一类拙,一类巧拙散淡之间,郑云燕老师就是选择了第三类。
书法训练刻苦的用功是不够的,临摹容易得其形状而失其神,此时,揣摩感悟尤为重要,上升到技法之外的思考。北宋黄庭坚《论书》指出了:学书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也就是说,从生疏的状态始,逐渐掌握了神形,然后脱离形的拘束,留下那种韵蕴,从拥有到剥离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提纯和分解,也许这种只能带着思考去训练的人,才会更加体会的到。郑莹艳老师好象已经走过了这段艰辛的路,以此也可以判断,她训练的刻苦和艰辛的付出,如她自己所讲的一样,两天没有练习,内心似乎有一种的愧疚感!正是这种书法生活化,生活书法化,让她沉浸在漫漫的书艺之路,不但的求索、不断的探究。
十三届国展入选是对她学书方向的认可,对她成绩的褒奖,年轻的郑莹艳老师,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郑莹艳老师介绍:
郑莹艳,民盟盟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书法在线全国青年书法家专业委员会行书委员会委员。
入展情况: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中书协)
“八闽丹青奖·第四届福建省书法双年展”入展(福建省书协)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