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14):生之概念

袁连法爱文学 2024-12-23 10:38:45

读老子(14):生之概念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既然道生万物,又为何还有一二三?关键是此段话里包含了很多层次。第一层,道生物,可以视为有阶次,但从本原上来说必须是一齐生,没有一二三。这个可以借如来藏识来理解。那么,一二三就留下了一个缺口。第二层,倒过来,万物负阴抱阳,应该是二,而冲气以为和就是一。可见到三就是物,一齐生则是万物生。其实,第三层应该接“故物有益损”,就是阴阳相冲之和并不是绝对的均衡,而是有损益多寡,正如易经系辞下传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万物成其自身都有偏移,所以有不齐有万物。

如果说,从其为天为自然的角度来说,这些都在道的层次,那么下面应该视为人之德。第一个层次,既然一是主宰是主角,所以孤寡不穀就是保持唯一性的表征,与王公的角色相匹配;第二个层次,一是生生之源,不是确定性和有限性,就是意谓着不会生灭,而强梁者就是在顶梁柱(一)之外加了一个横梁,表面上是加固了却可能加速了它的衰亡,有限性的增加就意味着离道更远,有限性就是死亡的表征,暗喻有为则增加潜在的危险。

一句话,顺自然则生,逆自然则死。道、自然、生是同一层次的理念。

再看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含德之厚就是近于天道。其实,此处已经是以气化来表达生之概念。“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就是它们都是遵循自然而生,毒虫不毒同类,猛兽不强占同类巢穴,厉害的鸟也不与同类相搏。同类相生,异类相助,就是这个世界的自然之道。同类何以相生,就是没有分别或者即使有分别也能达于中和。后面一段,又是人之德。从根本上来说,益生必物壮,结果却是早已,与知和知常是相对的,大凡益、心使气都不过是权宜而已,有护生益生义却非自然的生生之道、无为之道。

如果对自然之生不够透彻,也许变化会好理解。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如果都是自,就是本有而无为,所以是朴是静是定是自化。不是自化就不是自生,不是生生。

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个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生之概念。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