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医案》中医调理心脏病:从脾论治的方法可曾听闻?

道之中之筱 2024-12-16 07:40:43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名家医案专栏!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心脏病。心脏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病,特别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冠心病、高血压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医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调理全身的脏腑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下面,我们结合一个真实的医案来分析中医在治疗心脏病上的独到之处。

案例

患者何某,男,62岁,近一个月来感到胸闷、心悸、气短,且症状逐渐加重。他在某医院被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检查结果显示,总胆固醇7.22mmol/L,甘油三酯2.6mmol/L,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并伴有房颤。近来心前区闷痛加剧,且伴随头晕、纳呆、口腻、喉中有痰、唇紫、舌质暗红等症状,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经中医诊断,患者属于心气不足、痰浊内阻、心脉壅塞的病症。按照中医理论,心气不足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阻滞则进一步加重心脉的壅塞。因此,治疗应以益气和营、健脾化浊为原则。

诊治

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心气不足与痰浊内阻互为因果的表现。中医认为,“心为脾之母”,脾胃虚弱会影响心气的充养,另外脾主肌,心脏是一个“大肌肉”,所以脾的生理正常,对心的治疗也有临床意义。脾虚就会导致胸闷、心悸等症状;同时,脾虚生痰,痰浊内阻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加重胸痹(胸痛)和心悸症状。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健脾、化痰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

补益气血:

孩儿参:补益脾胃之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化痰浊:

全瓜蒌、制半夏:化痰祛湿,疏通气道。

香谷芽:助脾健胃,消食化积。

行气止痛:

香附、广郁金: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陈皮:理气化痰,帮助药物吸收。

活血化瘀:

丹参、赤芍药: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供血。

王不留行子、地龙:活血通络,减轻血瘀。

健脾养胃:

炒白术:健脾益气,改善运化。

香谷芽: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功能。

特殊药物:

紫石英(先煎):镇心安神,增强心阳功能。

疗效

患者服用上方7剂后,胸前区闷痛消失,纳食(食欲)显著改善,痰浊减轻,唇紫状况好转,心悸明显缓解。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总胆固醇降至5.88mmol/L,甘油三酯降至1.7mmol/L,心电图也有明显改善。

解析

这张方子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特点。每味药都有明确的作用,同时各药之间又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益气、化痰、活血的疗效。

孩儿参:与传统的人参相比,孩儿参更温和,适合用于脾胃虚弱的患者。

丹参、赤芍药:用于活血化瘀的经典药物,可改善心肌供血不足。

紫石英:针对心气虚弱导致的心悸,有较好的镇静安神作用。

制半夏、全瓜蒌:化痰能力强,对痰浊内阻型的心脏病非常适合。

反思

禁忌:

本方偏重益气化痰,适合痰浊内阻、心气不足的患者。不适用于气阴两虚、血瘀热结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

服药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腻食物。

加减: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症状随时调整。例如,痰浊偏重者可增加瓜蒌、半夏的剂量;血瘀明显者则需加重活血化瘀的药物。

结论:

心脏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脾、心、肺等脏腑功能。正如《脾胃论》所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心阳的充养。因此,在治疗心脏病时,不仅要关注心脏本身,更要兼顾脾胃的调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心脏病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来缓解症状。尤其是像冠心病这样复杂的慢性疾病,中医的治法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当然,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一些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启发!别忘了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实用的中医知识哦!也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想看那些疾病的医案和治疗,我给大家分享。

申明:

1、参考文献:程络新.张镜人教师重视脾胃的经验.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3、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请勿自行用药。

0 阅读:14
评论列表
  • 哇.中医好历害的名家。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很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