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历史书上被一笔带过的大事:
离开故土多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终于万里迢迢地回到了祖国。
这只已经离群百年的孤雁,终于还是回来了。
他们的这次东归,被视为世界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也被视为一种民族大融合的象征。
然而有些人却说,他们的东归其实并非要重返故土。
如果不是一些历史的巧合,他们很有可能不会回来。为何会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土尔扈特部的西迁说起了。
在今天的叶尼塞河上游,曾经活跃着一群非常彪悍的人,他们就是蒙古卫拉特四部。
他们曾经归附于成吉思汗,也在元朝之后一度称雄漠北。
那个擒获明朝英宗皇帝的瓦剌部,就是卫拉特的一个重要部族。
十七世纪30年代,卫拉特四部中的准噶尔部崛起,开始排挤其他部族。
强大的土尔扈特部,因为无法和准噶尔部争雄而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去生活。
游牧部落的适应能力超强,土尔扈特部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并且用超强的战斗力,给自己赢得了一片生存的空间。
伏尔加河下游,就是如今的俄罗斯南部地区。这里是个多民族交汇之地,人口构成和宗教传统十分复杂。
不过,这些部族的战斗力全都不强,完全不是土尔扈特部的对手。
几乎每一次交手,他们都会大败。而且,当时土尔扈特部的那些领导者,还非常有政治头脑,离强合弱的手段十分纯熟。
很快,他们就开始在南俄地区壮大,建立了自己的汗国,并逐渐成为了一方霸主。
整个十七世纪后半叶,土尔扈特部的骑兵在南俄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而在他们的北方,正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崛起,那就是在彼得大帝带领下的沙俄帝国。
土尔扈特部与沙俄的战争,从1639年便已经开始,一开始是互有胜负。
但是当彼得大帝掌权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沙俄部队引进了大量热兵器,这让使用传统冷兵器的土尔扈特部难以抵挡。
最终,土尔扈特汗国的阿玉奇汗不得不接受了彼得大帝的册封。从此后,土尔扈特部成了沙俄的附庸。
选择了臣服之后,土尔扈特部仍然征战不断。
只不过此时,他们已经不再是为了部族的生存而战,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身为附庸,几乎每一次沙俄帝国的扩张,土尔扈特骑兵都会出现在前锋的位置上。
他们并不讨厌战争,因为每一次的对外征战,都能显示出自身的卓越战斗力,这可以让沙俄帝国对土尔扈特部更加重视。
同时,丰厚的战利品,也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逐渐地,土尔扈特骑兵成为了沙俄帝国手中的一把尖刀。
但是,沙俄却无时无刻不想着削弱土尔扈特部。
公元1724年,阿玉奇汗去世,土尔扈特汗国立刻陷入了激烈的内斗当中。沙俄帝国立刻抓住机会,对土尔扈特部进行了渗透。
他们用金钱和地位,不断地挑拨土尔扈特部各派首领的关系,让这个本来十分强大的部族变得四分五裂。
同时,土尔扈特部还要应付越来越多的对外征战任务。这一时期,沙俄帝国开始疯狂地对外扩张,战争密度极大。
土尔扈特部纵然善战,也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战场损失。
慢慢地,他们部族中成年男性的比例不断下降,人口越来越少,战争实力也不复从前。
此时的土尔扈特部,生存环境已经比刚刚西迁时差了不少。
面对沙俄的战争与奴役,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此时,已经有人动了东归的念头,但是想要脱离沙俄又谈何容易。
更何况,还有长达万里的草原和沙漠阻隔着他们。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是想在沙俄的欺压下苟活。
不过,这个愿望也很快就破灭了,因为沙俄已经开始对他们的文化核心动手了。
土尔扈特部所信仰的宗教,有一部分是藏传佛教,有一部分是蒙古人本身的萨满信仰。
这些宗教较为温和,从不强迫着别人来加入教团。
但是,沙俄所信仰的东正教,却是一种比较霸道的神教。教徒们不仅视其他宗教为“异教”,就连自己教内的派系都斗得不死不休。
随着土尔扈特部的衰落,沙俄开始了强制性的宗教同化。
他们强迫土尔扈特部部众改变信仰,篡改和废止原有的文化和传统,甚至捣毁寺庙,迫害僧侣和祭司。
这种触及精神内核的压迫,让土尔扈特部人逐渐难以忍受。
1762年,沙俄历史上的另一位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
这位女子有着超乎寻常的铁血手段,对土尔扈特部的压制也更加猛烈。
她限制了土尔扈特部的贸易自由,限制了其部落自治权,也限制了信仰自由,试图强行将这个强大的部族,彻底与沙俄帝国同化。
这些措施,激起了土尔扈特部人内心的反抗之火。
与此同时,一个从东方来的消息,也让土尔扈特部部众有了新的想法:1757年,清军一统天山南北,那个曾经排挤自己的准噶尔部已经一蹶不振。
此时卫拉特蒙古故地,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真空。如果他们能回去,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西方的压迫和东方的希望,让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汗最终作出了决定。
