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杨裕生院士在郑州新能源车展上的一番话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增程式是最先进的技术,插混的终点就是增程”。这话我爱听,因为我从2019年就一直在强调这个观点。
作为一个跑了20年车评的老江湖,我对增程式技术的发展可是看得清清楚楚。记得前几年,大家都说增程落后,说这是权宜之计。可现在呢?光上半年增程车就卖了47万台,同比增长124%。这数据打脸来得够快吧?
增程式真的比插混落后?要说增程式落后,那就大错特错了。我给大家掰开揉碎了讲明白。
插混其实就是在燃油车里塞了一套电驱动系统,两套动力系统并行。增程式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电动车上加了个小发电机。这就好比插混是个“两栖动物”,而增程式则是个纯粹的“电动生物”,只是自带了个小发电站。
很多人说增程式噪音大、动力不足。
但这都是过去时了。
你看现在的昆仑智慧增程系统,配上39kWh的神行超级增混电池,就算电量见底照样能爬坡过弯。
这玩意儿还引入了电动机油泵技术,发动机润滑冷却更到位,噪音和震动都降下来了。
最烦那些人张口闭口说增程不行。干这行20年,我就没见过哪个技术一上来就完美无缺的。技术进步就是不断迭代的过程,增程现在的短板正在被一个个补上。
为啥说增程是未来?增程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化繁为简”。插混要管理两套动力系统,增程式只用操心电驱动就行。发动机就负责老老实实发电,不掺和动力输出的事。
我给你打个比方:插混就像个“全能选手”,又要会游泳又要会跑步,每项都得训练;增程式就是个“专业选手”,就专注跑步,游泳池都给你装到背包里了。哪个更高级,一目了然吧?
再说油耗,这才是重头戏。我测过不少增程车,在油电双供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5L左右。同级别的插混?至少得多烧2-3L。长途自驾更明显,插混容易陷入“又要找充电桩又要找加油站”的尴尬。
增程技术的制胜法宝说到技术创新,增程式可真不少。最关键的就是三大核心:发电机热效率、电池性能和控制策略。
发电机热效率方面,现在主流的1.5T发动机已经能达到40%以上的热效率,这在传统发动机里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配合上专门的控制策略,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工况点,效率比插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电池这块更有意思。增程式用的这种高倍率电池,充放电性能比普通动力电池强多了。就拿我最近测的一款车来说,0-100km/h加速7秒出头,比同级别燃油车还快。
最厉害的是控制策略,这可是增程的“大脑”。比如说上坡的时候,系统会提前预判功率需求,让发电机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
成本优势不容忽视别小看增程式的成本优势。插混得准备两套完整的动力系统,光变速箱就得好几万。增程式呢?电机加个小发电机,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我算过一笔账:同样开三年,增程式的总用车成本比插混能省15-20%。这还不算保养维修。插混那复杂的机械系统,保养起来可是个大工程。
市场选择的分析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增程车型我基本都开过。有几个挑选要点得说道说道:
1.发电机热效率一定要达到40%以上,这是基本门槛
2.电池容量最好在35kWh以上,这样纯电续航才有保障
3.NVH控制要到位,不然就算技术再好也没人愿意买单
4.整车控制策略要智能,这直接关系到驾驶体验
现在不少品牌都在推增程车,但水平确实参差不齐。有些车企就是为了赶潮流,技术储备不够就推出产品,这种车型还是建议大家谨慎。
增程技术就像新能源界的弯道超车。表面上看不起眼,实际上却在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续航焦虑问题。这不就是技术进步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经历过油车时代,见证了电动车崛起,现在又赶上增程技术爆发,我是真觉得汽车技术的演进特别有意思。它不是非黑即白的革命,而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最优解。
祝大家天天开心,越活越年轻。
插混的终点是固态电池增程,想想这续航都离谱😁
这才是真正的院士[点赞]
插混是最合理的,增程是最赚钱的
大电池小油车是增程式汽车的未来,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而不是现在的小电池大油车,纯电才几十,一百多公里
增程式根本不是新能源汽车,跟汽油车没有什么区别-不应该发绿牌
增程的尽头是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