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网络。
江苏网友在长江拍到“米级”大鱼不久前,江苏一网友在长江边散步的时候,突然看到水面水面泛起了有点猛烈的涟漪,刚好他所在位置的地势比水面高很多,他直接拍到了好几条大鱼在水下游动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这几条大鱼起码得1米以上,俯视角拍摄根据跟小船在水下航行似的。
将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后,有网友根据其拍摄的地段和水面下若隐若现的鱼影判断这几条大鱼很可能是江鲢,并感叹道:“这种体型的江鲢是要成精了!“
江鲢是一种长江原生的大型鱼类,其虽然名字中带“鲢”,但不同于寻常的鲢鱼,其体型硕大,起码可以长到50厘米左右,其中不乏可以长到1米以上的巨物。其身体呈现鱼雷的椭圆形,头部较为扁平,背鳍和臀鳍是相连接的。
因为体型巨大,在长江管制之前,它们是渔民的香饽饽,一度数量下降到保护级别。但长江实行十年禁渔之后,江鲢的数量开始回暖,体型也随着长江内生态的恢复而开始变大。
长江的鱼越来越大了野生的鱼类想要长得很大,除了本身品种的约束外,各种自然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但人类的滥捕滥捞显然才是最大的阻碍。但在受到严格保护的水域中,它们少了一些顾忌,体型增大的可能性就大幅上升。
发现这些一米以上江鲢的长江河段位于江苏,而江苏保护长江的规定是相当严格的,正常的捕捞肯定是不行,这里甚至不允许娱乐性的一钩一杆的钓鱼。这就让河中的生物得以恢复,底层的生物恢复速度尤为快,使得中上层繁殖能力一般的生物有了“膨胀”体型的机会,因此最近在长江看到或者娱乐性钓鱼钓到”米级“以上大鱼的新闻越来越多了。
不只是江鲢,近年关于长江的大鱼,报道最多的应该是鱤鱼,所有那些上报道的鱤鱼都是超过一米长的,体重可达100多斤。之前还有拍摄到大量巨型鱤鱼在水库聚集的画面,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除了感叹生态环境真的是变好,也有很多人担心这些大型鱼类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出现问题。像是鱤鱼这样凶猛的掠食者可能会大量吞噬小鱼;鲢鱼数量过多的话,其消化排泄物会影响水质。确实,禁渔之后,在湖北武湖、鲁湖、惠亭水库、野猪湖、保安湖等湖泊都曾出现鱼类数量过多的现象,当时甚至还进行了人为捕捞。
大鱼是否影响生态?其实我觉得这些大鱼的出现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些大鱼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它们需要吃足量的猎物,才能支撑它们长得这么大,这就说明了猎物也是很丰富的,禁渔使得所有物种都得到了恢富,并不是只造福大鱼。生育周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的鱼类以及部分掠食性鱼类资源的恢复速度是最快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的,虽然现在这些鱼看似数量多很多,但是很快其他生物也会赶上。
其至于有人拍摄到的大量鱤鱼聚集的画面其实是鱼类出现群体洄游或繁殖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并不是说长江水域的其他区域的鱤鱼密度也这么高。
不过有些水域因为生态被人类破坏得比较严重,或者是入侵物种的威胁,导致其在禁渔期确实出现了生态不平衡,这些水域就需要人为的干涉了。
后记总体来说,长江禁渔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但仍然需要时刻密切关注长江各大水域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局部水域的生态变化,对这些地方进行针对性管理,效果会更好。
比如娱乐性钓鱼的开放,一些鱼类数量恢复过快产生不平衡的地方可以适当开放;恢复得还不太好的地方就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