1771年1月,土尔扈特部三万余户开始东归。
比较遗憾的是,这次东归的并非所有的土尔扈特部人,很多人由于利益和家庭的牵绊留了下来。
这也使得本就十分羸弱的东归队伍,变得更加脆弱。同时,也险些造成了东归的失败。
在听说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叶卡捷琳娜二世暴跳如雷。这位独断专行的女沙皇,派出了自己的军队展开追击。
沙俄军队的战斗力强悍,渥巴锡汗不敢直接面对其锋芒,不得不在东归途中多次调整路线。
这也就让本来就充满险阻的东归路,变得更加漫长。
沙俄在后追击,而土尔扈特部面前,也有敌人在拦阻。
曾经多次与他们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哈萨克汗国,担心他们回去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在道路上设置了好几道封锁线。
为了冲破封锁,土尔扈特部不得不强行发动进攻。虽然他们最终冲出去了,但是损失也不小。
除了敌人的追击和拦阻,土尔扈特部面对的自然环境更加严酷。
纵然他们的野外生存经验十分丰富,但是面对大漠和草原,他们也有望洋兴叹之感。
一路之上,虽然他们从没有停下脚步,但是疫病和饥饿,还是造成了大量的减员。
重重的困难,并没能让他们止步。
土尔扈特部横绝大漠,纵横万里,经历了足足八个月的艰苦迁徙,终于到达了伊犁河畔。
刚一安顿下来,渥巴锡汗就立刻上表乾隆皇帝,表示了自己的归附之意。
至此,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落下了帷幕。
乾隆皇帝接到报告后,对土尔扈特部进行了妥善地安置。
他们的顶层贵族得到了优待,底层民众也被那些与自己生活习俗相近的蒙古部族所接纳。
至于宗教信仰,乾隆除了让他们改宗黄教之外,并无过多干涉。土尔扈特部终于在自己的故国,寻找到了真正的认同感。
有人说,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并不是为了回归自己的祖国,而是因为沙俄的压迫,让他们很难在伏尔加河下游继续生存。
如果沙俄的压迫轻一些,他们很可能不会回来。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世界通行的铁则:
在没有民族认同感的情况下,个人甚至是一个民族,很难在异国他乡生存。
可能他会风光一时,但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不认同感,最终会让异国的原住民对其产生排斥。
只有在我们自己的祖国,才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安全。
如果实力不受损,也许又会成为一个准噶尔。
不走就要被沙俄抽丁抽光了,沙俄的地盘全靠他的少数民族做炮灰
土尔扈特可汗见到乾隆的第一面就是呈上当年大明皇帝赐于其祖先的金印,表示自己一直忠于中原王朝!
土尔扈特人,现在是哪个民族?
傻子,那地之前是哪个国家的,满洲人之前生活在东北,哪有什么祖国?土尔扈特是回归故土,这块的现在是满清控制,愿意归顺,满清愿意接纳,这就够了!
如果东归的17万人都到达了巴尔喀什湖,喔巴希就敢梭哈一把夺占伊犁,喔巴希就是准噶尔残部邀请过来的,可惜一路上被沙俄和哈萨克人追杀只剩3-4万人,实力不允许喔巴希梭哈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什么祖国不祖国的,只有民族。土尔扈特回归,纯粹是因为在沙俄手里过的太惨了。
后来沙皇向乾隆要人,直接回他,要打就打,要人没有,难得硬气一回
如果当时的大清不是特别强盛,那么这个部落回来绝对会狠狠的咬我们一口
主要是俄罗斯打仗抓壮丁太多了
叶卡大帝和乾隆因为这事还隔空对骂了好久[笑着哭]。如果请玛丽娜亚历山德罗娃和郑少秋一起拍一部关于这事儿的网大,估计很卖座[点赞]
沙俄东扩导致雅克萨之战,清政府釜底抽薪劝说其东归。
以前现在都是蒙古
看过影片,一路惨烈
现在干乌克兰上前线的也是许多蒙古人后裔,白俄还是躲在后面
回来就是回来。干嘛说很可能不回来?已经回来了,还说为什么说可能不回来。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证明,他们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祖国,他们就是东归英雄[点赞][点赞]
教科书不就是这么写的吗,还以为你能讲什么新鲜玩意?
错了,现在又不同了,现代移民只要在那里不停的生,那个国家就会变成移民的国家
动机不纯,还是不要来的好!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东归英雄传,当时还小不懂事,一直以为是我国的牧民在边境放牧被外国人欺负,然后往内地逃的故事
蒙古人也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得瑟]
回来就好
土尔扈特部在民国时期抵抗了外蒙古的入侵,有功。
什么认同感?你实力不行,那么印第安人也是原著民族,白人被排挤压迫了吗
厉历史学家都喜欢自吹自淫呗
胡说八道,至今留在大毛境内的人还信仰佛教,造成东归损失惨重的是哈萨克人,不是沙俄,哈萨克人和卫拉特人是世仇。
舆论是真可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土尔扈特人知道准噶尔人被清军打垮了他们敢万里赴死来争地盘吗?准噶尔灭国连沙俄都震惊害怕了一个小部落十几万人能搞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