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古人的“多子多福”,现在的我们是“人丁稀薄”。
很多父母,也就是一个女儿。
父母几乎耗尽所有的心血,把女儿培养大,当成儿子来养,花大钱送女儿去上大学。
在女儿成年后,又帮忙买房,选择工作。也许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都没有要彩礼。
但是女儿呢?婚后,就胳膊往外拐,对父母不闻不问。
这唯一的女儿都靠不住了,父母的晚年,就凄凉了。
事实上,父母抱怨女儿不孝顺,不如积极改变几代人的关系,在她出嫁之后,做到六点。
01
建议女儿女婿和公公婆婆分家,搭建小家庭。
老话说:“树大分叉,家大分家。”
女儿结婚后,婆家就多了人口。如果不分家,七八口人一起住,这矛盾是难免的。
娘家父母去女儿嫁,也是住在女儿的婆家,难免要看脸色。
女儿不嫌弃父母,不代表婆家的人都不嫌弃。
若是分家后,女儿有自己的小家,娘家人来,女儿就能够自己做主,吃什么,送什么礼物,安排睡在哪里。
给女儿分家的建议,这不是自私,而是几方面的关系,重新调整,减少矛盾。就算婆家只有一个儿子,也要如此。
02
教会女儿简朴生活,增加家庭储蓄。
南宋的朱熹,为官时,多次发榜文,倡导简朴生活。
淳熙九年的11月,朱熹去女儿家探亲。
女儿家正是缺衣少食,只能勉强做出一碗“葱汤麦饭”。
看着女儿愧疚的表情,朱熹笑着说:“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恰好用一顿粗米饭,鼓励女儿过节俭的日子,朱熹可谓是用心良苦。
朱熹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啊,一个小家,要富起来,需要女人会持家,男人会赚钱。两方面凑起来,就能够梦想成真。
很多娘家父母,对婆家挑三拣四,希望女儿嫁入豪门。女儿不到豪门,就嫁给富女婿。
也不想一下,自己的女儿大手大脚花钱,女婿赚钱,有什么用。
及时给女儿持家的方法,倡导简朴,学会抠钱,这是婚姻和家庭的长久之计。
03
别把女儿当成泼出去水,娘家始终是女儿的后盾。
作家朱自清的妻子武钟谦,出嫁多年后,带着儿女回到娘家。
娘家的母亲已经过世,父亲再婚。后母对武钟谦非常不友善。
武钟谦在娘家住了三个月,受尽苦头,然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朱自清回想这件事,很不愉快地说:“只得硬着头皮往你家去。那时你家像个冰窖子......”
娘家在女儿出嫁之后,不再为女儿留一间房,就是一张床也不会留下。娘家的所有财产,和女儿无关了。
等父母老了,再要求女儿伺候,恐怕是不会得到回应的。
娘家的门,随时为女儿打开;若是换了门锁,把新的钥匙送给女儿。这娘家把女儿当成继承人,那么女儿反哺父母,就顺溜多了。
04
帮助女婿立志致富,当成儿子来养。
朱熹说过:“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不管婆家多富有,那是公公婆婆的财产,别总是惦记。
应该告诉女婿,自己有,才是真的有;父母有,是过去有。
在古代,把婚配当成“赚偏财”。也就是说,一个男人结婚了,会收到娘家的陪嫁,得到娘家的支持,从而打个翻身仗。
娘家把女婿当成儿子,扶持他走上致富的路。这翁婿关系,就变成了搭档。
女婿有钱有势了,女儿持家容易,并且赡养老父母,也不愁没有经济基础。
任何一种感情,都是双向互动,是可以培养的。老人也不要只管要求女婿供养自己,而不帮助女婿。
05
尽量帮助女儿带娃,促进三代人的感情。
现在,很多外公外婆在帮忙带娃。一方面是女儿相信自己的父母,带娃有水平;一方面是老人心疼自己的女儿。
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外公外婆和外孙子外孙女关系搭建了,也有养老方面的好处。
现在的人,寿命比较长。老人七八十岁的时候,孙辈也二十来岁了吧。
有必要的话,孙辈也能够送祖辈去就医,走亲访友等。
在带娃上,老人帮助了女儿,其实也是帮助了女婿。
我的邻居张叔,刘阿姨。老两口子去女儿家带娃。刘阿姨主要负责带娃,张叔帮助女婿的小厂送货。
后来,女婿在附近买了一个小房子,让张叔和刘阿姨长期住下来。这无形之中,就搭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很多事情,用金钱是讲不清的,用感情才行。金钱促进的,是有原则的事;感情能够促成很多温暖的事。
06
父母抠住存款和退休金,别过早全部给女儿女婿。
从常理来说,大部分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父母会想办法退休,还有一定的存款。以后在经济上,相对轻松。
可是父母过早把钱给了女儿,或者女婿创业,一次性掏空家底。这是有风险的。万一女儿女婿不孝顺,这就麻烦了。
人老了,以后花钱的地方多了。不要过早把钱都交给女儿,总要适当留后路。居住的房子,也是需要的。
07
不同的家庭情况,采用不同的养老模式,千万不要把古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做法,抄到自己的生命里。
人老了,与其坐等儿女来孝顺自己,不如自己做点什么,让儿女更有孝顺的能力,有孝顺的心。
晚年过得如何,其实是自己五六十岁的谋划如何,本是一场因果。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我儿子也成了无依无靠的人,想想都觉得他太难了[哭哭][哭哭][哭哭],如果能找到好丈人,他就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