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谬论:有志者,事竟成!

笑看历史风云 2024-10-05 10:01:08

我相信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而这句话本身就是忽略客观事实的唯心言论。纵观历史,上至秦始皇下至嘉玲皇帝,他们哪个对于长生没有至死不渝的追寻呢?哪个又没有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获取长生呢?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有志向但却没有成功呢?而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并不是有决心就能成功的。比如世间有多少人不想衣食无忧呢?但他们却存在着算法陷阱里难以自拔,有多少商人不想有富士康一样的商业帝国呢?但他们连最基本的信用都没有,各种克扣压榨员工,纵使他们再努力,他们也成不了富士康。

而在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就是如此、他就是唐朝著名的皇帝唐文宗李昂,他继位之时励精图治,然后又平定了沧景之乱。当时宦官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唐王朝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当时宦官实力异常强大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唐文宗如此害怕宦官势力的崛起呢?我们要知道当时节度使问题依然很猖獗,那么唐文宗却对宦官的崛起心有余悸呢?这是因为宦官的崛起已经颠覆了他们的世界观了,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在皇帝的心目中,宦官就像他们饲养的宠物狗一样忠诚且听话,这也是唐朝历代都把权力赋予宦官的原因。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平日听话的狗不仅不听话了,反而对着他们龇牙咧嘴。不仅如此,平日在桌子底下吃饭的狗不仅可以上桌吃饭了,而且还要坐在C位。而唐朝的宦官在皇帝心目中就是这样的一个定位,不仅宦官不看皇帝的脸色,而且皇帝做事还要看宦官的脸色,原因很简单:实力。

当时唐朝的大宦官叫王守澄,于是皇帝为了除掉他先是封赏他的亲信仇士良来挑拨两个人的关系,然后赐死了被分化瓦解的王守澄。这让初步得到了胜利的唐文宗欢欣鼓舞,但也让他们错误估计了宦官集团的强大。因为他们只是除掉了王守澄,并未完全除掉宦官势力,于是他们便密谋除掉宦官势力。当时唐文宗手下有两个人分别叫李训和郑注,他们计划由郑注密掉凤翔军入长安,然后彻底解决宦官势力。

但人性有一个弱点,就是当你感觉自己很弱小的时候你就会全心对抗危险。可以当你感觉自己的强大的时候,你的私心就会泛滥,这也是历史上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原因。而李训就是这样,他觉得这样只会让郑注夺了自己的功劳。于是大聪明李训便谋划了甘露寺之谋,但一个人又怎么可能被石头绊倒两次呢?王守澄的死让宦官如同惊弓之鸟,于是宦官一进门就发现了这个阴谋,然后他们很快平息了这个计划,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寺之变。

然后皇帝就被宦官软禁了,最终宦官都觉得唐文宗不合格,于是就废除了他的皇帝。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宦官册立并由宦官废除的皇帝,其效率之高让流水线上的电子产品都感到望尘莫及。这也让大臣看到了宦官的强大,于是便有更多的人选择依附宦官,而宦官的权势也越来特大了,大唐王朝也迎来了它的倒计时,而唐文宗用他的一生表明了,并不是有志者事竟成。有些事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敌人的强大需要你有更强大的东西去应对。

其实我觉得即使郑注带领凤翔军平息叛乱,事情也不会走向终结。因为权力会把郑注变成第二个董卓,而且让凤翔军进入长安很容易,但让他们退出缺很难。一边自己累死累活过着牛马一样的日子,而长安贵族却好逸恶劳享受着荣华富贵。这种心理不平衡会让他们像泾源兵变一样产生二次分配,最终还是难以解决眼前所存在的问题,更是难以挽救大唐的存亡。因为大唐已经腐朽不堪了,这也是一个事实。

我们总说有志者事竟成,但这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能力之内。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的运气成分,比如你确定自己能考上清华,可以当你考试时车子坏在路上了,或者被老师误判为作弊,或者天气太热晕倒了错过时间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让你板上钉钉的计划化为泡影。而这些事情虽然不常见,但谁有确定百分之百没有呢?人生也是一样,没有必要苛求于结果和明天,因为如果你连今天都过不好,那么明天大概率也不会好。这就像恋爱,如果你第一段感情经营不好,后面的感情大概率只是复制上一场的结果而已,不是吗?

0 阅读:73