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他老人家日理万机,常常通宵达旦的进行工作。有时,因连续工作,大脑也感到十分的疲惫,在这个时候,他老人家总是选择换一种方式来休息一下大脑。很多情况下,他老人家就会拿起毛笔,在信笺上书写一些他喜欢的古人诗词。他老人家的这个习惯,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小品之作,让我们能够享受到他老人家带给我们的书法艺术上的盛宴。
下面为小伙伴们分享的这幅作品,就是他老人家在办公间隙中书写在信笺上的一幅书法作品。
作品的内容是小伙伴们都非常熟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辞》。看到这里,小伙伴们都笑了,因为这首《木兰辞》的古文,小伙伴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学习过。既然伙伴们对这首民歌这么熟悉,就让我们的诵读声中伴着他老人家的这幅书法作品,展开下面的话题吧!
由于作品的字数比较多,他老人家用了八张信笺才写完这幅作品。这幅作品没写标题,也没写落款,只写了原文的内容。
细心的小伙伴还发现了,他老人家这幅作品内容与原文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据分析,这种状况的出现并不是他老人家记忆力上的失误,而是他老人家在进行书写时,自己的情绪完全融入了故事情节之中,于是,便将原文中部分悲观的,读起来不顺口的,影响情绪渐进的,以及他老人家觉着多余的部分,统统进行了删除或改写。
这便是小伙伴们发现的,他老人家许多书法作品内容与原文不一致的原因,这种状况不仅在他老人家书写的古诗文中有,就连他老人家在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中,也有这种现象出现。
其实,书写的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并不是重要的,甚至我们也一时无法辨认某个字体是哪个,这些,都不能影响我们欣赏他老人家那“长枪大戟”的,笔走龙蛇般的草书线条。他老人家的草书线条,称得上是舞动的旋律。
小伙伴们在欣赏他老人家的草书作品时,没必要去纠结其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也没必要纠结某个字到底是哪个。
我们欣赏到的是那舞动的线条艺术,这就足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老人家带给我们的,艺术视觉的盛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