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调养,脾胃为先——“阳虚温脾,阴虚养胃”的深邃奥义。

念柏看养护 2024-09-25 06:05:12

在中医的典籍中,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凡遇久病,阳虚调脾,阴虚治胃。”此言非虚,它深刻揭示了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对脾胃功能的高度重视与独特见解。在中医看来,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整体的健康状态与疾病恢复的速度。

久病之人,往往正气已虚,脾胃功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脾胃中气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分的滋养,疾病自然难以痊愈。因此,中医在治疗久病患者时,常将调理脾胃作为首要任务。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重点在于温补脾阳,提升脾胃的运化能力;而对于阴虚体质,则需滋养胃阴,恢复其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

以鼻炎为例,其根本原因在于津液异常流失,而津液的生成与输布离不开脾胃的健运。若仅从肺论治,忽视脾胃的调理,无异于舍本逐末。唯有通过健脾和胃,使脾胃功能恢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津液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善鼻炎症状。

再观高血脂患者,其血脂升高背后隐藏着脾胃运化失常的隐患。脾虚则水湿不化,湿浊内生,进而渗入血脉,形成高脂。此时,若单纯依赖降脂药物,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脾虚的问题,故而病情易反复,甚至加重。因此,在治疗高血脂时,健脾祛湿同样不可或缺。

临床实践中,中医大夫在接诊久病患者时,往往首先关注其消化状况,询问胃口如何、能否正常消化等。这是因为脾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吸收与利用。若脾胃虚弱,即使服用再名贵的补药,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疗效,甚至可能因补药滋腻而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虚不受补”的现象。

针对不同类型的脾胃虚弱,中医有着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阳虚型脾胃虚弱,可选用四君子汤、理中汤等方剂,以温补脾阳为主;而对于阴虚型胃虚,则可参考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等,以滋养胃阴为要。此外,在服用补益类中药时,适当加入神曲、麦芽等健脾和胃之品,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

综上所述,“阳虚调脾,阴虚治胃”不仅是中医治疗久病的基本法则之一,更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的生动体现。它提醒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应着眼于整体,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与恢复,以达到标本兼治、病愈体康的目的。

注:本内容只做科普分享,不做任何营销推广,如有相关问题,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 阅读: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