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孩子国庆放假在家胡吃海喝,小心“食物过敏”找上门

力菡的笔记本 2024-10-06 09:02:40



盼星星、盼月亮,开学一个月之后孩子们终于再一次盼来了国庆小长假,不少的家长们也都早早安排上了家庭聚会,计划带着孩子一场接连一场地赶局吃喝。

孩子们在开心玩乐的同时,吃的也是无比的欢脱,趁着爸爸妈妈在聚会上闲聊无暇监督之余,就开始偷偷地暴风吸入平日里“不准吃”的零食,辣条、冰淇淋、炸鸡……一个也没落下,殊不知就是在这放肆的“胡吃海喝”中,危险就悄悄降临了。

昨日,一个叫乐乐(化名)的5岁小男孩,就被爸爸妈妈抱着急冲冲地进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诊室,人还没站稳孩子妈妈就焦急地和医生诉说着病情:“医生,你快看看我孩子这是怎么了?今天吃完午饭没多久他这脸上、脖子上、身上都出现一大块一大块的红斑,眼睛也肿了一圈。刚送来的路上,感觉他还有点缺氧呼吸不过来的样子,把我和他爸吓得够呛!”

在经过医生的问诊和一系列的检查化验后,乐乐被确诊为“食物过敏”,通过进一步的过敏原检查,发现乐乐对“坚果”类食品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乐乐妈妈这才回想起,午饭后乐乐又吃了一个杏仁蛋糕,吃了没多久人就开始不对劲了。

在乐乐情况稳定下来后,医生也再次叮嘱孩子父母,现在发现孩子是过敏体质且已经明确查出过敏原,所以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防护和规避。

儿童食物过敏,你真的了解吗?

中国疾控中心英文周报(CCDC Weekly)2022年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国人食物过敏的研究论文,其中一项荟萃分析发现,2009-2018年,我国食物过敏流行率为8%,高于1999-2008年的5%,表明我国食物过敏的流行率正在上升。

食物过敏主要还是发生在儿童身上,尤其是婴幼儿。这主要是因为儿童期是开始尝试与食物建立反应的时期,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更容易接触到过敏原;还有,儿童的身体发育及胃肠道的“防御系统”尚不完善, 食物中的过敏原更容易进入身体更深层次活动,导致过敏反应发生。据最新统计,食物过敏影响了世界大于10%的人口,尤其在0~4岁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我国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都有哪些?

鸡蛋、牛奶、鱼、虾、蟹等海鲜,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腰果、榛子、杏仁等坚果,桃、苹果、荔枝等水果,扁豆、芹菜等蔬菜,小麦、荞麦等谷物,酒石黄、亚硫酸盐等食物添加剂……

食物过敏会有哪些症状?

1、速发型过敏症状:一般发生在进食过敏食物后数分钟到2小时内,特点是进食小剂量过敏食物即诱发,出现的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口腔过敏综合征,严重者发生咽喉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2、呼吸道过敏症状:常伴随皮肤症状,很少单独发生,可以表现为眼周红斑、眼睛痒、流泪,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严重者出现胸闷、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呼吸道受累表现为海因综合征(肺含铁血黄素沉着),表现为咳嗽、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

3、胃肠道症状:包括急性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者可以出现昏睡、面色苍白等心源性休克表现)。

4、皮肤症状:以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为主要表现。

5、迟发型过敏症状:出现在进食后2小时至72小时,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可以累及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等多脏器。

哪些人需警惕食物过敏?

1、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人群本身就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日常饮食上需多加注意,生活中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2、有家族过敏史者:过敏有一定的遗传性,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或双方有过敏史,其子女的患病率比普通人高。3、婴幼儿:婴幼儿及儿童的过敏发病率比成人高,4-6月龄为食物过敏的高发年龄段。

如何预防儿童出现过敏反应

1、食物回避:当确诊为食物过敏或由食物诱发的其他过敏性疾病,应严格回避过敏食物。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膳食结构和补充微量营养素,以维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比如常见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合理选择替代食品。

宝妈可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当宝妈饮食回避后症状不缓解且伴有生长障碍时,可选用氨基酸配方粉喂养等。

2、进行过敏原筛查:容易过敏的人应主动前往相关医疗机构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避免接触导致过敏的过敏原,并遵循医生的医疗建议。

3、锻炼身体:多带领孩子做锻炼,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好方法。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穿长衣、长裤,戴口罩、帽子,以防止吸入过多花粉。每天晒太阳半小时以上,促进机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胃肠道微环境,都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对预防食物过敏有一定的好处。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过节期间娱乐放松的同时一定要多多留意孩子的饮食安排哦!及时识别、诊断严重过敏反应,对于尽早采取正确抢救措施至关重要!一旦怀疑出现严重过敏,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曹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