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1人,今年101岁高龄,还有一位刚逝世

夕阳的温暖 2024-12-02 17:03:33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第一次元帅授衔典礼,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

从1955年到1965年,十年之间,中国一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了将帅军衔,其中包括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以及1360位少将。这些将帅,都是为新中国的成立抛洒热血,冲锋陷阵的英雄。

不过,岁月总是无情的,眨眼之间,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5个春夏秋冬,当战争的阴云和我们渐行渐远时,那些誓死捍卫祖国、保卫人民的英雄也已经迟暮,他们躲过了枪林弹雨,闯过了敌人阵地,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却终究没能抵过岁月的侵袭。

截止到2024年4月2日,1614位开国将帅仅有1人健在,他是谁,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最后几位将帅的事迹。

最后一位健在的将帅——王扶之

王扶之将军,是开国将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还留在我们身边的将军。

1923年,王扶之出生在陕西子洲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延安一带常有陕北红军在活动,王扶之看到这些和穷困百姓同舟共济,与旧军队完全不一样的红军,他也有了当红军的念头。

因为发育得早,12岁的王扶之就长到了1米6多的个,报名参军的时候,他跟红军讲自己今年十六七了,征兵干部一看,还真觉得差不多,于是就让他进了红26军“少共营”。

同年10月份,“红小鬼”王扶之参加了和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中。当时,因为红军枪支数量有限,王扶之只带着一柄梭镖就上了战场。

最后,王扶之等一众娃娃兵从两侧迂回攻上了小高地,他端着梭镖就冲向一个敌人,一边说“缴枪不杀”,一边用梭镖抵住敌人的脖子,敌人只能跪下投降,随后王扶之便夺走了他的枪,这也是王扶之的第一支“马拐枪”。

1936年,13岁的王扶之因表现优异,正式转入共产党,随后又跟随部队联合1方面军东征西讨,将敌人打得丢盔卸甲,陕北根据地就此稳住。

抗日战争期间,王扶之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北等7省同日伪军作战,其所在的英勇部队联合兄弟部队一起,先后开辟了10多个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他又随着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三大战区,征程两万余里,战胜了零下40度的东北严寒、30多度的江南酷暑,在战斗中曾多次反败为胜,荣获三次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在1950年加入人民志愿军,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中国战士。回国后,王扶之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进修,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现如今,王扶之将军101岁。

91岁党龄的少将——张力雄

1913年,张力雄出生在福建上杭一个贫穷农村,从小遭受地主剥削、军阀欺凌,年仅11岁就进了造纸厂做童工。据本人的回忆,在造纸厂,他每天都要重复一个动作将近9000次,来回5万步,尽管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但仍旧没有多少工钱。

16岁那年,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在此之前,张力雄对红军的印象都来自国民党的宣传,以为红军和旧军队没区别,然而当他见到红军打土豪,分浮财的情景时,他瞬间就萌生了入红军的念头。

同年,张力雄加入共青团,并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参加了打地主老财的运动,开仓放粮分给贫穷百姓,就这样,张力雄踏上了他的革命征程。

1931年,张力雄加入共产党;次年,他又被安排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毕业之后,张力雄担任十二军第34师一个机枪连的指导员。

在长征开始时,张力雄所在的34师接下了护送红军主力转移的关键任务。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张力雄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和敌人激战了三天两夜,最后以极小的代价,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随后,张力雄跟随大部队踏上了长征路。

长征期间,张力雄先后参加了华家岭阻击战等战役,在华家岭阻击战中,他还和死神过了一招,在当时,若不是右胸口放了一本笔记本,他可能已经中弹倒下了。

经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打磨,张力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均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往西南军区工作,曾主理过云南一带的剿匪事务。1955年,张力雄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

2024年4月2日,张力雄在南京逝世,享年111岁。

炮兵少将——文击

文击将军,原名刘树棠,1918年出生在山西大同,祖籍是河北霸县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岁的文击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学得快,对数学很感兴趣,加上作战有勇有谋,结果就被领导调进了炮兵部队。

1938年,文击加入共产党;1943年,任炮兵营政委;1944年,延安炮兵学校建立,文击赴延安任职,在炮兵学校担任政委。在战场上,炮兵是一个很重要的兵种,而文击对抗日战争中炮兵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升为炮兵师长。

1950年10月19日,文击率领志愿军炮兵第1师首批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我炮兵第1师为志愿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火力支援,还曾率部全歼美军第8团,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传说。

回国后,文击在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进修,1964年升为少将军衔。

2023年11月8日,文击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106岁

医学系少将——涂通今

涂通今,1914年生人,老家在福建长汀县。

1929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二次入闽,在途径长汀县附近时,毛主席发表了演讲,号召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财,用革命的力量粉碎反革命,这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也让涂通今有了当红军的志愿。

1932年,刚满18岁的涂通今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因涂通今来自一个家道中落的读书家庭,有一定的文化底子,而当时红军又急缺医护人员,于是乎,他被分配到了后方,在福建军区总医院学习看护。

没能到前线杀敌,涂通今心中还是有点小失落,但对于上级的安排,他选择了坚决服从。

“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这是涂通今在《为什么要学看护?》这一考试题目中写下的答案,这一句话也成了涂通今革命征程的信念和座右铭。

1932年10月,经过8个月的看护学习后,涂通今顺利考入了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毕业后的涂通今在红九军团担任医生,后又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经过长征的考验,也让涂通今从一位年轻医生蜕变成了一个独当一面,一手拿枪,一手拿手术刀的王牌军医。

1938年,他进入了革命中的最高医学学府——八路军卫生学校深造,它就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学成后,涂通今成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外科主治医生。从此,涂通今就成为了我军医务工作的柱石,将无数在前线奋战的将士们从鬼门关带了回来。

1951年,涂通今赴苏联留学,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又前往军医学校任职。1964年,涂通今被授予少将军衔。

2023年4月3日,涂通今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

回看那段峥嵘岁月,4位将军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传奇人生,但同时,他们又都在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那就是让人民不受压迫,让中华之崛起。时间会带走每一个人,但那些热烈激昂的故事,却会在世间代代相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